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景瑾瑾
6月10日是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佛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的“Hello,非遗”非遗市集在南风古灶开展,给广大市民游客呈现了一场中外非遗文化交流的盛宴,让非遗可见可触可感。
这是佛山开展多样化、活态化非遗传承传播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在相关部门、文化场馆、非遗传承人、学校、景区等多方合力努力之下,佛山非遗传承传播涌现出众多“新玩法”,本地特色非遗也成了佛山文化“圈粉”的“热门IP”。
举办非遗市集
让非遗可见可触可感
古色古香的南风古灶景区内,气势恢宏雄伟壮丽的龙窑前,石湾龙窑烧制技艺、平洲传统玉器制作技艺、金箔锻造、佛山狮头、佛山彩灯、广东剪纸、佛山木版年画、佛山木雕、南海藤编、顺德广绣等非遗项目集中亮相。各个项目都设置了不同的展示摊位,多位传承人现场展示非遗技艺,并和参与活动的市民游客热情互动,手把手教孩子们体验非遗魅力……这是“Hello,非遗”非遗市集上的热闹场景。
本次非遗市集集合了众多中外非遗传承精品,涵盖工艺品、食品等多个方面,多姿多彩。市集以互动摊位、图片、文字、实物等多维度综合展示佛山非遗项目,同时,还设有部分国外非遗项目展示区,包括土耳其湿拓画、土耳其咖啡、墨西哥美食等,给广大市民游客展现了一场中外非遗文化交流的盛宴,让非遗可见可触可感。
“本来是带孩子到南风古灶游玩,偶然遇见这里有非遗活动举行,就带孩子体验一下,感觉很不错。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孩子近距离体验非遗作品的制作,能够更好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一位带着孩子到非遗市集游玩的家长表示。
事实上,近年来,像这样的非遗市集,在佛山各大文旅活动中,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非遗市集的设置,可以让多姿多彩的非遗项目以更接地气的方式走进街头巷尾、走进不同场合,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今年的祖庙庙会(“三月三”北帝诞)活动中,除了北帝巡游,还设置了非遗市集,集中展现佛山非遗文化,市民游客不仅可赏非遗,还可学非遗,更能把心仪的非遗文创带回家。广东剪纸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陈嘉彦参加了此次市集活动,她表示,“祖庙庙会是一项极具综合性的民俗文化品牌活动,参加的不仅有佛山本地市民,还有众多外地游客。在庙会期间,展示佛山本土非遗,不仅能唤起本地人的乡愁情怀,更能让外地游客深入了解佛山,感受佛山文化魅力。”
进校园、开发文创
让非遗文化焕发新活力
6月初,由佛山市博物馆、佛山市非遗保护中心主办的“小手拉大手,大城小工匠”2023佛山秋色赛会正式启动。石湾陶塑、佛山秋色、佛山彩灯、广东剪纸、南海藤编、金箔锻造、刺绣等非遗项目,走进佛山多所学校的课堂,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手把手为孩子们教授非遗制作技艺。活动由非遗传承课程、成果展示和秋色赛会三大部分组成,将持续至11月初,内容丰富,亮点十足。
记者从佛山市博物馆获悉,佛山秋色赛会自2016年启动以来,屡获殊荣,曾获广东省“博物馆优秀青少年教育项目十佳奖”。这是一项立足于佛山秋色,结合非遗项目,在少年儿童群体中广泛开展的非遗保护传承活动。“‘小手拉大手,大城小工匠’佛山秋色赛会活动开展至今,已经成为佛山民众喜闻乐见的非遗公益品牌。”佛山市博物馆副馆长郭文钠表示,活动为少年儿童提供多姿多彩的非遗体验,希望他们通过“学习—表演(制作)—巡游(展示)”,体会工匠精神、感受非遗传承的自豪感,从而为非遗传承队伍注入新活力。
近几年,非遗进校园、非遗研学在佛山已经形成潮流趋势。佛山众多学校开设了非遗特色课,比如,佛山市第一小学是“佛山粤剧传承实验基地”、佛山市铁军小学开设了狮头扎作特色课、佛山市第十四中学开设了陶艺特色课、佛山第二十四小学开设了佛山剪纸等特色课……众多代表性非遗传承人都有在不同学校担任特色课老师,会定期前往学校给孩子们上非遗课。
