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随着智谷校区的启用,广州奥林匹克中学(简称“广奥”)形成三个校区共同发展,纵跨小学、初中、高中三学段的办学格局,为广州东部新增一所12年制学校,对缓解天河区学位压力意义重大。
广奥能扩增多少学位?从完中“跨界”小学,教学内容、方法、体系有很大不同,为何“自讨苦吃”?
全市范围看,新开办学校大多为九年一贯制或12年制,不少知名中学向小学延伸,学段跨度大、教学难度高,教育主管部门为何如此设计?
10月12日,羊城晚报《隽言教育》独家对话广州奥林匹克中学党委书记汪明微,寻找答案。
12年制:可为广州东部增近2000学位
目前,广州奥林匹克中学拥有了车陂北路、黄村西路及智谷三个校区。
汪明微介绍,智谷校区为9年一贯制,设计规模45个班,目前初一年级20个班,小学7个班。其中,小学一年级4个班、2年级2个班、5年级1个班。
黄村西路校区是初中部,新校区的启用为老校区的升级改造带来了腾挪空间。从今年开始计划用约一年时间,对黄村西路校区进行整体改造,改造期间学生全部搬迁到智谷校区。
“今年全校初一年级20个班,全部集中在智谷校区。黄村西路校区的初二、初三年级也即将搬入智谷校区。黄村校区力争早日改造完毕,以全新姿态迎接孩子们回来。”汪明微说,“为了方便智谷校区学生上下学,学校和家长共同协商了如约巴士线路,确保孩子们安全往返。”
车陂北路校区目前有31个高中班,另有少量的初二、初三班级。黄村西路校区完成改造后,车陂北路校区将不再安置初中年级。
在汪明微的理想蓝图中,2026年广奥的三个校区将完成布局:车陂北路校区为高中部、智谷校区为九年一贯制、黄村西路校区为初中部,一校三区,学段清晰、功能集中。
按最大设计规模,车陂北路校区36个高中班,智谷校区24个初中班、24个小学班,黄村西路校区48个初中班。
未来几年,广奥将持续扩招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学生,有效缓解天河东部的学位压力。小学目前7个班,还有700个学位的余量;初中班级数量可达到72个,比目前增加约1000个初中学位;高中可增加约300个学位。未来,小学、初中、高中可供扩充的学位近2000个。
仅今年,广奥新招小学生300多人,初中扩招300人,高中扩招60人。
“具体每年增加多少学位,要根据当年的入学需求和招生计划确定。”汪明微介绍,师资方面,学校通过招聘优秀毕业生和引进骨干教师的方式扩充教师队伍,仅今年学校就新招40多位老师。
教师跨学段循环 统筹全链条育人
广奥中学过去是一所完全中学(涵盖初中、高中),今年“跨界”小学,小学的教学内容、方法、体系等跟中学比有很大不同,由6年制跨到12年制,为何“自讨苦吃”?
全市范围来看,新开办学校大多为九年一贯制或12年制,广州实验中学、广东广雅中学等不少中学都向小学延伸,学段跨度大、教学难度高,教育主管部门为何如此设计?
汪明微解析:应对未来学生人数变化的需要和教育小初高衔接贯通的需求。
2023年是广州一年级新生入学历史最高峰,达到27万人。小学的学位高峰势必逐渐向初中、高中传导,同时未来的小学生人数又会有所减少。因此,学校和老师必须能在不同学段之间进行切换和腾挪。
汪明微已经在校内开启教师跨学段的教学循环。
“初三、高一、高二教师实施小循环,小学也将尝试五、六年级和初一小循环,小学和初中、初中和高中教学实现更好衔接,把水盘活。”汪明微解释,“我们要避免初三老师的眼界只局限在初中,单纯通过刷题让学生考分好看。从高中的视角回看初中教学,才会真正知道从什么角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老师必须未雨绸缪,具备在不同学段之间灵活转换的能力。”
汪明微很坚定:“跨学段循环必须做,否则以后学生减少了,老师怎么办?”
12年制的好处至少有二。一是拉长培养年限,学校可以从学生9年或12年发展的角度出发,更从容地在教育规律下设计特色课程和培养路径,比单纯的中学和小学能更好地做好小初高衔接工作。二是根据学生人数,能灵活地在学段之间切换,学校内部可调整学段设置,小学和初中实现互相转化和调配,初中和高中之间也可按需转换。
不可否认,12年制办学的挑战,是不同的运行体系如何在管理和教学上达到融合。例如,不同学段教师之间的绩效工资、评优评先如何平衡?不同学段的教学差异如何兼顾?
【对话】
学校如何让每个学生得到更多关注?
