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2日)是大年初一,羊城晚報·雲上嶺南祝大家春節快樂、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從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我們將陸續發布五首廣東原創歌曲MV、五首經典年俗樂,讓您在美妙的歌聲中一同感受廣東各地過年的歡樂氣氛,歡歡喜喜過大年!
今天,我們來聽一首《舞火龍》,由葉方義作詞,連向先作曲,王如華演唱,祝大家在新的一年紅紅火火!
春節到,鑼鼓響,山歌唱,禮花開,火龍舞。
舞龍大家見得多了,舞火龍你見過嗎?它在傳統舞龍的基礎上加上煙火的視覺感受,場面壯觀,包你一見難忘。
舞火龍,俗稱「燒龍」,是客家人傳統的民俗活動,大多在正月十五元宵節舉行。客家人用竹篾、稻草紮成「金龍」形狀,在「金龍」上安爆竹、插香火,配以鑼鼓,燃放舞動「金龍」,以此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據梅州豐順縣誌記載,早在乾隆六年,埔寨鎮就有火龍表演的習俗,至今已有近300年的歷史。2008年,「埔寨火龍」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僅有四萬多人口的埔寨鎮,在舉行大型舞火龍表演時,方圓百里趕來看熱鬧的人數多達七八萬。
七八個壯漢打着鑼鼓拿着火把開路,由德高望重的長者點燃的「火龍」緩緩進場,這時龍身上的煙火還比較少,在喜炮聲中向觀禮台和觀眾點頭。
隨後,「火龍」的兩隻眼珠光芒四射,仿佛活過來一般,從嘴裡吐出火珠,龍身兩邊的火纜揮舞着,全身放出奇異的光彩,花火四射,各色各樣的花火交織在一起,在繡球的逗引下繞場舞動。
「火龍」吐出串串金珠,龍身火花四濺,落在壯漢們赤裸的皮膚上會有灼痛感。客家話里「泡」與「鈔票」的「票」同音,如果皮膚被燙出了「泡」,那就意味着今年一定會發大財!
民間傳說,龍用火燒,火花襲人,可以燒除身上晦氣,以求來年祛病免災,事事稱心如意。玩龍或觀龍的人,都希望火龍舞得越猛越好,舞出一個好光景,舞出一個好年頭。(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出品人 | 杜傳貴 林海利
總監製 | 金旭庚
執行監製 | 陳亮
導演 | 闕道華
攝像 | 謝逸隼 林達樂 余文瀟
剪輯 | 謝逸隼 余文瀟
場務 | 吳皓華
執行 | 李旖慧 曹園 程茹
視頻拍攝製作 | 零號音樂廳
鳴謝單位 | 廣州錄8錄音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