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野花“进城”背后,研究专家和野牡丹的难忘往事
  • 来源:羊城晚报 云上岭南
  • 作者:徐振天
  • 发表时间:2022-09-08 23:16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徐振天

人们都知道牡丹,但你听过野牡丹吗?它是岭南本土特色花卉,如今它在装点城市绿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背后,是一群研究专家连续十多年开发这种本土花卉,最终把野牡丹引入城市的艰辛过程。9月8日,在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举办的林业园林科技故事会上,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代色平分享了她与野牡丹之间的难忘往事。

“提起野牡丹,很多人都误以为是国色天香、名动京城的世界名花牡丹。不过,野牡丹虽有‘牡丹’二字,但与牡丹属于不同家族,产地样貌特性样样不同。”代色平介绍,野牡丹种类多,全世界有4000多种,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其也是岭南本土特色花卉。

2002年,代色平毕业后来到广州,在白云山上初次邂逅了“野牡丹”,她回忆:“一抹粉红色的美娇艳欲滴,漂亮极了,当时它的形象就深深烙入我心底。”工作后,代色平负责开展的第一个课题就是野牡丹。代色平说,从2004年开始,她跑遍了广东的山山水水,多次深入鹅凰嶂、大雾岭等核心区。山路崎岖,毒蛇出没,夏日炎炎,汗水湿透了她的衣裳,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开发研究,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从野外深山引回了30多种野牡丹,从国外引进了10多种种类,建立了国内首个野牡丹种质资源圃,为野牡丹的育种打下资源基础。首批筛选的14种野牡丹推广应用到广州城市绿化中,到如今,野牡丹、毛菍、巴西野牡丹、角茎野牡丹等品种已广为人知。

2008年,代色平踏上了新品种的创新研究之路,在她的团队研究下,14个杂交组合、5000多株杂交后代在阳光照耀下焕发勃勃生机。其中,国内首个具有知识产权的野牡丹新品种“天骄”“心愿”通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审定,实现了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新品种培育零的突破。

目前,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建立了国内首个野牡丹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获得国内首个野牡丹新品种,开创了国内野牡丹育种史。到如今,野牡丹已广为人知,“天骄”“超群”也已成为园林绿化的新秀,带动了花卉生产企业的发展,并推广到云贵川等地。

相关稿件
粤B2-20040141 新出网证(粤)字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10522
版权所有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