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台录制谈话节目:文化强省,与石广生董事长对谈。一进演播室,我的面前摆了两张问卷。
第一张问卷,请你从经济势力强弱,将下列省市按印象中的顺序排列:北京、陕西、上海、广东、河南、湖南、浙江。
第二张问卷,请你以文化底蕴强弱,将下列省市按你印象中的顺序排列……
我们的话题,从两张问卷开始——
第一张问卷关于经济实力,我毫不犹豫地勾了广东,广东连续几十年GDP居全国首位,近代以来也是富甲一方。
文化底蕴强弱上则多有斟酌。我最后勾了陕西第一,河南第二……陕西奠定了中华文明基础,长安为十三朝古都;河南位于黄河流域,逐鹿中原。
考虑到广东明清龙抬头,近代崛起,为时尚晚,当下传播亦为弱势。
但,这是一个艰难排列的问卷,很难完全排除热爱家园的情感因素。
“北京、陕西、上海、广东、河南、湖南、浙江”七个省市,我在朋友圈请各位微友排列一下,试着从内心掂量一下“文化底蕴强弱”——这个难以量化的指标。
反馈相当有趣,结合排序人的身份与心理,可以引发丰富联想——
上海60后阿勇,在福建江西一带长大,山西工作,2000年迁入上海,国企高管。他认为:经济实力排序比较容易,文化底蕴排序有点难。试着排:经济——广东、上海、北京、浙江、河南、湖南、陕西;文化——北京、陕西、河南、上海、浙江、广东、湖南。
广州80后木女士,湖南长大,爱好历史,喜欢写作,广州定居。她的文化底蕴排序分为两个系列:【文化底蕴强弱】——主观情感角度:浙江、河南、湖南、陕西、广东、北京、上海;【文化底蕴强弱】——传承角度:浙江、北京、广东、陕西、河南、湖南、上海。
广州本土成长有知名度叶作家则认定:既然文化无法量化,就只能凭印象分了。而我们习惯的衡量标准,是以旧式士大夫的趣味为取舍的,是跟着士大夫的好恶跑的。
大力倡导“中山文化”的诗人邱树宏则应我要求排序如下:陕西、河南、浙江、北京、广东、上海、湖南。
文化底蕴强弱,到底如何排序?什么为衡量标准?为何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每一地均有高光时刻,且各具优势,地域文化比较确实可以做成一篇大文章,也值得反复探究。
但无论如何选择,倡导文化传承的今天,将话题回到岭南回到广东,我依然相信:
岭南文化的今天——粤港澳大湾区将为中华文明带来新的文化元素。
近代广东崛起,岭南文化以其海洋性与开放性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值得探讨有二:
1、由北向南、黄河长江珠江三大流域文明逐步开发,珠江如何对接中华文明?
2、岭南文化除海洋性、开放性,还为中华文明带来了哪些新的文化元素?
比如,“咸淡水文化”与“基围虾文化”;
比如,广东的市场化国际化能提供什么经验?
比如,“父母在不远游”到“红头船精神”;
比如,重农抑商,到岭南商业传统;
比如,广东音乐里的乐观,彩云追月步步高,雨打芭蕉,赛龙夺锦;
比如,岭南文脉的延续,其间北方与岭南之异同与融合。
葛剑雄谈过黄河长江文明的盛衰,但可以肯定中华文脉始终没有中断;岭南文脉连接,每一个人都有各自的历史作用。
——人们常说北大清华,且不知康有为梁启超与北大,梁诚与清华渊源流长。
——岭南文脉从东西南北四面八方而来,兼收并蓄,值得好好探究。
北京大学前身京师大学堂,由康有为梁启超推动成立。
广州黄埔村梁氏家族出了被誉为“清华之父”的梁诚——晚清著名外交官,全力促成清华大学。
梁诚属于第四批留美幼童,在美高中期间,品学兼优,得过棒球冠军。因此,美国人对他刮目相看——他出任驻美公使,被人誉为“棒球外交”。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康有为中进士,并发动著名的公车上书;梁诚这一年进京,就是与梁启超、梁庆桂同行的。
结论相当明晰:北大清华都与康梁相关,文化中心那时就在岭南,近代思想策源地在岭南。
粤港澳大湾区又是一次历史契机,我预测未来50年,大湾区将为中华文明提供新的元素。
缘由在于:一国两制,三种货币,文化交流碰撞频繁,最可能产生良好的互动交流,亦最易跨文化碰撞出新的文化元素。
2023-6 广州
江冰,文化学者,专栏作家,文艺评论家。广东财经大学教授、广州岭南文化研究会会长、广东省文化学会副会长、广州都市文学与都市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广州市人民政府聘任广州城市形象品牌顾问。中国小说排行榜评委。入选中国作家协会新锐批评家、广东省十大优秀社会科学科普专家、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最有影响力学者。著有《浪漫与悲凉的人生》《中华服饰文化》《新媒体时代的80后文学》《酷青春》《这座城,把所有人变成广州人》《老码头,流转千年这座城》《岭南乡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