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钢 张豪 邹丽珍 何昱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钟振彬
5月21日,2023大湾区科学论坛开幕式及主论坛在广州南沙举行,包括全球顶尖科学家,海内外院士,以及国际组织、学术机构、企业家在内的各界代表出席。在主论坛上,各路重磅嘉宾对物理学发展、生物智能、科技创新等进行了精彩的演讲。
期待大湾区科创领域的有趣碰撞
生物智能和机器智能之间有什么相通之处?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Michael Levitt)在主旨演讲中阐述了“生物智能和机器智能对科学技术创新的影响”。
他说,地球上有三种不同但是密切相关的智能——生物智能、人类智能和计算机智能。基于进化机制,生命从简单的单细胞演化成为了复杂的生命体,而所有生物体都具有生物智能。
“DNA存储了生命信息,形成蛋白质结构,折叠的蛋白质分子远小于未折叠的部分,形成三维结构,从而复制成为不同的生命体。”迈克尔提到,在人工智能的神经网络中,也有类似生物演化的过程,通过不断地“学习”,形成越来越复杂的网络结构。
身为诺奖得主,迈克尔还分享了自己总结的获得诺奖的五个要素。其一是要有充足的研究经费,其二是不存在明显的官僚主义,其三是研究要以小型团队为佳,其四需要来自同侪的强大压力,其五需要团队成员们和诺奖得主一样充满自信。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迈克尔·莱维特认为,大湾区科学论坛本身是多学科的,真正有趣的科学是不同的领域之间的接触和碰撞,譬如说物理学和经济学,医学和计算机科学等。通过这种接触,总能发现一些新的东西,他特别期待这样的互动。
对于大湾区的科技创新发展,迈克尔·莱维特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从生物学研究经验中,他认为保持多样性是非常重要的,广州、深圳、香港这些城市,彼此之间有着很多的不同,同时又能够保持开放而密切的互动,这将形成非常强大的竞争力。他进一步表示,广州有很多优秀的大学,而深圳有不少很棒的初创公司,这样可保持科创生态多样性。
“我觉得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合作是至关重要的。”对获得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的IPCC报告作出贡献者、加州伯克利大学分校教授丹尼尔·科曼(Daniel Kammen)在作主旨报告时说,为了实现遏制全球变暖的目标,中美等国家应该就更多地使用清洁能源密切配合。
丹尼尔·科曼介绍,他与成都的一家企业合作,改进深圳新能源出租车的充电方案,满足3万多辆出租车及时充电的需求,避免影响出租车司机的工作。“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和电动车的数量都在不断增加,形成双赢和正向循环。深圳的例子可以在其他地方复制。”
跨学科研究应对老龄化问题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香港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叶玉如关注老龄化问题。她说,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人口结构变化非常大,随着人口老龄化,形成了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巨大压力。因此,要加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科技创新能力。
她提出,大湾区作为重要的经济和科技中心,有能力来帮助国家应对老龄化挑战。大湾区内众多的高校、研究机构、医疗机构、生物医药企业等,都可以为应对老龄化的研究成果转化提供广泛的合作机会,也可以推动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叶玉如说,对于老龄化相关问题研究的趋势是多学科的交叉研究。通过跨领域、跨地域、跨界别的合作,可以集聚多方力量,一起推动将大湾区建设成为老龄化领域的科技创新中心。
“人工智能对于老龄化疾病诊疗方法的研究工作是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的。”叶玉如提出,很希望可以建立大湾区老龄化跨学科合作平台,联合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医学以及工程学等学科来开展老龄化的研究,培养老龄化研究跨学科人才。
香港理工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工程科学院院长滕锦光阐述了“促进跨学科研究,贡献大湾区建设”的相关观点,他表示,香港理工的科研新方向是以跨学科研究应对社会挑战,因此成立了11个研究院和5个研究中心,并利用跨学科研究支撑独特学科的发展。未来,香港理工计划在全国各地设立若干技术创新研究院,利用自身所长对接产业所需。
中国联通董事长刘烈宏表示,中国运营商三次转型走在世界前列。当前,以云服务为基础的算力服务已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中国联通以云聚智,推进算网创新,丰富面向人工智能的算力供给。
“我们将全面升级云服务,积极探索计算、存储、网络性能突破,提供更多种类、更高性能、更具性价比、更低时延、更高可靠的算力供给。”刘烈宏表示,目前,中国联通已经布局了深圳粤港澳大湾区算力调度平台和韶关国家级算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