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 |走进岭南水乡,听幸福流淌的声音
  • 来源:羊城晚报 云上岭南
  • 作者:何奔
  • 发表时间:2022-11-05 14:31

/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何奔
实习生 石梦卓

西江独茫苍,古劳水自闲。这座古镇,位于广东江门鹤山,享有“南方威尼斯”之称,比肩乌镇,过去认识它的外地人并不多。其中新落成的古劳水乡旅游区,以全新的美学呈现,在今年国庆假期吸引了大量游客。

同样是依水而生,佛山顺德区杏坛镇的逢简水乡,因其河网交错,水道纵横绵长,绕村居数十里,渐成为都市人节假日逐梦的“桃源胜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相隔两地的广东水乡,发展都立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宏图中,广东“名牌”水乡的人居环境持续提升,当地政府通过系列保护措施、科学开发,令岭南水乡文化焕发新活力。

【古劳】

古劳水乡旅游区实现乡趣生活美学的全场景呈现,开启乡趣新视野。

古劳水乡旅游区采用“留住原住民、共享共建、开放式运营”开发策略,留住水乡最动人的一面。

广东江门市以侨乡著称,其鹤山古劳镇因水繁盛。滔滔西江游至此,泥沙沉积形成沙洲。据史载,明洪武二十七年,古劳人冯八秀奉旨兴建古劳围,从此,地处江畔的古劳从滩涂泽国成长为水上名乡。

泛舟烟波,感受水乡生活的独特韵味。
在船上体会“三百亩荷花竞相争艳,千百鹭鸣”之美。

石板桥依偎鱼塘边,上有榕须下浮翠荷,质朴的水乡环境让快节奏的城市人流连忘返。当地村民滨水而居,以渔为生,依河成街。

村民逐时劳作、逐鲜而食,不慌不忙地与这方水土温和共处。

一块块河塘与网状交织的狭窄地基,构成独一无二的围墩地貌,衍生出自足而松弛的生活方式。水乡里随处可见岭南风格的安静宅院,村民顺时劳作、逐鲜而食,不慌不忙地与这方水土温和共处。

2019年,华侨城集团进驻古劳镇,赋予古劳水乡以全新的创想。
横海游梦航线全长6公里。

古村旁,江门古劳水乡旅游区满载当地水乡的传统基因,一期工程早在2020年对公众开放。整体项目总投资约50亿元,占地10平方公里,致力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生态旅游度假标杆项目。

滨水商业街,一个全新融合式场景体验商业街区。
滨水商业街橱窗洋溢着岭南节庆的气氛。
滨水商业街内,安放一比一的渔船供游客玩耍。

走在滨水商业街,随处可见游客观水、戏水,看往来船只和自由翱翔的白鹭,感受水乡原汁原味的生活,再现古劳水乡圩市繁华盛景。

这座木廊桥是古劳水乡众多桥梁中的一座。

岭南传统建筑与骑楼、碉楼等南洋风格建筑交相辉映,人字山墙、花格门窗、趟栊门等传统建筑元素经现代演绎,绽放建筑美学光彩。

古劳水乡旅游区将当地文化融入产品体验。

景区内“侨一桥”、咏春馆等景点颇具侨乡元素,游客可徜徉水乡,感受700年古劳圩渔商盛景。

在充满武侠气韵的咏春街区,游客在咏春会馆跟随“师傅”练习拳法,学习咏春文化。乘船横海游梦,人们用眼睛和耳朵去欣赏旅游区“三百亩荷花竞相争艳,千百鹭鸣”的美景。

夕阳中的旅游区,水上景色让游人感受到水乡的浪漫。

旅游区相关负责人表示,2022年华侨城古劳水乡继续秉承“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创新融合开发模式,坚持“活化文化、提振生态、聚焦场景、无界创新”的开发策略,逐步开放更多融合文化生态旅游的体验与项目,打造更多文化鲜明的特色文化活动,全力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逢简】

秋日的逢简水乡绿树成荫,树影斑驳,乌篷船静静地漂于水上。

今年国庆假期的逢简水乡,纷至沓来的游客给这个古老的水上村落增添了热闹气息。逢简水乡旅游蓬勃发展,近年来被评为“中国最美村镇”、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国家AAA级景区,年吸引游客超80万人次。

国庆假期,逢简水乡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 “ 打卡 ”。

据记载,逢简村早在唐朝已有。漫步逢简水乡,碧绿的河道水波荡漾,两岸绿树成荫,随风摇曳,婆娑树影与粼粼水面相映成趣。

逢简水乡被水环绕,水道有十多公里长。

从河道码头出发,坐上木制乌篷船,船夫熟练地摇动船橹,穿梭于岭南古建筑中,石板古道旁,弯弯古桥下,邂逅逢简水乡的旧时光。

水在林中,景在画中,写生的学生们在河岸边用画笔描绘着水乡风景。
除了欣赏美景,在逢简水乡,还能品尝顺德美食。

水在林中,景在画中,写生的学生们在河岸边用画笔描绘着水乡风景。慕名而来的游客游船过后,在河岸边稍作停歇,一品顺德美味荟萃,蒸猪肉、凉拌鱼皮、鱼饼、炸牛奶、双皮奶、姜撞奶,沉浸式感受水乡平凡烟火气。

古祠堂、古建筑迎来修缮、复建、活化,水乡文化古朴风味渐浓。
逢简水乡里画满了历史,岭南赛龙舟的景象活现于墙上,悠闲的小狗与壁画动静交替。
色彩缤纷的水乡画卷墙绘,为本不起眼的街角巷落增色添辉。
逢简水乡里画满了历史,岭南赛龙舟的景象活现于墙上。
步行街、小吃街上边逛边买的阿婆手工麦芽糖。

古祠堂、古建筑迎来修缮、复建、活化,水乡文化古朴风味渐浓;色彩缤纷的水乡画卷墙绘,为本不起眼的街角巷落增色添辉。步行街、小吃街上边逛边买的阿婆手工麦芽糖,在手中卷一卷、扯一扯,时光瞬间倒回童年。

逢简村民化身水乡代言人。

往日两岸村民多以渔业为生,如今勤劳的杏坛逢简村民化身水乡代言人,是游船时为游客讲解古桥历史的导游员、是维护水清绿意的河道清理工、是地道水乡口味的小巷名厨、是呐喊迸发回响在这条条水道的龙舟人……

村民在水边杀水鱼。
晒鱼干,是水乡村民为自己贴上最地道的标签。
逢简水乡深入街巷,无不透露着悠然自得的气息。
村民的客栈院子里,咏春拳元素极具佛山特色。

古劳和逢简,是广东水乡蝶变的缩影,一派生机勃勃,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道路各有特点。而两地均以文化赋能、发展文旅产业,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愈发充实。

相关稿件
粤B2-20040141 新出网证(粤)字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10522
版权所有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