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关键词:百年公交足迹】
民国老站牌、老地图、广州游览手册、旧公共汽车车票和月票等与广州公共交通相关的物件,带有鲜明的广州印记,是百年以来广州城市建设及公交发展的实物见证。时光流转,曾经的偏僻市郊变作繁华闹市,曾经的寂寥村落成了人烟稠密之所,也有的公交线路因与地铁线路重复而停运。变化的是线路、站名,也是城市,不变的是广州的城市活力。
从一块民国老站牌,读出广州公交百年变迁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施沛霖 实习生 周淇
图/受访者提供
一块蓝底白字的铁牌,15条广州老公交线路,一个个熟悉的广州地名……这块20世纪30年代的“广州市公共汽车路线表”铁质牌匾历经风霜,作为广州城市变迁的重要见证物,多年来一直存放于文仕文化博物档案馆内。透过站牌上一个个或沿用至今、或不复存在的地名,再结合老照片、旧地图,足可窥见那个时代的广州风情。
1955年的广州地图
这块民国老站牌,只是广州文仕文化博物档案馆五万多件珍贵史料及原物藏品中的一件。2021年,在广州图书馆和文仕文化博物档案馆共同主办的“岁月留痕——广州红色史迹故事图片展”中,这块老站牌成为别具意义的展品,引导观众沿着其中的公交线路打卡广州红色史迹。
广州文仕文化博物档案馆作为民营博物馆,汇集了三代人的收藏,藏品的主题类别包括中国近代海上丝绸之路、近代粤商历史、岭南广府文化、广州城建历史等。馆长黄思衡是一位80后地道“广州仔”,2010年他与父亲文仕先生一起,将当时家藏的数万件藏品分门别类整理陈放,挂牌成立博物档案馆。从小在越秀老城长大的他,对广州公共汽车有着特别深厚的感情,他将与公交相关的老物品、旧资料整理成公交专题藏品:“馆藏的老站牌、老地图、广州游览手册、旧公共汽车车票和月票等与广州公共交通相关的物件,带有鲜明的广州印记,它们是广州城市建设及公交发展的实物见证。”
民国站牌
民国老站牌历经风雨,见证广州公交线路变迁
细看这块20世纪30年代“广州市公共汽车路线表”铁质牌匾,只见它表面密密麻麻地分布着大小不一的孔洞,背面更是锈迹斑斑,站牌上标注了“一路”至“十五”路车途经的每个站点,覆盖广州当时大部分主要干道。“透过这块老站牌,再结合不同时期的广州公交地图等出版物,可从中解读出广州公共交通发展的一些历史脉络。”黄思衡说。
从东山公园发车,沿着百子路、大东路、惠爱公园、财厅前一路前进,最后到达黄沙……90年前广州老公交站牌里的1路公交线,有着许多老广州们熟悉的站点地名。更令人感叹的是,自1路公交开设以来,近百年时光流逝,1路公交车一直都是由东山公园(即现东山署前路总站)作为起点开出,中间大致的行车路线也没有太多的改变,只是终点站随着城市发展延伸到了芳村——2003年,按照广州公交线网调整需要,1路线穿过了珠江隧道,终点站由黄沙变为了芳村花园南门。
路线大体没有变,但1路公交的不少站点地名却经过了历史的变迁。百子路、大东路改名为现在的中山二路、中山三路;汉民路变成了北京路;西濠口成了人民路口……作为广州公交线路的“老大哥”,如今隶属于广州市一汽巴士有限公司的这条公交线路更途经了广州的许多重要红色史迹: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见证了英雄城市的红色底色,烈士陵园、农讲所等都是广州人耳熟能详的红色景点。2020年,广州1路公交被评为“红色公交”。
相较于变动较少的1路公交,9路公交线路变化颇大。20世纪30年代,9路公交发车从城东的广九车站至城西的三圣社,而1959年出版的《广州游览手册》(广州文仕文化博物档案馆藏)显示,9路公交的起止点已变成了城西的如意坊和河南的凤凰岗。
