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情:广州榄雕
  • 来源:广州学习平台
  • 发表时间:2022-08-20 14:38

广州榄雕是指广州地区流传的乌榄核立体微雕工艺,现主要分布于广州市中心城区及增城区新塘镇一带。广州榄雕是我国榄雕工艺三大流派之一。2008年,广州榄雕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代湛谷生榄雕作品《苏东坡夜游赤壁舫》。(来源:广州市增城区地方志办公室)

增城自古盛产乌榄,其核大而坚硬、质地紧密、不易开裂。明清以来,新塘的能工巧匠就利用本地的榄核创作出精美的榄雕工艺品。

以“东坡游赤壁”为题材的核舟是广州榄雕的传统样式,历代名家均有此类作品传世。如清乾隆年间,广州籍宫廷匠人陈祖章创作的《东坡夜游赤壁》核舟,高仅1.6厘米,长3.4厘米,却刻有七人和桌椅等器具,舟下部还刻有《后赤壁赋》全文,两侧船窗皆可开启,令人叹为观止。清咸丰四年(1854年),新塘人湛谷生(湛菊生)创作的榄雕《苏东坡夜游赤壁舫》堪称“核雕之王”。有书童于船头扇茶,柁工于船尾掌舵,舱内有桌子,苏东坡等三人据桌而坐,桌上有茶杯三只,船底刻有《赤壁赋》,船两旁有窗八扇,均可开合。该作品现存于增城博物馆,是该馆的镇馆之宝。

榄雕作品。(来源:曾昭鸿)

广州榄雕刻工细腻精微,形态小巧玲珑,造型秀丽雅致,线条流畅生动。它可以分为座件、挂件、珠串、核舟等品类;技艺形式则包括浮雕、圆雕、镂空雕等;制作流程包括勾样、锉坯、雕刻、刮滑、安木座(用于座件)五道程序;雕刻工具主要有毛锉刀、平锉刀、刮刀、平锥刀、尖锥刀、三角锥刀、半圆锥刀等。广州榄雕制作时注重保持橄榄核的天然原色,倍显古朴典雅。

榄雕国家级传承人曾昭鸿在雕刻作品。(来源:曾昭鸿)

20世纪中叶以来,广州榄雕得到进一步发展,花色品种增加至50余种,出现多层花舫、通雕蟹笼、撒网渔船、国际象棋等新品种。

榄雕传承人周汉军在传授技艺。(来源:广州市增城区地方志办公室)

链接

夏街村位于广州市增城区荔城街道东南部,距离街道办事处约2千米。村落始建于元朝,俗称“下街”,因下街在城之南,南为四向之一,与四季之“夏”匹配,故定村名为“夏街”,有朝气蓬勃、生机盎然的寓意。村内现存横街口古码头、石王庙、麻石路古驿道及迎恩街旧址。广州榄雕传承基地榄人榄园就位于夏街村内。

广州榄雕传承基地——榄人榄园。(摄影:曾秀兰)

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相关稿件
粤B2-20040141 新出网证(粤)字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10522
版权所有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