“跨界”,是汪明微教育生涯的关键词。1995年华东师范大学毕业后到天河中学任教,历任初三化学教师、班主任、高中级长、教学副主任和主任;2009年出任东圃中学副校长;2014年选调进入天河区教育局,历任基础教育科、中学教育科科长;2020年重返东圃中学(现广州奥林匹克中学)任校长、党委书记。如今,又带领这所完中跨学段到小学、教师实现跨学段教学。未来,相信汪明微还会有很多跨界之举。
从基层教师到一校之长,从一线教育者到管理者,从规则执行者到制定者,汪明微都体验了一遍,来听听他对教育的一些想法。
“不要为一分两分消耗时间和生命”
隽言:现在广奥有了小学,对你的小学生你想怎样培养他们?
汪明微:我觉得,小学生的95分和96分、97分没有任何区别。但是,在95分以上为了提高两三分,要花费的几倍的时间去刷题,何必呢?
不要为了那一两分去浪费时间和生命,有这时间不如去发展其他的兴趣爱好、去探索其他的可能并追求综合发展。城市的优势就是各类教育资源聚集,有利于学生多样选择和跨界发展,促进他们的融会贯通和横向迁移能力。我希望孩子们能有时间接触更多资源,去尝试、去选择,不要浪费城市的优秀教育平台。
“学好一门学科,足以安身立命”
隽言:不是每个学生都是学霸,也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考上普高、大学,对于普通学生来说,基础教育应该给他们什么?
汪明微:弱一点的孩子要从至少学好一门课开始。每个学科都是一个独立的体系,有自身的逻辑方式、思维方式,学好某一科的体系、逻辑,足够孩子未来步入社会安身立命。即便其他方面弱一点,也不影响在社会上的生存。所以我希望我的学生,成绩弱一点的起码要学好一门课,哪怕是体育、美术我都赞同。学好一门课,保持学习动力。成绩好一些的学生,希望他们均衡、综合发展,获得更多的机会。我们实践导师制,就是想办法说服孩子,朝更好的方向走。
“导师制就是想办法说服孩子,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走”
隽言:广奥的导师制是怎样的机制?
汪明微:在班主任之外每个学生有一位导师。导师是本班的科任老师,师生双向选择,相互间有足够的了解和信任。之所以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老师,是因为如果学生本来就怕数学,还让数学老师当导师,岂不是起了反向效果?一位导师负责两个组,一个组六七个学生。个别谈话和小组谈话等形式相结合,小组内同学之间也形成互动,共同面对青春期的烦恼。
导师制将以往班主任、各学科老师分散的力量形成合力以作用于孩子个体。以往,每位老师只针对学生在自己面前的表现进行指导或干预,不够全面,也会力量分散。而现在,导师跟班主任及各学科老师讨论、汇总学生情况,组合和规划好指导方案后再跟学生谈心、开展指导,告诉学生哪些学科怎么抓、时间怎样分配。
当然,不建议死磕最薄弱的学科,因为最弱的学科下大力气后收益可能最少。我们的建议是主抓临界区间的学科,稍微花时间补习弱点并调整学习方法,成效就上来了,有了成效学生也受鼓舞,自信心和动力不断上升,会学得越来越好。一科一科往上拽,薄弱学科自然少了。
由此,班主任可以把班级工作做得更细,营造更好的学习成长氛围,导师能更多地对学生个体成长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给予指导。
“竭尽全力,一节课只能‘看’33个学生”
隽言:听起来“导师制”的主要作用,是让每一个学生更多地得到老师的关注,每个个体独特的问题可以及时地被解答。关注个体是教育所强调的,但一直以来也是教育中最困难的,您有什么经验和体会?
汪明微:我当老师的时候试验过:一节课能关注多少学生?除了完成教学任务外,我往每个人脸上看一遍,读一读他们表情中的喜怒哀乐,竭尽全力只能看33个,都不够时间看第二遍!33个,就这么多。现在一个班四五十个学生,老师课堂上只能关注特别活跃或特别不活跃的学生,说关注到每个学生是空话,中间层学生当然会被忽略。
所以,当教育资源相对充足的时候,30个人左右的小班化教学非常必要,也比较合理。
“班主任把更多关注给中层学生”
隽言:您对课堂关注有这么深的体会,作为“一校之帅”,除了导师制之外,还有哪些办法让更多学生得到老师的关注?
汪明微:从教育公平角度来讲,每个学生都应该得到老师同等的关注。中间层学生最容易被忽视,这是不应该的。班主任应该把80%的精力面向90%的学生。
一方面,最薄弱的学生应该被关注,但薄弱学生的形成原因复杂,不是仅靠学校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需要家校社共同努力,老师可以给予细水长流的关怀。
另一方面,适当加大对于中等生群体的精力投入,多给点阳光、水分,他们的进步会很大,也能促进头部学生向更高空间生长,拉高底部学生的“底线”。
所以,我总跟班主任们讲,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中层学生身上。
文 |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蒋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