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张爱丽、通讯员林荫报道:近日,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调查人员在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雷州附城片区滩涂记录到20只勺嘴鹬。记者了解到,全国勺嘴鹬越冬同步调查湛江站的历史最大记录是43只,而近5年来同步调查数量基本在28-35只之间,均为多个监测点统计。本次单点记录达20只,是广东省近四年来单日观测记录最高的一次,凸显湛江生态持续向好,鸟类种群不断恢复扩大,成为广东省生态保护成果的鲜活例证。
“我们能看到这群勺嘴鹬也是个‘意外’。”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调查人员表示,当天,他们正例行用单筒望远镜扫视鸻鹬类进行物种识别和数量记录时,两只独特的小身影意外闯进镜头里,它们长着呈铲形的黑嘴,觅食时用勺子一样的嘴在水下或淤泥中左右扫动觅食,因吃得专注也不抬头,在鸻鹬类群中尤其突出,经鉴定为勺嘴鹬。随着镜头移动,2只、5只、12只……共有20只。它们或分散或集小群在靠近红树林种植区的软泥滩里边扫荡边前进。原来是附近的村民赶海挖贝,惊飞了海滩上的鸟群,红树林种植区周边干扰较少,勺嘴鹬便不自觉地汇集在了这里。
“生态好不好,鸟儿说了算”。勺嘴鹬对栖息地要求极为苛刻,是滨海湿地生态的“伞护物种”和“旗舰物种”。湛江所在的雷州半岛,是中国大陆区域勺嘴鹬重要越冬地之一,每年冬季勺嘴鹬都会到此越冬。此外,广东其他地方如阳江、江门、中山、汕尾等地也多次记录到勺嘴鹬的身影,表明广东整体生态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