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说岭南•江冰】庞贝《乌江引》:非凡的语言调性与作品结构,让无名英雄复活
  • 来源:云上岭南
  • 发表时间:2023-03-14 12:35

广州作家庞贝的长篇小说《乌江引》(人民文学出版社、花城出版社,2022)引起广泛反响。其语言调性的把握,是此书给我的第一印象。

长征这种重大的题材,切入点却是红军长征“破译三杰”。

我党拥有二个隐蔽战场:一个是地下党;一个是空中密码破译。

两个隐蔽战场战斗着一批怀有绝密使命的人。

书写长征,一种压抑而残酷的风格。

初读时,觉得人物不够突出,场面描写过于克制隐忍,主线情节迟迟没有出现。

读到《侧影》,我开始理解作者的良苦用心。

作者庞贝的抒情描写相当克制。小说语言的调性把握,以及总体风格与隐蔽战场中的无名英雄气质息息相关,丝丝相扣。

神秘、诡异、隐忍、克制、密不可宣,悄然而至,静默状态的背后是兵戈铁马,一种反差构成一个巨大的张力。

结构上的匠心独运,是作者用心所在。《乌江引》作为长篇小说的结构:小结构+大结构。

小结构就是《速写》——红军长征全程,占全书四分之三。属于小说家视角,与二局“我们”的工作日记,形成交叉两个视角。

一般的读者。不会对此特别关注。但此种艺术处理丰富了作家对“二局”无名英雄的群像刻画。

大结构:《速写》加《侧影》。《速写》中隐忍克制,《侧影》中得以宣泄。

《乌江引》三种场景印象深刻:

第一,红军长征经典场景

爬雪山,过草地。不是我们常见的几十年的抒情描写,而是富有质感的大量细节的重返历史现场,强烈感受扑面而来。日常生活叙事,让现场感油然而生。

第二,二局工作场景

有关二局破译电码以及阵前冒死发送最后电报的烈士牺牲场景。

第三,吊脚楼旅馆场景

《侧影》中女博士脑海里反复出现的“吊脚楼旅馆”——父亲挥手不辞而别的场景。父亲成为一个谜。亲人生离死别。反复出现,挥之不去,刻骨铭心,成为她寻找生父的唯一线索。

庞贝贡献处,对红色题材独具匠心——突破性的探索;对红色人物的形象刻划与塑造,更加逼近历史真相,并试图探索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全身心投入加革命信仰。

那是一个隐藏无数流血牺牲的年代

那是一个具备坚定信仰的红色年代

那是一个值得后人永远铭记的年代

百年回望,虽旧仍新;美丽如初,温暖动人。

2023-3 广州

江冰,文化学者,专栏作家,文艺评论家。广东财经大学教授、广州岭南文化研究会会长、广东省文化学会副会长、广州都市文学与都市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广州市人民政府聘任广州城市形象品牌顾问。中国小说排行榜评委。入选中国作家协会新锐批评家、广东省十大优秀社会科学科普专家、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最有影响力学者。著有《浪漫与悲凉的人生》《中华服饰文化》《新媒体时代的80后文学》《酷青春》《这座城,把所有人变成广州人》《老码头,流转千年这座城》《岭南乡愁》等。

相关稿件
粤ICP备2023008654号-1 新出网证(粤)字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10522
版权所有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