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的潮州手拉朱泥壶

来源:潮州日报 作者: 发表时间:2021-02-26 13:21
潮州日报  作者:  2021-02-26
在潮州牌坊街颐陶轩潮州窑博物馆里,展示着近百件近现代以来潮州本土生产的手拉朱泥壶。


在潮州牌坊街颐陶轩潮州窑博物馆里,展示着近百件近现代以来潮州本土生产的手拉朱泥壶,反映着各个年代潮州人所用茶壶的不同特征和社会审美标准。馆长李炳炎向我们讲述了潮州手拉朱泥壶源远流长的发展史……

颐陶轩潮州窑博物馆内展示着近现代潮州本土生产的手拉朱泥壶。 (摄影:郑新培)


红泥火炉,举杯品茗。潮人尚饮茶,不仅对茶叶讲究,茶壶也讲究,潮州手拉朱泥壶的历史可追溯至明清时期。“现清宫旧藏的潮州朱泥小圆壶,其中一把底钤单方框‘乾隆年制’四字篆书印章款,另一把器底钤有‘嘉庆年制’四字楷书印款,这也是现存最早、最为外界所认可的潮州朱泥壶。”李炳炎介绍,清中后期,潮州朱泥壶因工夫茶盛行,成为民众生活必需品,加之其独特的成型工艺,洋瓷茶具并不能完全取代朱泥壶的地位。相反,本地和外销市场的需求促使陶瓷作坊进行大规模生产,催生出一批专业的制壶作坊。枫溪吴英武的“源兴号”及枫溪西塘章大得的“安顺号”便是这一时期代表性的朱泥壶生产作坊。


上世纪30年代,是潮州手拉朱泥壶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当时潮州经济社会发展相对稳定,饮茶风盛行,壶因茶兴,茶具生产品种丰富,加上潮商下南洋也带去了本土朱泥壶,朱泥壶的发展越发兴盛。不过,随之而来的战乱年代让朱泥壶发展陷入停滞。


“潮州手拉朱泥壶工序繁琐复杂,从选料、炼泥、养泥到拉坯、修孔、装壶把等都需要精心制作。不过,上世纪60年代,潮州却兴起了注模茶壶。”李炳炎说,当时安顺号的第三代传人章永添在长美陶社试制组当技术员,还被派去宜兴学习注模技术,彼时的朱泥壶更注重量化生产。70年代,高温釉下花纸技艺研制成功,茶具都贴上了花纸,此外加上彩瓷手绘茶具的冲击,朱泥壶再次进入低潮期。


1983年后,朱泥壶迎来了一次发展转机,当时来自香港澳门的船员用手表、录音机换取朱泥壶等潮州特色产品,随着朱泥壶需求的增加,枫溪一些制壶老字号的后人开始家庭小作坊生产,产品大多按照海外客户来样定制。“当时泰国、新加坡的壶商会带来有中国传统茶壶造型、款式的彩版书籍,要求壶艺师按此仿制。”李炳炎说。


上世纪90年代,枫溪手拉朱泥壶品牌逐步建立。在展会及作品评比等活动的推动下,潮州涌现出一批手拉朱泥壶的能工巧匠,薄胎光面及厚胎调砂两大特色产品逐步彰显其个性化艺术。到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饮茶的人群越来越多,朱泥壶的产量也随之增加,具有鲜明个性化的朱泥壶越来越受到追捧。


进入21世纪,随着用壶、爱壶、赏壶蔚然成风,人们对朱泥壶的欣赏水平也日益提升。这一时期,壶艺师不断研制和创新,在传统上土水的基础上摸索出磨光及压光的新技法,使朱泥壶的精致性及器表光润度提升了一大档次,达到国内壶艺的先进水平。


2009年,潮州手拉朱泥壶入选第三批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潮州手拉壶再升级,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8年,潮州手拉朱泥壶还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如今,潮州手拉朱泥壶的从业人员已达一千多人,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朱泥壶制作队伍,潮州手拉朱泥壶逐渐得到外界赏识,正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编辑: 宝厷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