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记者 陈卓栋 彭纪宁 马勇 通讯员 江宣 开平宣 谭耀广
在江门开平市泮村,流行着一项迄今超过550年历史的新春民俗活动——灯会。每年正月十三,当地人簇拥着巨大的花灯游村,鞭炮震天、龙狮共舞,热闹非凡。
泮村灯会既有岭南大儒陈献章(白沙先生)倡设的传奇色彩,又反映着当地村民祈求平安的朴素思想,更蕴含着海外华人爱国爱乡的情感。2008年6月,泮村灯会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每年春节的泮村灯会已经成为了一场盛大的文化盛宴。
挂灯鸣炮“醒狮”保平安
根据相关学者的考证,泮村灯会由明英宗天顺八年甲申(1464)正月十三日首次举办,至今已达557年,除因战乱等原因停办外,一直延续至今。
提起泮村灯会的起源,当地老者必定会讲述一个与岭南大儒陈献章相关的故事。一家几代都从事花灯制作的省级非遗传承人邝活发说,相传泮村老祖宗邝氏一声公曾在新会做官,后来又在泮村建村定居。建村后,当地人丁不多,灾祸频至,盗寇横行,民不聊生,百业不振,而外出谋生的人与日俱增,邝氏十三世祖健斋因而前往请教陈献章。
陈献章据传曾在泮村教学,对泮村甚为了解,他认为泮村有五座黑石兽山,即狮山、虎山、象山、马山和牛山,五兽坐镇,本应能确保安宁,但因五兽之王的狮子酣睡未醒,其余四兽顽皮捣乱,才弄得民不聊生,特别是每年正月十三日,是最不吉利之日,祸患尤甚。
陈献章建议泮村各家各户在正月十三挂灯鸣炮,敲锣打鼓,摇旗呐喊,把狮子惊醒,震慑四兽,消除祸患。于是泮村父老乡亲按其建议,于明英宗天顺八年(1464)正月十三日点灯鸣炮,敲锣打鼓,摇旗呐喊,把狮王吵醒。这一方法果然灵验,泮村由此太平和顺。
从此以后,每年农历正月十三日,当地各家各户照例点灯鸣炮,并扎制大型花灯舞遍各个村庄。舞灯之时,有罗伞彩旗开路,伴以龙狮共舞,鞭炮齐鸣,热闹非常。
游灯期间“龙灯”过水 黄锡球 摄
烟雾弥漫中花灯穿行
这个故事为泮村灯会增加了一丝传奇色彩。故事真伪已不可考究,但泮村灯会风俗的一个最大特点正如故事所言:点大灯,鸣响炮。
泮村灯会的主角,当数巨型花灯。邝活发介绍,根据习俗,泮村灯会所用的花灯重30多斤,由灯芯、灯须、灯头、灯肚、灯脚等几个部分组成,灯芯长16尺,灯须宽9尺,灯肚直径5尺,灯脚为六角形,宽3.2尺。
根据约定俗成,每年泮村灯会都将扎制3个大花灯,代表龙田、塘唇、书厦三条自然村。花灯主要由塘唇村和书厦村负责制作。负责扎灯的村一定要在正月十二日中午之前完成扎灯任务。正月十二日下午,扎好的花灯由送灯队伍护送,从书厦村出发,送至厅泉祖祠供奉,并奉上三牲醴酒拜神祭祖。
正月十三是泮村灯会的正日。邝活发说,早起的泮村人点燃香烛,祈福纳吉,在前往祖祠迎回花灯之前,村里会举行一项隆重的祭拜仪式,先选出舞灯头的村落,并用金猪、生猪、生羊、凤鸡、果品等祭拜祖先,随后再前往厅泉祖祠祭神迎灯。
来到厅泉祖祠后,舞灯头的3条村先后起灯。起灯时,村民们抬着三牲祭品,以罗伞彩旗开路,花灯被高高举起,并在祠堂外面游走三圈。随后,花灯沿着不同路线遍游各村。每到一村,村民舞狮、燃放爆竹在村口迎送。
花灯游村期间,村民们都会准备大量的鞭炮,在游灯沿途燃放,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不绝于耳、燃放鞭炮产生的浓雾和硝烟味笼罩各村。花灯、龙狮在烟雾弥漫中穿行,场景堪称奇幻。
