在潮州,“韩愈”一直是潮州人引以为傲的文化名片。他不单是一个历史人物,大文豪,唐宋八大家,更是百姓心中的“神”!人们尊称其为“韩文公”。韩愈研究自古就是显学,相关的文献和专著很多,作为一个数学人,金龙大哥自不敢班门弄斧深研韩愈文化。但如果我们换个角度,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你会发现有不一样的收获!通过对现有文献的研读和整理,金龙大哥尝试以数学人的视角,从数字中来品读潮州韩愈文化。
1.一座城因一个人,把“江山”都改姓
城市改名、区域改名、道路改名和建筑改名本是很平常的事情,但像潮州改得这么全面的极为罕见。潮州的江叫韩江,潮州的山称韩山,还在韩山上特意修建了一座祠庙来缅怀一位伟大的先贤。潮州百姓对他的感激之情,跨越千年不变,代代相传,他就是唐代大文豪韩愈。
2.二度移植橡木,重现韩祠橡木历史景观
相传韩文公来潮州时,从家乡带来两株橡木,并亲手种在笔架山上。潮州人尊敬韩文公,爱人及树,由此橡木在潮州有了与一般树木不同的地位而历受尊仰。中国人崇尚天人合一,橡木开花被认为可以预测科考,民间流传有“以橡木花之繁稀卜科名盛衰”说法,而形成了千年古祠独特的人文景观。据史料记载,韩祠的橡木最后一次开花是在清乾隆甲子年(1744年),至清嘉庆年间橡木枯死。自此,“只见韩祠,不见橡木”。
为延续这一历史景观,2011年,潮州从韩愈故里河南移植橡木种在韩文公祠,辟建橡木园。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为“橡木园”题书的400多字鸿篇巨制——王大宝《韩木赞》,以竹简状的石雕形式嵌入在大型背景幕墙中;园中立蜡石镌刻饶公手书的“韩祠橡木”。自此,“韩祠橡木”胜景再现,每年春天,橡木花都如期盛开。现在,橡木开花已经演变为“吉祥如意”“美好”之意。
3.三迁祠址,潮州人赠予韩愈最好的风水
韩愈于潮州而言,是一个神话般的存在,潮州人自然也相赠最好的风水。
今韩祠所在已是三迁之地。北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潮州通判陈尧佐在城北金山麓夫子庙正室东厢辟建“韩吏部祠”;元佑五年(公元1090年),潮州知州王涤迁至州南七里,苏轼亲为撰写碑记,称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南宋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潮州知州丁允元迁至今址。
迁建后的韩文公祠前临韩江,后依韩山,狮山、象山为左右屏障拱卫,“水色山光护古祠”。另外,祠前的橡木乃是韩愈亲手所植,睹物思人,人们仿佛觉得他就在身边,因而韩山祠自此八百多年来再无迁徙。
韩祠三迁祠址,于古城由北而南再往东,这跟韩愈当年从长安城到潮州的路线图何其相似。当年韩愈走出长安城,也是由北而南再往东,历经三个月的长途跋涉到达潮州。
4.韩愈贬任潮州刺史八个月,为潮州办成四件大事
一是驱除鳄鱼。当时潮州韩江流域鳄鱼为害甚烈,伤害人畜、毁坏良田,给百姓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威胁,韩江也因此称为“恶溪”。韩愈到任不久,亲自撰写《鳄鱼文》,带领百姓开展声势浩大的“祭鳄驱鳄”专项行动,“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大除其害。
二是兴修水利,推广北方先进耕作技术。韩江两岸原无堤坝,时有洪水肆虐,百姓深受其害。韩愈全城总动员,筑堤防洪,彻底根治水患。据陈珏《修堤策》称:“北堤筑自唐韩文公”。磷溪镇的金沙溪,相传也是韩愈带人开凿的,至今仍在滋润着两岸的农田,村民感恩韩愈,每年九月初九各乡轮流举办祭祀韩文公的活动。
