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吴泳
如果可以约定好时间统一行动,全世界七八十个国家会有超过300万人平静吐纳、扎稳马步,做着重复了无数遍的动作:摊手、膀手、伏手……这不是一种行为艺术,而是一种传统南拳拳种:咏春。
近几年,《叶问》系列电影风靡全球,使得一代宗师叶问以及以他为代表人物的咏春拳广为人知,成为国内外炙手可热的传统武术拳法。
拨开历史的迷雾,一个瘦小老人的身影渐渐浮现。叶问,是如何一步一步走上一代宗师的道路?本期《典籍里的佛山》将带读者走进一代宗师背后的故事里,了解这位传奇武术大家跌宕起伏的一生。
“含着金汤匙”出生,幼年拜师习咏春拳
1893年,叶问出生在佛山一个有名的望族,其居所的大宅院名为“桑园”,相传占据半条街面。
作为望族大户,叶家与其他传统大家族一样,有着重视教育、尊崇儒家思想的治家理念。叶问作为叶家的少爷,自幼就受到儒家思想的熏陶,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叶问,自幼被族中长辈寄予厚望,希望其可以勤勉好学,未来能够成为叶家的顶梁柱,延续家族富贵。但叶问对学问研究和读书入仕都没有太大兴趣,偏偏自幼喜欢练功夫、耍枪、逗鸟,令叶家人苦恼不已。
6岁那年,叶问遇见了带领他敲开咏春拳世界“大门”的第一位“引路人”。当时,咏春拳传人、外号“找钱华”的陈华顺,在叶家租了间房子开设武馆。叶问本来就喜欢功夫,只因为身边没有习武的家庭氛围,才没能得到施展。如今,陈华顺每天在他的眼前教徒弟练武,自然对叶问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
得知儿子想拜师陈华顺后,叶问的母亲并没有反对,因为叶问自幼体弱多病、性格内向,母亲一直担心儿子容易受人欺负。如果他能拜师陈华顺,在家门口习武强身,也是一桩美事。最终,在母亲的支持下,叶问正式拜师陈华顺,成为陈华顺16名关门弟子中的一员。
“找钱华”陈华顺乃何许人也?清末民初,佛山武风盛行,先后诞生了黄飞鸿、张鸿胜、梁赞等南派武术大家。其中,梁赞是晚清著名武术家,他自幼喜欢习武,其父为他广聘名师。在众多武学造诣之中,梁赞在咏春拳的造诣最高,成就也最大。
据传,梁赞通过整理自己毕生所学,将咏春拳的拳法、思路形成体系,后被咏春门人视为一代祖师。梁赞也成为在陈华顺、叶问之前第一个将咏春拳发扬光大的武术大家。而陈华顺则是得到梁赞衣钵真传的徒弟之一,在梁赞的几名亲传徒弟之中也属佼佼者。
叶问拜入陈华顺门下成为关门弟子时,陈华顺已年过古稀,但也看出了叶问的天赋,对他的教导十分用心。叶问跟着陈华顺学习咏春拳三年多,期间,陈华顺不仅教给他咏春拳,还将自己所学医术也倾囊相授。
遗憾的是,陈华顺因为年事已高,在传授叶问武学、医学三年多以后,便与世长辞。临终前,陈华顺再三嘱咐大弟子吴促素,让他一定要照顾好叶问。此后,吴促素一直谨遵师傅嘱托,担负起监督指导叶问学习咏春拳的重任。
远赴香港求学,再度拜师“梁门”
1908年,叶问远赴香港求学,就读于香港圣士提反学院。彼时,通过数年习武,叶问的咏春拳小有所成,在同龄人中已经难逢敌手。据叶问长子叶准回忆,父亲为人具有传统文人雅士的儒雅,常以长衫、棉鞋示人,很少与人主动结怨动手。
叶问之所以能成就一代宗师的江湖地位,还离不开第二位“引路人”。相传他在香港求学时,当时有一家香港商行的少东家找到叶问,称自己有一位伯父,也是从佛山来的,他想与叶问面谈一次。得知是同乡相邀,叶问就没拒绝,便跟着那位少东家一同前往会面。
叶问在一家香港商行,见到了少东家口中所说的长者。两人尚未寒暄几句,那位长者便提出要与叶问进行“黐手”。此时,叶问便知道今天的见面实则为了切磋咏春拳。对于自幼学习咏春拳的叶问,“黐手”对于他而言,是再熟悉不过的“把式”了。
以为胸有成竹的叶问,与对方一搭手后,突然心中大惊,知道自己遇到了高手。但无论叶问如何变化节奏和力道,对方始终都能轻易化解,他的双手始终在叶问的手上搭着不放,也无法甩开。最终,从未在“黐手”中落过下风的叶问,在这场较量中败下阵来,悻悻告辞。
三天后,那位少东家再次找到他,并转达了他伯父的想法。原来经过上次切磋以后,那位长者认为,叶问在这个年纪就有如此水平,实属难得,但还有进步的空间,如果叶问愿意的话,可以拜他为师。此时,叶问才得知这位长者的真实身份——梁赞之子梁璧。