游灯期间,舞灯队伍也会展示出不少特殊的技巧。邝活发说,在金龙村,巨大的花灯要绕道而行、蹚水而过。此外,由于村中的祖祠门口窄小,花灯还要翻墙而入,由此产生的“龙灯戏水”“翻墙入天井”场景十分具有观赏性,热闹非常。
花灯游村将持续整天。在游灯终点的3条村,村中的青壮年一齐拥上,在一片鞭炮声中,将巨大的花灯挑破,各人争抢灯纸和灯篾,作为吉祥物拿回家中供奉,祈求好运,这一环节被称为“打灯”。至此,喧闹的泮村灯会才结束。
游灯期间金龙与醒狮相伴助威 黄锡球 摄
花灯盛会情牵“三姓”
每一届泮村灯会,除了泮村当地民众积极参加外,也会有数以千计的嘉宾旅客慕名前来体验。其中,总少不了一批来自海外的雷姓、方姓、邝姓华侨。据悉,这与泮村邝氏的起源以及泮村华侨众多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泮村,千百年来流传着一个大姓,即“邝”姓,而“邝”,又源自“雷”“方”二姓。据邝氏族谱记述:“按吴邝氏之先,始自方来,方氏之始,本于神农,得姓曰雷。”三姓人士据此认为,邝氏之先,始自方,方氏始自雷,雷、方、邝三姓流出一源,根同枝分。
在泮村所处的开平市水口镇,有一间雷、方、邝三姓祖祠,门口楹联为“源同一脉,衍以三宗”,祖祠内的文字资料记载雷、方、邝三姓原是同一个祖宗,后来分支成为三姓,这三姓昆仲,散居于新会、阳江、阳春、开平、怀集、新兴、南海等地,各地有溯源堂之三姓组织,以维系三姓之宗情。
如今,泮村拥有邝姓旅外华侨、港澳同胞3万多人,分布于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定居。此外,海外不少雷姓、方姓华侨也认宗于泮村。因此,每一届泮村灯会都会吸引到上千名雷、方、邝三姓的海外华侨赶赴盛会。
【对话“传承人”】
邝活发:扎灯手艺不能断
记者: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花灯?
邝活发:我从会爬会走开始,就跟着父亲邝国强身边看他扎灯。但正式学扎灯时,已经快到30岁了。一开始帮父亲斩竹、破竹篾、弯竹篾、凿纸,然后学做灯肚、灯头、灯尾等等。每年学一点,花了差不多10年才出师。
记者:据说在泮村当地,扎灯手艺都是家传的?
邝活发:是的,我家一家几代都是扎灯的。据我所知,我的四叔公邝修保教爷爷邝灼林扎灯,爷爷教我爸爸邝国强,爸爸又教会了我。现在,我的儿子邝锦泉也在跟着学。
记者:您刚才说学扎灯花了很长时间,这门手艺的难度很高么?
邝活发:难度其实不大,只要肯学就能学会,不过就是工序很复杂。扎灯要用的材料很多,需要用竹锯、竹刀、小刀、钳子、剪子、司码尺、篙竹、篾、棉线、铁线、棉花、五色纸、颜料、白布、红布、纱纸浆糊、胶布等等。扎灯要先用竹竿和竹篾扎制成框,用五色纸糊贴成形,再用金银饰纸装饰而成图案瑰丽的彩灯。
因为工序复杂,所以一般扎1个花灯需要30天左右。加上花灯是每年都要扎的,所以每到过年前,别人家准备过年的东西,我们还要顾着扎花灯,算是比较辛苦。
记者:目前泮村里面的扎灯师傅多么?有没有比较年轻的师傅?
邝活发:我年轻的时候,村里有六七个老人会做花灯。最近几年几个老一辈的扎灯师傅陆续离世,只剩我家还在扎灯。
现在最重要的,还是要在年轻一代里寻找愿意学习扎灯的人,就像我儿子。如果有年轻人想学,我一定会尽力去教,不能让这门手艺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