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古为百越之地,随着汉文化和百越文化逐渐交流和融合,由中原传入岭南的剪纸艺术也在佛山开花结果,结合佛山的手工业、商业发展和民俗活动,佛山剪纸逐步成行成市,品类繁多,远销两广和东南亚各地。
佛山剪纸主要用于赛会迎神、祭祀建醮、出秋色之所需,其中包括婚丧嫁娶和节日用的写料与衬料剪纸,如榜边、花鸟饰品、神像凤冠、扎作饰品、花车装饰、爆竹装饰品、孔圣诞之灯屏故事人物等。过去,佛山民间的嫁娶,女家的婚书年生多用榜边或者衬条装饰,十分庄重。门笺行主要经营用于春节之门笺和标钱、花钱及家庭装饰剪纸。乾隆《佛山忠义乡志》载:“四时之节已尽,一年之景物复新,家家相馈岁,户户贴宜春。”宜春就包括门笺、金花、花钱等剪纸制品。佛山剪纸历史上以门笺行最大,销路最广。清道光十年《佛山街略》记载,当时的福禄里、水巷正街、水巷直街、走马路、登笼里等都是花钱、金花、印染纸料的集中生产地与销售地。
佛山剪纸作品。(来源: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佛山传统剪纸经过明清时代鼎盛之后,随着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佛山的商业和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洋货充斥,我国商务自不可问,而佛山先承其弊。”又因河道淤浅,交通枢纽地位丧失,再加上社会动荡,佛山经济衰落,佛山传统剪纸到民国时已开始式微,至抗日战争时期更是奄奄一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佛山剪纸获得新生。1956年5月4日,佛山秋色工艺社成立,同年9月更名为佛山民间艺术研究社,内设剪纸车间,成为现代佛山剪纸创作、研究、销售的主要基地。改革开放以来,佛山市民间艺术研究社共投入资金200多万元,对佛山剪纸传统工艺进行保护、改造创新,提升其观赏性、艺术性和装饰效果。
佛山剪纸分为纯色剪纸、衬料剪纸、写料剪纸、铜凿剪纸四大类,再根据用料和工具的不同,又细分为纯色、纸衬料、铜衬料、染色料、木刻套印料、铜写料、银写料、纸写料、铜凿料九种,手法则采用剪和刻两种形式。传统佛山剪纸的题材包括社会经济、文化意识、民风民俗,社情民意决定其内容和形式,如喜庆吉祥、祛邪纳福、多子长寿是永恒的主题,极受欢迎。
来源:“学习强国”佛山学习平台编辑部 佛山市博物馆 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