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杜树坚
(十七)叶落归根
1.圆满示寂,叶落归根
先天二年(713年)七月八日,六祖忽然对弟子们说:“我准备回新州,你们赶紧准备好船只”。弟子们闻言,苦苦哀求,强烈恳求六祖留下。六祖说:“以往一切诸佛来到这个娑婆世界,尚且要示现涅槃,何况是我呢?只要来到这个娑婆世界的人,总会有离开的那一天,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我的这个色身,也终归有去的地方。”众弟子问:“师父您现在离去,什么时候再回来呀?”六祖回答说:“叶落归根,来时无口”。意思是说,我回新州老家,就是叶落归根。待我回来时,已不再开口说话了。此处寓意六祖圆寂后,真身再回韶州。
大众又问:“那您的真正教法又传给谁了呢?”
六祖说:“有道的人自然能够得到,心无所住的人也自然可以通达”。
六祖惠能大师回新州后,于国恩寺设斋再为徒众开示:“欲求见佛,但识众生。只为众生迷佛,非是佛迷众生。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自性平等,众生是佛;自性邪险,佛是众生......”。最后,六祖留下了一首偈语:
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
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著。
六祖说完这首偈语后,端坐至三更。突然对弟子们说:“我走了!”然后,奄然迁化,自在而去,圆满示寂。此时,室内充满着一种特别的香味,空中一道白虹直贯地面,周围的林木都随之变为白色,附近的飞禽走兽都发出悲哀的叫鸣声。
2.真身归属,焚香决议
六祖惠能大师圆寂后,各地信众闻讯纷纷前来国恩寺拜别六祖。由于六祖威望崇高,社会影响巨大,各地官僚和信众都在议论要将六祖真身迎请回去供奉。新州各界人士听闻后,甚为担忧。为防不测,经商议后,新州信众将六祖真身连夜转送至距离国恩寺十里外,寺田村的山坑[1]中秘密收藏,并派人日夜守护。而对外称六祖真身已化为白光冲天而去,不知所踪。果然不出所料,韶州和广州两地的官僚和信众前来新州,追寻至藏佛坑,找到六祖真身,并提出要迎请六祖真身回去供奉。一时,新州、韶州和广州三地相争不下,各述理据。直至三个月后的11月,有人提议“香烟指处,师所归焉”,即是以焚香的方式来决定六祖真身的去留,说这是听从天意。这一方式经多番商议,最后得到三方的基本认可。于是三方在上流村以下、温泉旁、离国恩寺五里处四周开阔的小山岗上(后人称此处为“香灯冈”)点燃香火,并于地面标上三方地名,南面为新州、北面为韶州、东面为广州,视香烟偏向哪个方位而定。本来11月以北风为主,香烟一般会偏向南面,新州方因此勉强接受焚香决定这一方式。谁料天有不测之风云,此时偏偏吹起了南风,结果香烟直指曹溪[2]。六祖的真身因此被迎请至韶州的宝林寺[3]供奉,直至于今。虽说“愿赌服输”,但新州的六祖乡人们仍然依依不舍,悲痛不已。相传,有一天晚上,新州的信众和官僚们同时发了一个梦。梦里六祖跟乡人们说,身体只是一个臭皮囊,无须过于执著,并告慰乡人们说“身在宝林心在家”,而且新州是一个人杰地灵之圣地,“任从天下乱,此地永无忧;任从天下旱,此地一半收”。乡人们闻言,心感安慰,次日醒来,奔走相告。
先天二年(即713年)十一月十三日,弟子方辩以香泥涂遍六祖真身,以防有损。然后,弟子们将六祖真身装入塔龛内。忽然,塔龛内一道白光冲天而起,这道白光直至三天后才渐渐消散。
韶州地方官员将相关事情上奏朝廷,得到朝廷敕令,立碑纪念六祖的道行和贡献。
达摩所传作为表信的袈裟,中宗所赐的磨衲袈裟和水晶宝钵,以及方辩所塑的六祖造像和法器等,由主塔的侍者负责保管,作为宝林道场的镇寺之宝。此外还有《坛经》流传于世,开显六祖顿悟法门的宗旨和精髓,以此兴隆三宝、利益众生。
3.惠能传奇,辉耀大千
六祖惠能大师住世七十六春秋,二十四岁承接衣法,三十九岁祝发[4],弘法利生三十七载。得到六祖心法传承者43人,听闻六祖说法而悟道和超凡入圣者不计其数。
六祖惠能大师的一生是充满着传奇的一生,六祖惠能虽出身贫寒,却不卑不亢;虽目不识丁,却参透经文;虽相貌平庸,却悲智过人;虽身为獦獠,却承接衣钵。六祖惠能大师的一生是励志的一生,六祖惠能出身于最草根阶层,作为一介樵夫,却能成佛成祖,在传奇中展现出众生平等的理念,更展现出坚定自信、坚忍不拔、勇于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展现出敬上念下、矜恤孤贫、弘法利生、慈悲向善的品格。六祖惠能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一千多年来,他的精神光芒仍照耀、激励、启发着后人觉醒和前进。
注:
[1] 山坑:此山坑因收藏过六祖真身,而被后人称为“藏佛坑”。
[2] 曹溪:代指韶州,即现在广东省韶关市。
[3] 宝林寺:现在韶关南华寺。
[4] 祝发:剃度出家。
作者:杜树坚 广东省新州六祖惠能文化研究会会长
图片提供:陈耀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