咏春拳集大成者梁赞膝下有两个儿子:梁璧和梁春。梁璧自幼喜欢习武,跟着父亲学习咏春拳,得到了父亲的真传。而梁春则自幼对父亲的医术十分感兴趣,便跟着父亲学医,后也继承了父亲的医馆。
叶问再度拜入“梁门”后,一直跟着梁璧学习咏春拳,弥补了自己的不足,使自己的咏春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两位梁赞的衣钵传人先后对叶问倾囊相授后,使得叶问习得咏春拳的精髓。等到1913年学成返回佛山时,果然如梁璧所料,叶问彼时在佛山已无敌手。
1938年,叶家迎来动荡,衣食无忧的生活顷刻间崩塌。幸得好友相助接济,叶问一家才得以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同时也开始广收徒弟,授拳传艺,勉力将咏春拳进行传承。
门人、后人接棒续力,推动咏春拳登上“世界舞台”
到了1949年,叶问只身再次前往香港,开始设馆授徒,既为传艺,也为谋生。当时,叶问所教授的咏春拳因实战性强,受到很多年轻人的追捧。随着武馆的名声逐渐打开,叶问在香港武坛也有了一定名气,求学者络绎不绝,叶问教徒弟的场地也因此不断扩大。同时,他还要到其他武馆兼职授课。咏春拳在香港被越来越多人知晓,越来越多年轻人投身学习的队伍。
在叶问的诸多弟子之中,李小龙是最广为人知的那一颗璀璨明星。而在推广咏春拳的道路上,作为叶问亲传弟子的李小龙所作出的贡献也是巨大的。相传,李小龙13岁时在香港随叶问研习咏春拳,到18岁时离开香港赴美,并创立了“截拳道”。虽然期间只有短短6年,这对武术界的知名师徒却留下了合影,其中还包括叶问亲自指点李小龙咏春拳中的黏手技巧的珍贵照片。
据叶问幼子叶正在相关采访中回忆,叶问的晚年很幸福,平日里除了传授徒弟武艺外,也会利用空闲时间到茶楼饮茶,偶尔还会找朋友打上几圈麻将、一起斗蟋蟀。1972年,咏春拳一代宗师叶问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因病逝世,享年79岁。
叶问逝世后,他的门人中人才辈出,一直在为咏春拳发扬光大而奔波。此外,叶问的儿子叶准、叶正接棒成为咏春拳的传承人。作为叶问长子的叶准,并非从小就开始学习咏春拳。他年轻时教过书,从事过文化工作,甚至还当过工厂会计,到了38岁那年才开始学起了咏春拳,在武馆里一做就是几十年。“那时候每晚都要等父亲教完弟子才能休息,我也耳濡目染,对功夫的一招一式清清楚楚。”叶准回忆道。
2008年年底,甄子丹主演的电影《叶问》让叶问更加被世人熟知。叶准本人也觉得这个系列电影拍得很好,其中不少情节都还原了历史画面。“其实父亲的性格对我这辈子的影响很大,他的性格就是刻苦、耐劳、不求人,无论遇到何事都是自己咬紧牙关,熬下去。”叶准也希望自己能继承父亲的遗志,继续将叶问咏春进一步发扬光大,迈向世界。
十年前,咏春拳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国外有近七八十个国家、近300万人在学习咏春拳;近十年来,随着《叶问》系列、《一代宗师》等电影大受追捧,“花香”再次飘回国内,在广东珠三角地区尤为明显,加上上海、四川、重庆,咏春之花遍布全国各地。
接过父亲的衣钵,叶准从没有停下传播咏春拳的脚步。从1981年至今,他除了南美洲没有踏足外,其他的大洲均已造访,徒子徒孙遍布全球,全球已掀起一股“咏春热”的狂潮。而作为叶问故里,在佛山南海狮山当地,不仅兴建了叶问纪念馆、罗村咏春体育公园等场所,开展一系列有关咏春拳的活动和高标准赛事,咏春拳已融入当地中小学的广播体操当中,实现了真正普及化、大众化。
【相关链接】咏春拳的来源
咏春拳是知名南拳之一,早年流行于广东、福建各地。此拳初传于福建永春县,为该县严三娘所创,以地名为拳名,故名“咏春拳”,亦有以严氏名咏春,称之为“咏春拳”者。咏春拳术从身体结构、关节活动及流体力学开始研究改进,完全脱离了传统八股的五行八卦及象形神意等玄学虚幻解释。
叶问·咏春拳是咏春拳流派之一,主要在香港、台湾地区流传。叶问为咏春派佛山梁赞之徒孙。1950年,叶问于香港发扬咏春拳,其著名传人有梁相、骆耀、黄淳梁、徐尚田、招允、李小龙、梁挺等,他们都遵照其遗志,把咏春拳发展至世界各个角落。故叶师逝世后,被誉为一代宗师。叶问于1972年去世后,其子叶准、叶正继承父业,致力推广咏春拳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