与此同时,非遗传承人的工作室,也成了非遗研学的热门“打卡地”。佛山狮头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黎婉珍位于普君大厦的工作室就是其中之一。“为了给孩子们上课,我们特地制作了树脂材料的小狮头模具,同时准备了颜料、绒毛等材料,上课时给学员人手发一份,教孩子们给狮头写色和装饰。”黎婉珍说,佛山狮头色彩鲜艳、神形兼备,以戏曲人物脸谱为基调,比如有刘备狮、关公狮、张飞狮等,参加体验课的孩子们会将狮头描绘装饰成自己喜欢的类型,学习热情很高。
每逢周末或节假日,位于适安里的邓春红剪纸艺术馆也会迎来一批又一批的学员,他们有大大小小的在校学生,也有学生家长等社会人士。邓春红是广东剪纸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其丈夫李文涛是佛山彩灯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他们会针对不同学员设计不同的非遗课程,精心准备教学材料,并且手把手耐心教导。
百花齐放的非遗文创,也是近年来佛山非遗传承传播创新发展的生动体现。佛山彩灯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黄宏宇就是积极研发非遗文创的传承人之一,近几年,其团队设计开发了多款DIY彩灯,包括兔子灯、龙舟灯、鲤鱼灯等,深受市场欢迎。通过文创产品,佛山彩灯这项非遗的知名度也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当旅游遇上非遗
玩出不一样的文化味
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公布的2022年“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中,佛山市祖庙博物馆、佛山南风古灶旅游区、西樵山书院“南海醒狮焕新文旅场景”入选其中的非遗旅游景区名录。这是佛山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双向奔赴的成果体现。
“如鸟斯革,如翚斯飞。这是《诗经·小雅》中形容古建筑之美的句子,形容飞檐造型如大鸟振翅翱翔,色彩斑斓远看如锦鸡飞腾。”“镬耳式屋顶,像个什么呢?像铁锅的耳朵,像明代的官帽……”这是祖庙博物馆开展的一堂非遗研学课上讲解老师与学生互动的场景。讲解老师将古建筑之美与古诗词、哲学、科学之美链接融合,孩子们深受启发。课后,孩子们动手体验了拼接古建筑斗拱的乐趣。
佛山市祖庙博物馆被誉为“东方民间艺术之宫”,是一座以祖庙古建筑群为核心,集岭南明清古建筑艺术、佛山传统民俗文化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民俗博物馆。近年来,祖庙博物馆通过“非遗+展演”“非遗+研学”“非遗+文创”等模式,不断激发非遗活力,加强非遗与博物馆旅游景区的融合发展。持续举办黄飞鸿醒狮表演、万福台粤剧表演,开设古建华章、飞鸿武术、咏春对练、非遗剪纸、狮舞岭南、狮头扎作、木版年画等研学项目,并且通过融入非遗元素打造“佛山有礼”文创品牌。该馆积极尝试活化利用非遗资源的“新玩法”,弘扬非遗文化,成为海内外游客了解佛山非遗文化的重要平台。
南风古灶旅游区所在的佛山石湾是闻名中外的“南国陶都”,享有“石湾瓦,甲天下”的美誉。南风古灶片区内有全国重点保护文物、被称为“陶瓷活化石”的南风古灶和高灶,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记者走访获悉,南风古灶以明清古民居为据点,吸引了众多非遗传承人、原创匠人等入驻,打造“非遗文化研习基地”,目前已集聚了烧窑、拉坯、微雕、剪纸、古琴等众多非遗项目,形成了丰富的文化产业生态圈。
在著名景点佛山梁园的北侧,有一片岭南特色古民居建筑群,这里是禅城区打造的“适安里古民居群非遗体验区”。目前,适安里已有蔡李佛鸿胜堂、刘传艺术馆、邓春红剪纸艺术馆、匠曼延香云纱馆等多个传统文化艺术体验馆,集聚了功夫推拿、陶塑技艺、中医药、香云纱、剪纸、彩灯等一系列珍贵的非遗项目。游客们在游玩梁园景区的同时,还可以一站式体验非遗魅力。
非遗“活”起来,旅游“火”起来。在将旅游和非遗融合发展上,佛山不少景区都在积极尝试,非遗也成为景区营造新场景、提升旅游品位的“新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