三是赎放奴婢。他下令奴婢可以工钱抵债,钱债相抵就给人自由,不抵者可用钱赎,以后不得蓄奴。
四是兴办教育,甚至捐出所有的俸银,请先生,建学校,并积极推广唐朝的普通话,“以正音为潮人诲”。
图片来自网络视频截图
短短八个月,使当时的蛮荒之地潮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此儒风开岭峤”,“于今香火遍瀛洲”。从唐代到宋代,短短一百多年的时间,潮州的文化经济达到了空前繁荣,成就了“海滨邹鲁”、“岭海名邦”的美誉。
5.立碑传世,昌黎伯韩文公祠庙碑先后五次重立
《潮州昌黎伯韩文公庙碑》是苏轼于元祐七年(1092年)接受潮州知州王涤的请求,替潮州重新修建的韩愈庙所撰写的碑文。可惜,苏轼撰书的《庙碑》在潮州竖立才十一年,便在当时一场政治斗争中被毁。
然而,石碑可毁,心碑难摧!潮州不能没有韩文公庙,同样不能没有苏轼的《庙碑》。900余年来,韩文公庙碑先后于元•至正、明•成化、清•康熙、清•乾隆时期重立,但均为后人重书,人们再也无处瞻仰真正的先贤遗风。
▲现存于韩文公祠的清代乾隆二十四年《庙碑》,碑文较为完整。
为重现昔日苏《碑》风采,韩祠启动了集“苏体”书法的《潮州昌黎伯韩文公庙碑》项目,经过一年多的苦干,2017年,一份集潮州昌黎伯韩文公庙碑样稿已完成。
▲集“苏体”书法的《庙碑》
51、8、5
碑坊、台阶的玄机
韩文公祠约建于公元999年,距今千年有余,是中国现存纪念韩愈的一座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祠庙。韩文公祠无论在建设用材,还是装饰,亦或在牌坊、台阶的设计上都颇为考究。
韩文公祠几经接续修缮,现在的韩文公祠石碑坊,由原四柱三开间扩建为八柱五开间。过了石碑坊,要先蹬51级台阶,再走过8块石板地砖,再上5级台阶,就到了正殿。这些数字的意思是,韩愈51岁来到潮州任职,任职8个月,5年后去世。可见,潮州人纪念韩文公也是用尽了心思。
10个1
浓得化不开的“崇韩情结”
韩愈治潮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功德无量。潮州人民感恩韩愈,潮州的山水、路堤、亭台,很多都为纪念韩愈而命名,形成了独特的崇韩文化:一山(韩山)一水(韩江)、一路(昌黎路)一堤(韩堤)、一祠(韩文公祠)一坊(昌黎旧治牌坊)、一亭(景韩亭)一台(祭鳄台)、一院(韩山书院)一校(昌黎路小学)。后人因此赞道:“不虚南谪八千里,赢得江山都姓韩。”
侍郎阁位于整个韩祠最高处,这是因为韩愈的最高官位是侍郎。登上侍郎阁,潮州美景尽收眼底,只见韩江穿古城而过,波光粼粼的江面上,是千年的广济桥……
韩山师范学院的前身,是建于宋代的韩山书院
韩江北堤
位于北堤的祭鳄台
位于西湖公园的景韩亭建于民国年间,亭中的《白鹦鹉赋》相传为韩愈手书。
位于昌黎路的昌黎旧治坊
百年老校昌黎路小学
昌黎路
0768
时时刻刻与韩文公连线
潮州市区号0768,韩愈刚好出生于公元768年,这是偶然的巧合,还是冥冥之中注定潮州与韩愈有着不解之缘?
说不完的潮州韩愈文化
昨日的潮州,是韩愈的潮州;今天的韩愈,是潮州的韩愈。韩愈在潮州八个月,留下了说不尽的话题,留下永远无法磨灭的恩泽,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思考。韩江韩山万载永存,韩祠香火千年不息,潮州百姓的感恩之心,与江山同在,千秋万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