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讯 记者林海生、陈骁鹏,通讯员王小虎摄影报道:非遗传承,唱响渔歌。4日晚8时,大型岭南渔歌音乐剧《渔家》在惠州文化艺术中心登台首演。
该剧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惠东渔歌”为基础,将亲情、爱情、家国情巧妙联结,在题材内容和艺术表达形式等方面都作出大胆的民族化探索和创新,完成了千年渔歌从歌到剧的转变。
据介绍,音乐剧《渔家》由惠州市委宣传部、惠州市文联、惠州市文广旅体局、惠东县委联合打造,将来自大海、夹杂着海风海韵的曲调歌声,演绎成大型渔歌音乐剧。该剧彰显了中国音乐剧题材、内容的民族性,以小见大,虚实结合,以女主角秋雁一家人的前途命运为背景,从“向岸”的主题视角出发,通过8幕近110分钟的剧情,将亲情、爱情、家国情巧妙联结,展示了一户渔家在岁月变迁下呈现出的心路历程,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惠州渔民生活的发展、历史变迁。
“疍家文化不仅仅是惠东、惠州的文化,更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 《渔家》导演陈才表示,《渔家》通过新旧社会的对比,采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惠东渔歌音乐元素,来展示疍民生活的变化,讴歌新时代。
男主角向岸扮演者、国家一级演员李白认为,《渔家》的音乐有惠东渔歌的元素,非常有特色。他告诉记者,“向岸”既是剧中人物,又是剧目主题。演绎时,不仅要给观众呈现向岸立体的人物形象,还要将疍家人“向岸”的心情呈现出来,情感丰富、复杂。“我每一次演都热泪盈眶,希望能感染更多观众。”李白说。
据悉,《渔家》4日晚在惠州文化艺术中心歌剧院首演后,还将于6日晚加演一场。
名家点评
千年渔歌展示青春活力
在音乐剧《渔家》里,不管是歌唱演员还是舞蹈演员,青年人的占比达95%以上,一改“非遗”白发苍苍的演员形象及“锁在博物馆”的标签。不仅如此,舞台背后的主创团队,也基本上以青年人为主。
“千年的渔歌文化,有这么多年轻人来演绎,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观看演出后表示。“音乐剧《渔家》给大家带来了耳目一新的享受。”中央文史馆馆员、著名词作家陈晓光现场表示,惠东渔歌是传统的、原生态的,音乐剧则是外来的、时尚的,将这两者结合起来,是一个大胆的设想。“惠州的基层文艺工作者通过自身的努力,将惠州特有的渔歌呈现在舞台上,这是应当和值得鼓励的。”陈晓光说。
幕后花絮
《惠州文脉》专刊受追捧
在演出正式开始前,座位上的《渔家》专刊也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眼球。专刊为羊城晚报《惠州文脉》编辑部出品,不仅深度挖掘了《渔家》在非遗传承上的创新与付出,还带领读者透过《渔家》溯源而上,了解惠东渔歌的千年沉浮。“字里行间,不仅了解到了惠东渔歌的历史底蕴,还得知了演员、导演在背后的付出,看到年轻人为非遗传承作出这么大的努力,非常感动。”市民杨先生表示。
当天,惠州市委宣传部、惠州市文联牵手羊城晚报惠州全媒体传播中心联合举行的“从《渔家》洞见惠州文脉新价值”惠州文脉专题展览在惠州文化艺术中心一楼大厅开展,同样备受观众欢迎,展览摘选《惠州文脉》52个精华版面,吸引不少观众驻足阅读,感受文化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