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说岭南·江冰】东莞力量:在虎门大桥与威远炮台之间激荡,觉醒之门,英雄之地
  • 来源:羊城晚报 云上岭南
  • 作者:江冰
  • 发表时间:2023-06-27 11:10

虎门海战博物馆,虎门大桥之下,面临珠江出海口。进门巨大的雕塑令我震撼!不稳定的物体,造成视觉冲击,倾巢毁灭灾难性的碰撞——天外陨石的创意。

每一面都刻划1840那个年代的时间记号,刻骨铭心,警戒后人;

墨色块面上有炮口、齿轮、舰船、锁链;内部红光隐约闪烁,可以想象为鲜血、岩浆,炽热而汹涌,炮声震天,硝烟弥漫,奔赴海战现场。

英国战舰的侵入,犹如一块天外陨石,惊醒了千年大梦,砸碎了古老中华帝国的版图:四分五裂,虎狮环伺。

中国由此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徐徐拉开近代中国的大幕。

博物馆天花板与展板之间,一幅巨大的海战画面悬于头顶:炮火、波涛,我们、中国——战败的一方;林则徐立于虎门,痛心疾首;关天培拼死抵抗,壮烈殉国。

每一件展品都是泣血之刃,划过我的心田,尖锐而刺痛;伴随林则徐关天培等先驱的呼喊,忽一声高亢,气干云霄;又忽而低沉,渐渐远去,渺茫游丝,余音不去。

每一只鸿雁飞过,都应当被天空记取。又何况惊鸿悲雁?历史回声。

失败的英雄或许愈加悲壮,勇于接受失败的民族方能再次崛起走向未来。

国际禁毒日当天,“清风徐来——禁毒先驱林则徐家风传承对谈活动”在东莞举办,我应邀赴会参加对话。

车程一个多小时,广州到东莞。

“散装城市”扑面而来,古风犹存,质朴亲切;但阳光还是阳光,让这座青春之城灿烂无比。

玉兰大剧院建成十多年,依然活力满满。这就是东莞的青春,先锋又传统,年轻又时尚。

玉兰大剧院,电视镜头下的对话,巨大灯光一片闪耀,几乎看不到台下听众,仿佛对着前方,孤独发声,好在有主持人田延友睿智的引导——

多位嘉宾,齐聚一堂,从林则徐虎门销烟谈到家风以及“睁眼看世界”,纵横天下,贯注百年。

我欣赏帅志刚声情并茂的情景朗诵,雄浑而深沉的男性声音,直抵林则徐诗词的深处。

我喜欢林则徐后人林同楠的一句话:孩子们要快快跑,落后要挨打,跑到世界的前列。

我欣赏鸦片战争博物馆馆长张建雄的一个比喻:看人品可以看朋友圈,林则徐的朋友圈就是一批高风亮节志向远大品德高尚的民族先驱。

我喜欢主持人田延友在大屏幕上写下的一首诗:识心达本,清风徐来。良知一脉,遍地花开。诗意点出对话主题,点出林则徐名字,点出中华文脉,点出东莞英雄之城。

我点评田诗并由衷地赞美东莞:既传统又现代,既青春又先锋,从“洗脚上田”到世界工厂,再到松山湖华为,“遍地英雄下夕烟”,一路前行,意气风发。

白天坐而论道,参观博物馆。夜晚走进历史遗址,感受百年风云。

威远炮台,虎门大桥,觉醒之门,英雄之地。林则徐禁烟之处、关天培殉国战死之地。搭起一座舞台,演出情景剧:回到1840年代,让历史现场复活,与先驱并肩作战,奋力向前。

巨大的气场,殊异的氛围,让我们重返鸦片战争,诗诵民族先驱,奋不顾身;歌唱民族脊梁,前赴后继。

海风阵阵,清风徐来。先驱身影,历历在目。

“太阳之子”组合,居然出自东莞本土。四人男声阳刚,和声极为动听,网上红透;近距离倾听,十分亲切,东莞力量瞬间具象化。

“不也乐队”唱出:上善若水万物生,豪情驭平生,直抵心田,赞美东莞这个既传统又现代的青春之城。

这里是东莞,觉醒之门,英雄之地。演出压轴朗诵,声音里有激情澎湃,声音里有自信满满。声音从炮台飘向虎门,飘向大海,飘向远方。

2023-6 广东东莞

江冰,文化学者,专栏作家,文艺评论家。广东财经大学教授、广州岭南文化研究会会长、广东省文化学会副会长、广州都市文学与都市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广州市人民政府聘任广州城市形象品牌顾问。中国小说排行榜评委。入选中国作家协会新锐批评家、广东省十大优秀社会科学科普专家、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最有影响力学者。著有《浪漫与悲凉的人生》《中华服饰文化》《新媒体时代的80后文学》《酷青春》《这座城,把所有人变成广州人》《老码头,流转千年这座城》《岭南乡愁》等。

相关稿件
粤ICP备2023008654号-1 新出网证(粤)字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10522
版权所有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