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节有点忙,家里事家外事——塞得满满。播得火热的电视剧《狂飙》陆陆续续上眼,近日终于看完。
话都被别人说了,想想,依然有两点值得再说。
第一,该剧最让我欣喜的是广东本土特色。
十多年来,我一直关注广东本土特色如何进入文艺创作?如何在文化传播中彰显自己影响力。
《狂飙》完成了我的心愿。
其主角扮演者张颂文,其拍摄取景地广东江门——让我们知道广东本土的文化资源在艺术传播中能够焕发多大的光彩。
十分有趣的是:民以食为天的那个食物——肠粉先声夺人,还有饮茶、早茶,小小茶壶与小小蒸笼,构成主角高启强最喜欢的场景。
人们在此看到了广东的生活方式,以及香港与广东密切的联系。
我注意到有专家提出:张颂文的表演之所以能够抓人眼球,在于融合了北方与南方的表演体系:
北方——北京电影学院,他的母校;
南方——基于香港的表演,接地气、重细节、烟火味。
南北通透,让张颂文的表演淋漓尽致。
当然,张译也是非常优秀的演员,此剧中。他与张颂文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但最吸引我的仍然是广东生活与广东氛围,以及由此呈现的广东方式。
第二,南方北方,各有千秋,广东氛围值得认真营造。
《狂飚》其中最让我有说话愿望的,仍然是食物。比如说,广东人喜欢吃肠粉、喜欢猪脚面、喜欢饮茶与喝早茶。
但在这一堆广东人喜欢的食物中,有一盒饺子始终出来搅局,让我从头到尾略感不适。
北方饺子贯穿全剧:先是高启强被拘留时过年的饺子,再次安欣去孟家包饺子,最后高在牢中吃饺子。
或许是一个败笔。
难道编导对此有所犹豫,回避直写广东?我真有点看不懂了:不南不北,反而效果不好。
直至当下,“很广东”的《狂飚》,还是罕有作品,我倍加珍惜。
我的学生、潮汕人C,工作在上海,发文对此表示不满。他对饺子大有怨言:认为广东家人聚会,怎么会一起包饺子?并上升到编导的“文化的傲慢”之高度加以批评。
肠粉与饺子,带来无数岭南话题,我以为值得讨论与探究。
《狂飙》已然落幕,但它为广东的文艺创作、为以广东为背景文化资源的开掘,做出了一次有意义的成功探索。
功不可没,亦值得小结。
“广东离中原很远,离大海很近”。还有二句话大家熟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十里不同风,五里不同音”。
广东文化的独特性以及与港澳海外的密切联系,使其本土文化在中华各区域文化中独树一帜。
就此来说,文化资源深厚而独特。故创作前景远大,未来可期。
我期盼更有力度与深度的岭南文化艺术作品,精彩纷呈,层出不穷。
2023-2 广州
江冰,文化学者,专栏作家,文艺评论家。广东财经大学教授、广州岭南文化研究会会长、广东省文化学会副会长、广州都市文学与都市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广州市人民政府聘任广州城市形象品牌顾问。中国小说排行榜评委。入选中国作家协会新锐批评家、广东省十大优秀社会科学科普专家、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最有影响力学者。著有《浪漫与悲凉的人生》《中华服饰文化》《新媒体时代的80后文学》《酷青春》《这座城,把所有人变成广州人》《老码头,流转千年这座城》《岭南乡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