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是荔湾的文化符号之一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秋明
文/曾潇
“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灵动的珠江承载着千年历史积淀穿越荔湾而过。
荔湾是岭南文化最集中、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 14片历史文化街区占广州保有量的54%,6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粤剧、粤曲、“三雕一彩一绣一窑”等文化符号享誉全球。
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州市荔湾区永庆坊并作出重要指示。近年来,荔湾始终牢记嘱托,积极打造荔湾岭南文化中心核心区,着力挖掘维护优秀文化资源,创新搭建文化传承展示载体,培育构建现代文化产业和服务交流体系,构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更加融合、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更加契合的发展新格局,大力书写出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新答卷。
历史街区深挖文化
唤醒老城焕发新生
荔湾区恩宁路上的永庆坊浓缩了厚重的西关风情。近年来,永庆坊秉承“修旧如旧、新旧融合”的微改造理念,用“绣花”功夫对老旧建筑进行修复,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修复后的永庆坊面貌一新,如何活化利用又成为全新课题。荔湾借助深厚的历史沉淀,深入挖掘文化基因,融合现代都市生活,古老的街区焕发全新活力。
如今的永庆坊,在骑楼古巷和西关大屋之间,眼前是非遗手艺的精湛,鼻尖是岭南小食的鲜香,耳边是动感澎湃的潮流音乐。外地游客来这里读懂广州,老广在这里寻一份乡愁,年轻人则有不一样的文化体验。
永庆坊东侧,金声电影院重现光彩,正是文化引领历史建筑活化利用的最佳写照。金声电影院始建于1932年,曾是广州一大文化中心、娱乐中心,经历岁月风霜后,曾经的辉煌只残存于几面危墙。
为给改造完成后的金声电影院重新注入生命力,永庆坊运营方反复调研与沟通,选择引入了年轻人喜爱的现场音乐业态,潮流文化和西关老街碰撞出全新火花。
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微改造后的永庆坊和金声电影院,不失传统、浓郁的历史风貌和气质,又融入了新潮的文化元素,年轻人到这里欣赏音乐也有全新的感受。”
同样焕发新生的,还有荔湾湖畔的泮塘五约。这座有着九百年历史的岭南古村,是广州历史城区中少有的保留了清代格局和肌理的村落。如今,多位知名艺术家的工作室相继进驻,文创市集、工艺鉴赏、读书会、音乐会、摄影讲座等各类文化活动目不暇接,古村更有文化韵味。
在广东省青年摄影家协会执行主席苏宏斌眼中,泮塘五约微改造之后的文化气息令人“耳目一新”。追随朋友的脚步,2020年7月,他带着协会和公司团队入驻这片闹市中的“静”土。“一来就扎下了根。文艺创作需要情绪,泮塘五约的氛围刚好可以促成这种化学反应。”苏宏斌说。
荔湾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中心的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泮塘五约启动微改造后,始终立足文化主题,以“古村+文创”活化发展的模式,坚持传承保护、因地制宜、有度开发的原则,积极接洽艺术名家、非遗匠人,引入了多样优秀文化业态。目前共进驻商户70家,活化率超过87%。
非遗保护已成名片
广府文化更显迷人
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粤剧艺术博物馆,同粤剧票友亲切交谈,希望他们把粤剧传承好、发扬好。荔枝湾畔,粤剧艺术博物馆已经成为了这门艺术的全新窗口和舞台。
2017年,少儿粤剧传承基地成立,先后有500多人参与学习,粤剧艺术博物馆负责人马楠十分欣慰:“越来越多的孩子成为粤剧的小小代言人、传承者。”
今年上半年,粤剧艺术博物馆广福台惠民演出邀请了广东粤剧院、广州粤剧团等专业院团开展精品演出13场、优秀私伙局演出55场,逾万人次观赏。今年6月,联合一汽公司打造了全国首条粤剧文化主题公交线路,用粤剧唱腔为乘客介绍站点的人文风貌,让这份“粤韵”走街串巷,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
同时,荔湾区制定《粤剧粤曲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规划纲要》,创建广东省粤剧粤曲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以粤剧粤曲为核心,涵盖永庆坊、白鹅潭、珠江钢琴创梦园等非遗活动重要场所,建设文化生态体系。依托粤曲项目,荔湾区蝉联“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广州文化公园还获得“广东省粤剧粤曲文化(荔湾)生态保护实验区展示基地”称号。
在永庆坊,还有广州首个非遗街区。2020年8月22日,广州非遗街区(永庆坊)正式开市。目前,有牙雕、广彩、广绣、珐琅等具备较强创新意识和市场运营能力的项目进驻这里,建立了11间集展销、体验、交流、培训等功能为一体的非遗大师工作室。
非遗街区的开办,拉近了传统文化和都市生活的距离,让更多人有机会亲身体验非遗魅力。广东醒狮省级代表传承人赵伟斌说:“两年来,来到我们赵家狮非遗馆的游客超过30万人次,其中外国游客有1000多人次,遍及五大洲十三个国家。这是我们之前完全没有想到的。”
同时,依托历史底蕴深厚的老城区和商业活力十足的永庆坊,广州非遗街区(永庆坊)孵化出一系列新产品、新项目,非遗相关的活动和展演层出不穷,如广州首条非遗旅游路线、非遗文创新品发布会、广辉彩瓷与五星级酒店合作推出的月饼礼盒、非遗主题餐厅、“有中生有”西关故事新编展等。
在荔湾,广州非遗有了更多的创新表达方式,也找到了更多自我造血的可能性,从而绽放出更迷人的光彩。
服务送到百姓家门
文化产业引领发展
对居住在荔湾的街坊们来说,一大批惠民便民的公共文化设施也已经悄然来到家门口。
今年1月,修缮后的中共广东省临时委员会活动旧址对公众开放。这里成为源胜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源胜党群服务驿站,还被纳入“家门口红色学堂路线”。旧址在传承革命老区厚重的红色历史文化的同时,也成为广大党员群众瞻仰学习的“活教材”。
今年6月,西塱裕安围历史文化中心揭牌。市民不仅可以在此重温裕安围的革命历史,还可以在互动中探索荔湾的非遗文化,东漖街道还将整合辖内的文化资源,争取每个月邀请非遗传承研学导师或文艺教育研学导师,为居民带来主题课程。
同时,今年荔湾增加了“区图书馆荔湾湖馆”“区图书馆青年公园馆”“区图书馆葵蓬馆”,共计将增加面积5020平方米。袅袅书香遍布荔湾的大街小巷。
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之中,荔湾区成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集聚高地,文化产业也成为荔湾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目前,荔湾区内较具规模和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园区超11家,如珠江钢琴创梦园、信义会馆、宏信922等,其中获得“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2家,获得“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5家。各产业园区入驻的文化企业总数超过300家,产值逾60亿元,从业人员5000人以上。
在新兴文化业态上,截至2022年1月,荔湾区内新兴文化创意传媒类企业(主要包括影视、动漫、广告制作等)有58家,区内易动文化公司制作的高分国漫电影《雄狮少年》院线票房逾2.5亿元。
荔湾区还出台《荔湾区文化创意产业扶持办法》,支持创新创意业态集聚发展,逐步形成珠江西岸创意园区集群及荔湾北路、恩宁路、荔枝湾、沙面等文创产业组团,构建具有荔湾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