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牛涛 朗诵:侯玉婷
每当我的二姑讲起她当年的知青岁月,总会思绪万千,那是一段艰苦的岁月,却也充满着快乐,那是二姑的青春年华。
当年,二姑才刚满十八岁,响应毛主席的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从西安出发的时候,每个人胸口都配着一朵大红花,二姑当时感觉可骄傲了。二姑随着大伙来到了离西安不远的长安县下乡,正式开始子自己的知青岁月。
这种骄傲的感觉还没持续两天,二姑和一起下乡的知青便感受到了农活的辛苦,和在农村生活的艰难。每天早上六点钟就起来了,那时是九月份,大家一起去田里割稻子。有时候双脚磨出了水泡,还得坚持着把活干完。有一次,二姑正在割稻子呢,突然看见一窝小红蛇,可把二姑吓坏了。一条小蛇向二姑浮游过来,差点就要碰上的腿。二姑赶紧叫来田里的农民大伯,才把红蛇赶跑了。还有一次,一只蚂蝗爬上了二姑的小腿,农民大嫂赶过来,嘱咐二姑不要用手拔出来,那样蚂蝗会吸进肉里,用鞋底拍了几下,蚂蟥才掉落在地上。这时,二姑早已吓得面色惨白。
刚开始,大伙还有白面馒头吃,后来,只剩下苞谷面了,每天吃不饱,还要高强度的劳作,大伙都受不了了,很多人想尽办法要回城市,可是二姑却沉下心来在农村扎根。她好像,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这里质朴的民风。
闲下来的时候,最容易想家,二姑会坐在田边,看着家乡的方向,四周炊烟袅袅,不知不觉,已是星光漫天。不知道为什么,农村的夜空特别明朗,星光和明月透着清光,二姑在清风里,在微微的稻香里,每每会坐很久很久。
这时候,大伙的伙食更差了,不是挂面就是苞谷粒稀饭,一个个都瘦了。而且,每次刚坐下来吃饭,没等吃完上工的铃声又响起来了。
村里有位善良的赵大伯,经常招呼二姑和几个知青来家里吃饭,本来赵大伯家里也不富裕,却经常杀一只鸡来款待知青。赵大伯对二姑说:“可苦了你们这帮城里来的孩子了。”二姑却说:“大伯,我不觉得苦,我每天都过得很充实,我喜欢这里清净自在的生活。”
二姑在长安县,转眼已经下乡了快五年了。周围的朋友基本上都调回城里了,二姑基本上是最后一批调回城里的,临别时刻,二姑回望着一片山村,那一片片稻田,不禁湿了眼眶。青春岁月能有几个五年,二姑把最美好的年华都奉献给这里了。在这里,有二姑的好朋友,有仿佛是亲人的农民兄弟姐妹,二姑不舍啊。
时光荏苒,转眼二姑已经快七十岁了,离那段岁月越来越远了,可是那段记忆,却如此清晰。去年,我陪二姑又去了一次长安县,那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了。
我和二姑在那片稻田旁坐下来,天色渐渐晚了,二姑静默地望着我远方,轻轻地说:“当年,二姑就在这片稻田里插秧,割稻子,当年的人们,都去哪里了呢?”
我和二姑在稻田旁坐到很晚很晚,星星和月亮都出来了,那清亮的光芒,仿佛和当年,一模一样。微微的稻香里,遥望着,故乡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