“随着当年广州‘河南’地区城市化的发展、工厂的建立、居民的人口增加,促使公交线路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公交线路的延伸总是与城市规模的发展密切相关。”黄思衡说。
广州文仕文化博物档案馆还珍藏了大量民国广州老照片,其中一张记录了当时广州市财厅前搭客汽车停车点的情景,老照片的收藏者特别标注了当时公交站牌悬挂的位置,这种停车点既没有给乘客遮风挡雨的地方,也没有专属的公交车停泊位置,显得十分简陋。
如今,当年的停车点已变成美观实用的候车亭,成为城市景观的组成部分,智能候车亭也应运而生,智能便民查询系统、实时智能液晶公交站牌、公交站站点实时监控、语音实时播报等功能一应俱全。
黄思衡笑称,民国老站牌与大半个世纪后这些先进的候车亭相比,不变的也许只有广告功能:“可见在广州这座千年商都,商业文化早已融入城市文化的血脉里。”而这些泛黄的老照片,定格了诸多珍贵的广州公交旧貌,也令人体会新与旧的变化,感受广州城市发展的力量。
广州文仕文化博物档案馆
馆藏资料讲述旧日故事,印证公交百年巨变
除了民国公交站牌,广州文仕文化博物档案馆中还珍藏着许多不同年代的广州交通地图及与公共交通相关的资料书籍,印证了近百年间广州城市规模的巨大变化、公共交通的长足发展。
广州公交历史可以追溯到百年前。新中国成立前,广州公共汽车都是私商经营、车辆和所需配件、油料完全依赖进口。1952年是广州公交历史上的分水岭,这一年首家国有公交企业——广州市公共汽车公司成立,广州市公营公共汽车事业就此起步。
据《广州市志》《广州解放一年》(广州文仕文化博物档案馆藏)等资料显示,广州公交起步于1920年左右,在20年代至30年代逐步发展。20世纪20年代后期,随着广州现代城市建设已具规模,华侨回国投资于交通事业日趋增多,特别集中在投资于经营市内公共汽车交通事业。到1931年6月,全市共有“模范”“通行”等公共汽车公司11家,共有汽车96辆。1933年,随着海珠桥的通车,公交的线路延伸到了河南。
老照片
抗战期间,特别在广州沦陷后,商办公共汽车事业损失惨重。抗战胜利后,广州市内公共汽车交通掌握在官僚手中。广州解放前,广州公共汽车管理秩序混乱,搭“霸王车”(乘车不付钱)的现象比比皆是。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接管旧公共汽车管理处,整顿机构、裁减路线,配合新路线重新钉装站牌,建立各线总站和站亭,公交业务踏上正轨。
1950年4月,“广州市公共汽车修理厂”在广州大东门建立,担负国营公共汽车的修理任务。1952年至1953年先后在西华路尾和东华东路成立第一、第二公共汽车保养厂,第一公共汽车保养厂便是现在广州市一汽巴士有限公司的前身。1952年9月8日,首家国有公交企业——广州市公共汽车公司成立。70年前的这一天,正是广州市公营公共汽车事业起步之日。
1958年广州市已有公共汽车329辆,全部由国家运营。在1959出版的《广州游览手册》里,夜班车已经出现,在晚上10点至深夜2点,从解放南开往各处。随着市郊工业区的发展,市民出行需求增加,市郊的公交线路也不断增加,据《广州市志》记载,1965年全市有75条公交线路,包括市区线路33条、市郊线路42条。
在广州文仕文化博物档案馆,当年的公交车月票、车票、不同时期的广州交通地图等,都在默默地诉说这段过去的历史。
时光流转,半个世纪过去了,目前广州市一汽巴士有限公司营运车辆2370多台,营运线路215条,线路总长度达2800公里,庞大的公交网络覆盖广州,智能公交系统应用在积极推进中,安全舒适快捷的公交服务,实现年载客量近4亿人次。
沧海桑田,纵观公交发展的百年历史,曾经的偏僻市郊变作繁华闹市,曾经的寂寥村落成了人烟稠密之所,也有的公交线路因与地铁线路重复而停运。“变化的是线路、站名,也是城市,不变的是广州的城市活力,一直欣欣向荣。” 黄思衡感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