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马思泳 通讯员 荔宣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秋明
荔湾忆,最美是西关;武平美,魂牵梦绕梁野山。4月12日晚,由中共荔湾区委宣传部、中共福建省武平县委宣传部指导,荔湾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武平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主办的“西关粤·闽西情——荔湾武平文艺精品交流暨客家戏剧联盟展演”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举办。
两地艺术家创作的画卷亮相舞台
广东特色民族乐曲《赛龙夺锦》和客家汉乐《到春来》拉开了整场展演序幕。在中山纪念堂舞台,广州荔湾和福建武平两地优秀文艺工作者同台切磋,带来了形式多样的文艺节目,涵盖了被誉为“南国红豆”的粤剧、被誉为“南国牡丹”的汉剧、杂技、广东小曲等多种文艺演出。
合奏《赛龙夺锦》《到春来》拉开当晚精彩演出帷幕
岭南音乐是岭南文化组成部分,广州市荔湾区文化馆一直致力于弘扬岭南文化。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永庆坊、粤剧艺术博物馆后,荔湾区文化馆干部创作了以岭南音乐为主体风格歌曲《永庆坊》。演出当晚,广州西关女子合唱团以动听的歌声在中山纪念堂舞台上呈现《永庆坊》;国家一级演员吴非凡带来的粤曲新唱《此心安处是吾乡》让人眼前一亮,南国红豆的粤韵响彻中山纪念堂;来自西关培正小学的同学们舞水袖、耍花枪,生动呈现《粤韵红豆展英姿》,传承南国红豆之风韵。
吴非凡(国家一级演员)表演粤曲新唱《此心安处是吾乡》
西关培正小学表演《粤韵红豆展英姿》
广州西关女子合唱团高歌一曲欢快的《Yes! Today》
闽西汉剧是福建省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属西皮、二黄声腔体系,20世纪30年代初定名为汉剧,50年代末为与湖北、广东汉剧相区别,正式改称闽西汉剧,主要流行于闽西、粤东、赣南、闽南等地,影响遍及东南亚地区。2006年,闽西汉剧更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广东南音新唱《同心结》,曾获全国群众文化最高奖——第十九届群星奖
赣南采茶戏《睄妹子》
当晚,福建武平艺术家原创闽西汉剧现代戏《捷文春汛(选段)》,讲述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发源地——福建省武平县捷文村林权改革后乡村振兴的故事,展现了武平“天然氧吧”的城市魅力。
闽西汉剧《捷文春汛(选段)》
“第一次来广州演出,第一次登上中山纪念堂的舞台,通过展演能加强武平和荔湾的艺术交流。”来自武平县汉剧艺术传承保护中心的演员林鑫英说:“以往,我们很少走出省外展演,荔湾武平文艺展演和客家戏剧联盟为我们搭建了平台,来自粤、闽、赣三省的多个艺术院团相聚广州,交流演出。”
广州市荔湾区文化馆馆长吴丽霞表示:“此次展演一共展出了12个节目,有6个节目来自荔湾,有6个节目来自客家戏剧联盟。当‘南国红豆’遇上‘南国牡丹’,不仅是精彩的文艺演出,也是艺术和人文的相互交流。以中山纪念堂的此次展演为起点,未来我们将走进武平县举办画展等活动,荔湾和武平两地艺术家们的交流还将继续延续。”
原创现代广东汉剧《客家之子·田家炳(选段)》
杂技《柔术滚杯》
活动最后,来自荔湾区各单位的百位老中青合唱爱好者带领现场观众共同合唱《我和我的祖国》,以互动式的合唱表演为此次展演画上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