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作家魏微,低调内敛,却又内力深厚。虽是70后女子,但十年前的小说即入“道法深厚,功力蕴藏”一路,历来受到文坛好评。
长篇小说《烟霞里》首发《收获》杂志,“长篇小说号”一年四季四期,门槛不低;又见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令人瞩目。
作家厚积薄发,十年一剑,广东文学界又一力作!
作品女主人公田庄,1970年出生,卒于2011年,终年41岁。长篇小说每一岁为一章,写了整整41年。
人生自传与社会历史相得益彰,互为镜子,章法独特;不柔媚,不自恋,甚至无文艺腔,沧桑锐意与女性心理交相辉映。
曾在广州购书中心与作者魏微及学者聂莉对谈交流,诚恳真挚,仿佛1990年代广州年代剧,一幕一幕,恍然如梦。
时时唤起我的人生记忆,或荒诞、或疼痛、或莞尔一笑:我于1990年代几下广州,寻找中年安身地,几经周折,最终落地广州。
内心多少感慨,历经多少人事,故深感此书价值。正可谓:人事空怀古,烟霞独此存。
我的人生记忆与广州记忆交汇融合,在这部作品中找到凝聚点。一如清晨露水转瞬即逝,却又在字里行间被永远凝固。
又出席广东文艺界会议——研讨魏微的长篇小说《烟霞里》。诸多评论家一致公认此作:重量级、品质优、写广州。
话题涉及多个领域,延伸性强,颇具新意,值得记录:
——如何找到作家自己的语感?如何写最民间的凡人?1990年代的广州,有哪些典型场景?
——作者挑战了编年体难度:重大事件是否遗漏?个人讲授的难度。最感人还是生命的关怀。
——作品主人公田庄就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相当自我的文学人物,从生到死,形成一个闭环结构。正面强攻,抑或背后偷袭?作家各有其路。
——什么是70后的调调?是否形成一种个人与历史的对话关系。各种人事关系的微妙呈现,写出无数人心中的波澜。历史如何收编个人,历史逻辑是否淹没了个人?
——中国人的生活有多少属于个人范畴,与公共生活的边界是否清晰?个人的腔调能否筛选出历史图景,而且是完全个人化的。
——小说家的声音到底是什么?古典的气质,情感的浸染。个人如何叙述公共事件?颇具挑战性。
——田庄可以重生,41岁不够显示;或认为田庄呈现一种人生的完整性,人若无个性,只是成为平均数,难以成为典型。
——70后经历的时代到底如何评价?是过渡的一代。
——广州贯穿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从乡村到城市,“中国是最大的镇”——城市文明里有农业文明的。
——我们一直召唤书写广州,终于看到一次全面而细致的书写,可以唤起羊城记忆。在广东乃至全国长篇小说创作链条上,作品具有里程碑意义。
——作家背后站了一批文友,作品里就有他们活跃的影子。魏微通过采访,弥补了1990年代自己不在场的遗憾。
话题弥散岭南,直抵中国文学诸多问题。
我感触有二:
——文学家向来即有书写历史之冲动与雄心,作家魏微殚心竭虑,岂止为70后一代立传?亦是1990年代广州羊城一帧历史画卷;
——历史学家向来下笔粗犷,一笔下去忽略了多少凡人小事情绪涟漪,幸好还有文学,为百年之后人留下些许想象余地,重返历史现场多了几分可能性。
致敬作家魏微,为羊城广州奉献一份文化大礼。
讲好广州故事,我们需要文学叙述,需要平凡庸常生活中的诗意绽放:
渺小而伟大,平凡而真切,清新而美丽,温暖而动人。
2023-4 广州
江冰,文化学者,专栏作家,文艺评论家。广东财经大学教授、广州岭南文化研究会会长、广东省文化学会副会长、广州都市文学与都市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广州市人民政府聘任广州城市形象品牌顾问。中国小说排行榜评委。入选中国作家协会新锐批评家、广东省十大优秀社会科学科普专家、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最有影响力学者。著有《浪漫与悲凉的人生》《中华服饰文化》《新媒体时代的80后文学》《酷青春》《这座城,把所有人变成广州人》《老码头,流转千年这座城》《岭南乡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