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广东云浮,打造“水生态”名片成为践行这一理念的重要抓手。河长制实行以来,云浮市落实水生态、水安全、水文化、水经济四个维度抓统筹,推进“碧道+绿道+古驿道”建设,至今已完成碧道建设共110多公里,并将圩镇碧道建设纳入专项竞赛考核,推动镇村和河湖实现绿色发展。
云浮市新兴县太平凤凰湿地公园。(摄影:梁炜培)
美丽圩镇与碧道建设相结合,推动实现乡村碧道镇域全覆盖
走进位于云浮市新兴县的太平凤凰湿地公园,林间小鸟轻啼,树木茁壮成荫,湖水随风缓缓流动。此情此景让太平镇民间河长黎洪林感慨万分。“以前这里周边还有养猪场,污染大。整治过后,如今水里可以见到很多鱼。”黎洪林对这里的变化感受尤为深刻,今年10月到这边巡河,不止一次见到白鹭栖息。
太平凤凰湿地公园位于共成河中段凤凰水闸之上,共成河是新兴江的支流之一。2014年,因穿过整个县域的新兴江水质成为劣V类水,新兴县被广东省环保厅挂牌督办。随后,新兴县开始了持续五年的环保“翻身仗”。新兴县水务局总工程师陈小剑介绍,新兴县在2016年出台《新兴县河长制实施方案》,全面推进河道综合整治工作。
陈小剑介绍,新兴县是养殖大县,养鸡场、养猪场等对水体污染长期存在。河长制实施后,通过加强管理保护、强化监督检查、持续清理整治,新兴县主要江河断面从以往的劣V类、V类改善为稳定在Ⅲ类,河道岸线、水域基本恢复自然生态功能,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等方面逐步改善。
2021年以来,云浮市还将碧道建设与美丽圩镇创建工程结合起来,以水为纽带,以江河湖库及河口海岸为载体,优化廊道的生态、生活、生产空间格局。目前,美丽圩镇创建行动已经覆盖全市63个镇(街)区范围,并将圩镇碧道建设纳入专项竞赛考核。其中,水质达标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推动镇村和河湖实现绿色发展。
云浮市新兴县集成河芦溪芳甸。(摄影:梁炜培)
美丽水系与文化旅游结合,“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集成河芦溪芳甸的改造正是云浮市新兴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一个样本。构建特色文化旅游产业与美丽水系交融发展的全域旅游品牌,新兴县有效提升了河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集成河芦溪芳甸位于六祖故里旅游度假区,是新兴县比较早期改造的碧道工程。工程基于集成河沿线的自然资源,满足旅游休闲的需求,包含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徒步和自行车游憩、河流保护及生态环境保育等功能,打造人文与生态自然于一体的河道景观生态长廊。
“在整治水质的基础上,我们将水与禅文化相融合,服务全域旅游,突出水文化。”如今,六祖故里旅游度假区集观景、静心、休闲、慢游于一体,吸引了更多珠三角地区的游客。陈小剑表示,在对养殖业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管理后,养殖户的效益也较之前有所提升。
目前,云浮市坚持河湖治理与碧道建设双向发力,积极谋划推动碧道建设,促进河湖生态提质发展,正全力打造成具有云浮特色的“水生态”名片,已完成碧道建设共110多公里,全力构建“一廊三带、五城八园”的碧道格局。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单位: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