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说岭南•蔡旭】爱上白沙(三 章)
  • 发表时间:2022-11-06 19:01

文丨蔡旭(海南)

刊名题字丨张克鹏(中国书协、中国作协、中国戏协会员)

图丨作者&网络

爱上白沙

(三 章)

一览白沙

一个“绿”字涵盖了一个县的容颜。

不见“白”,也不见“沙”。县名似乎名不副实。

山是绿的。440座山峰顶天立地,撑起2117平方公里的天空。鹦哥岭拔地而起,以1812米的身高,荣获海南岛第二名。

水是绿的。南开河、石碌河、珠碧江,30多条河流遍布全境。以充足的水分,滋润着大地、万物,及20万人的勃勃生机。

绿,染了山头、田野、村寨,染了拂面而来的风,及敞开胸襟的心情。

我的眼光穿越原始森林,看见了花梨、母生、子京、坡垒,到处是珍贵林木。

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坡鹿、黑冠长臂猿、云豹、小爪水獭、斑嘴鹈鸪、游隼,在此安居乐业。

海南熊、金钱龟; 粗榧、青天葵,各种稀有动植物都是名贵中药材。

星罗棋布的胶林、茶林、甘蔗林,宣告着甘甜、芬芳与充实。

我找到了陨石坑。似乎目击到7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在此坠落爆炸,岩石碎裂熔化,岩浆溅射四周,一幅惊天动地的情景。

如今,这个我国唯一的陨石坑里,隐藏着未能打开的科学秘密。直径3.7公里的盆地上郁郁葱葱,生长着芳名四播的白沙绿茶。

我转到绿荫掩映的黎寨。那里有原生态的文化,飘过来竹筒饭与山兰酒的香味。

绿丛中有一块红色的老区,那是当年“白沙起义”的策源地。

这里是海南岛的中西部,母瑞山的西北麓,不靠海。

人们叫它“宝岛绿洲”,都有说这里也有海——

它是绿之海。

白沙绿茶

几片叶子瓢在水中,竟把一个杯子染绿了。

绿得名副其实。

没有饮茶习惯的我,不由得学着啜了一小口,微有苦衷。

幸好没有停嘴。再呷几口,只见舌本回甘,齿颊间有香气溢出,心中也舒畅起来。

渐渐就余味无穷了。

我不懂对它该怎样评价。直觉它清醇爽口,广告词没有骗人。

一个品牌能够打响,总是有它的道理的。

我好奇于它的身世。一问就扯到了70万年前。

一块巨大的陨石天外飞来,在白沙砸出了一个大坑。砸出了我国迄今经考证确认的唯一陨石坑。

方圆10公里的小盆地上,茶园就这样风华正茂了。

群山环抱着,云雾缭绕着,烈日烘照着,溪流纵横着,富含多种微量元素的土壤孕育着,黎族同胞代代相传的“神树”应运而生。

相传鹿回头故事中那位美丽的黎姑得了腹胀顽疾,就是小伙子翻山越岭采来了神茶起死回生,才终获美女的欢心。

在探问与倾听中,我一口一口慢慢地啜着,细细地品着。

为几片初次谋面的绿叶一见倾心。

轻而易举地,被一杯白沙绿茶征服了眼睛与嘴,俘获了心情。

坡鹿小镇

全中国只有海南有坡鹿。

全海南只有不多几个地方有坡鹿。白沙邦溪镇是坡鹿的家园。

邦溪是坡鹿的原生地,早在1521年就有记载。这种珍稀的热带鹿种,在这里至少栖居了600年。

可是后来,它成了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40年前,海南坡鹿只剩下44头,而邦溪仅有18头。

之后,邦溪成了坡鹿自然保护区。在2000年海南现有多头坡鹿中,邦溪占有近半。

来到这里,可以看到这种貌似梅花鹿,棕黄色的背脊有两行排列整齐的白色斑点的美丽动物,在低坡、草地、水边、灌木丛快乐地嬉戏。

在椰林摇翠芳草如茵的林间散步,在湖塘与小溪边照镜,跟游客们亲切地合影。

用它细长的躯体,矫健的四肢与灵敏的感觉,洋洋自得地秀着它的幸福生活。

甚至,还能见它一会掠过六七米的沟壑,一会腾越三四米高的灌丛,那前腿收缩后腿伸直腾空一跃的雄姿,告诉着人们叫它“飞鹿”的缘由。

快鹿,即是快乐呀。

邦溪选择了坡鹿是它的荣幸。坡鹿选择了邦溪则是一种必然。

白沙本就是水的源头、山的故乡、云的海洋。邦溪山青水秀,高温多雨,光照充足,少有台风,珠碧江北边流过,小溪流蜿蜒其间,褐色砖红壤上,长着它151种喜食植物,一个难得的生殖繁衍的理想之地。

更有邦溪人的悉心保护,一个坡鹿小镇就这样天然地生成了。

如今,这座生态小镇客如云来。人们来看一种珍稀动物,及它幸福美满的家园。

来看一方土地,怎样成了幸福美满的家园。

(后二章选自《海南农垦报》2022年11月4日)

作者简介:

蔡旭,广东电白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高级编辑,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任《海口晚报》总编辑、海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主席。出版散文诗集《蔡旭散文诗五十年选》等37部,散文集、短论集10部。

相关稿件
粤B2-20040141 新出网证(粤)字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10522
版权所有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