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杜树坚
(十五)朝廷诏请
1.二师推举,驰诏迎请
神龙元年正月十五,武则天和唐中宗颁布诏书曰:“朕礼请慧安和神秀两位法师到宫中接受供养,让我们能够在日理万机之余,有机会参究佛法”。但慧安和神秀两位法师都推让说:“南方有位惠能禅师,曾得到五祖弘忍大师密授衣钵和法脉,他才是心印佛法的真正传人,可以迎请他来参问”。武则天和唐中宗听后,马上派遣内使薛简带着诏书前往岭南曹溪恭请六祖惠能大师,希望大师慈悲顾念,迅速赶赴京城。六祖惠能接到诏书之后,以年老体弱为由上奏辞谢,表示希望在山林间终老一生。
2.开示薛简,传法心要
内使薛简对六祖的辞谢心感无奈,便请求六祖说:“弟子回到京城后,皇上必然会质问我。愿大师慈悲,为我指示佛法心要,我将以此传奏皇上,以及京城的修学者”。六祖问:“京城的禅门大德是如何习禅的呢?”薛简回答说:“京城的禅门大德都说,要领会佛道,必须通过坐禅来修习禅定功夫。如果不通过修习禅定而想得到解脱,那是不可能的。不知大师您的教法又是如何?”六祖直截了当地回答说:“道由心悟,岂在坐也?”意思是说,道是由心去领悟的,怎么会取决在身体的打坐呢?六祖又说:“经云,若言如来[1]若坐若卧,是行邪道。何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无生无灭,是如来清净禅。诸法空寂,是如来清净坐。究竟无证,岂况坐耶?”六祖引用《金刚经》为证,说明如来不是有坐卧形相的,否则就是行邪道。为什么呢?因为如来是“无所从来亦无所去”的,是本自具足、本无动摇、如如不动的,这就是如来清净禅。体认到一切事物和现象的空性和寂静,安住其中,如如不动,就是如来清净坐。如来的终极境界,根本不落于任何形式,更何况是打坐呢?
薛简闻言,又说,要将六祖的心要转告朝廷及京城修学者,希望象一盏灯点燃千百万盏灯,让处于暗夜的众生获得光明,进而光光相映,灯灯互递,无穷无尽。针对这个观点,六祖对薛简作了重要开示,说明光明和黑暗的本质不二,最高的真理是超越明暗的。所谓的明和暗,只是一种相对的表法,是说明两者相互替代,有明无暗,有暗无明。至于说到明明无尽,也是和有尽相对而立名。如果执著这种相对,是不能证得觉悟的。所以,《净名经》云:“法无有比,无相待故”就是说,在最高真理的层面,是没有彼和此的。因为它已超越相对,无所谓明,也无所谓暗,无所谓无尽,也无所谓有尽。只有这样,才能体认绝对的空性。
薛简又提出疑问:“明是代表智慧,暗是比喻烦恼。修道者如果不以智慧照破烦恼,无始以来的生死怎么出离,又凭什么出离呢?”在通常的认识中,世间有智慧,有烦恼,故以智慧照破烦恼,但在禅门的见地中,却不如是。六祖对薛简说:“烦恼即是菩提[2],两者没有区别”。六祖所说的“即是”,是指两者的本质是不二的,而非表象的相同。烦恼的原始状态就是菩提,只是经过无明的扭曲,所以才呈现出烦恼的形态。如果认为要以智慧照破烦恼,这是二乘的见解,是《法华经》所说羊车、鹿车的中等根机,不是大白牛车的上等根机。对于上根利智者来说,修行并不是这样的。薛简又问:“那什么是大乘见解呢[5]?”六祖说:“明与无明,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也就是说,明和无明,凡夫认为是两个东西。光明没有出现时,四处一片黑暗。当光明出现时,黑暗到哪里去了呢?其实是找不到的,明和暗是相互呈现的。可见,离开了光明之外,没有独立的黑暗。在智者看来,明和无明的本质是一样的,无二之性就是实性。这个实性,作为无明的凡夫时不会减少,证得圣贤正果时也不会增多;在烦恼的状态下不被扰乱,在禅定状态下也不会寂灭。在在处处,都是圆满无缺的,无论什么状态下都不受影响,这个实性都没有改变。接着,六祖又进一步为薛简说明实性的特点:“来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
薛简问:“您说的不生不灭,和外道说的不生不灭有何不同?”六祖开示说:“外道所说不生不灭者,将灭止生,以生显灭,灭犹不灭,生说不生。我说不生不灭者,本自无生,今亦不灭,所以不同外道。汝若欲知心要,但一切善恶都莫思量,自然得入清净心体,湛然常寂,妙用恒沙[3]”。
3.领悟法要,朝廷奖谕
薛简听闻六祖的开示后,豁然开悟。薛简恭敬顶礼六祖后告辞返京,将六祖开示的法要上表朝廷。当年[4]九月三日,朝廷又传来诏书奖谕六祖,言:“大师因为年迈多病而未能入京,愿意终身在山林为朕修道,这是国家的福田。大师就像当年的维摩诘大士一样,虽然在毗耶离城托病,实际是在弘扬大乘佛法,传承诸佛心印,演说不二法。薛简传达了大师传授的如来心法,是朕宿世积累的善根,恩泽此生,可遇见六祖惠能大师现世,听闻如此湛妙的顿悟法门,心开意解。故此,非常感念大师的恩典,顶戴不已,并供养磨衲袈裟和水晶钵。同时,敕令韶州刺史将六祖住持的寺院进行修缮,并赐六祖旧居为‘国恩寺’”。
注:
[1] 如来:本指佛陀十大名号之一,这里指觉悟或觉悟者。
[2] 菩提:此处指智慧。
[3] 妙用恒沙:无量妙用。恒河沙指无量。
[4] 当年:指这一年,即是神龙元年(705年)。
[5] 大乘:大,指含有广大、崇高、无量之含义;乘,指四马之车为乘。大乘,是指能承载一切众生,度脱一切众生的方法。
作者:杜树坚 广东省新州六祖惠能文化研究会会长
图片提供:陈耀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