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驱车近一时,从芳村进入佛山南海区千灯湖,誉为小"珠江新城",为金融高新区。街道宽敞,大厦林立,现代气派,商城风范。让我疑惑:这是内地三四线城市吗?看来所谓"广佛同城,南海先行",真正名副其实。不过,走进一幢大楼,突然看到许多许多石湾公仔,让我惊醒:到了佛山。看来禅城南海,实在是"两个佛山"呵。我这个新广州人,对佛山有一种天然亲近感,但也正因为佛山是广府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离广州非常接近并具血缘般关系。所以,虽然多次访问,却并没有为佛山留下一个整体印象的文字。
规划局聘任监督员麦德楷陪同考查,楷叔介绍:禅城区古色古香,风格与南海完全不同。三大历史文化:祖庙、武术、粤剧文化。明末清兵屠城,广州人大批逃亡,既为佛山带来先进工艺,也给予发展机会。楷叔土生土长,据说方言调查专家青睐之语音采集人,可惜普通话不灵,借助翻译,又跟不上我思维,只好自己边看边记。
佛山自古“有城而无墙,无墙却有集市”。并非军事要镇,却与广州连成一片,形成商贾名镇。海河通道,连接大海,集散码头,商贾之地,物流交换之地。它还有不少符号独特,比如说黄飞鸿,影响一直延续到台港澳,据说拍他的影视剧就有上百部之多,介绍黄飞鸿的书更是数不胜数。还有产生于现代工业的“自梳女”。佛山还有“龙”和“狮”的文化图腾。所谓龙,就是扒龙舟,龙舟在整个珠三角乃至中国的江河流域影响广泛。但南狮独特——我曾经在西樵山下看过南狮表演,惊心动魄,功夫扎实,令人浑身血脉偾张,精神为之一振!谁说南方没有血性?
中午来了三代建老房子的世家子弟梁炫星——学计算机出身,白净斯文,戴顶布制鸭舌帽,平添文青气质。我与他迅速接上话头,即刻抛出难题:佛山人与广州人到底有无不同?小梁慢条斯理娓娓道来:“我母亲从广州嫁来佛山,别人一看就知非本地人士。为什么?可能与生活场景有关,广州人喝茶茶楼,行街百货大楼,坐船珠江码头,所以话题多,其中少不了谈点时下国事;佛山本地街小巷窄,除了做工,就是纳凉时聊聊生活小事,街谈巷议,见识少点。不过,现在交通资讯发达,年轻人已与广州冇差异呵。”我对回荅颇感意外,大声点赞。
一旁陈导亦有兴致,上前表演广州人与佛山人进酒楼包厢之不同姿态:前者进入,目光一扫,开言各位都来啦,昂首挺胸,态度倨傲;佛山人呢?身子微倾,频频躹躬,态度谦卑友好。众人哈哈一笑!我则寻思,佛山亦是码头,但江湖气显然掺了一半淳朴乡风。古诗云:“远看草青近看无”,地域与人性格关系最难辨识,你感觉有却常常难说清楚。此刻一说一演,透出个性端倪。但,真是这样吗?不过,后来梁先生告诉我广东有一个说法:顺境看广州,逆境看深圳,绝境就要看佛山了。
祖庙,我心目中佛山地标,一面城市旗帜。一条巨型木雕,其中一出戏有金銮殿金匾,三字复盖大明江山,可见工匠用心良苦。北帝神像,神采奕奕,司管水道,贵为水神。佛山水网密布,极易患灾,供奉道教水神,护佑一方。农历三月三,为北帝诞,抬出神像,仪仗游城。“三雕二塑”:砖雕、木雕、石雕、陶塑、灰塑,美不胜收。祖庙古戏台,大视野,金壁辉煌。粤剧演出名址,古代精美建筑。多少名伶,唱出绝代风华。
佛山城市规划考查,听到第一个细节即关于祖庙。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区锦生先生回忆上世纪60年代文革初期,他从广州美术学院回佛山老家,正逢两派武斗,双方都没有动祖庙的神像。他们心中,祖庙是一块圣地。相约要打仗,就到城外去打,祖庙不可亵渎。而楷叔说法则是城中百姓自动组成人墙,舍命护卫。可见祖庙在佛山人心目中的地位。祖庙最后一个院子是黄飞鸿纪念馆,可惜时近中午,过了每日十点例行南狮表演。幸好刚拍完佛山本土电影《狮父》的陈茹导演,与舞狮者熟悉,荣幸合影,沾沾帅气。
佛山古语“先有塔坡,后有佛山”。古称季华乡,唐贞观二年,乡人塔坡岗掘地,发现三尊铜佛,遂改名佛山。原址建古庙祭祀,三佛金身。到访五台山师傅说:“真正古庙,绝不藏污纳垢”。志愿向导介绍:奇妙于古庙瓦宇上不落一片树叶,虽庙后有小叶榕与凤凰树各一,枯叶只落天井,实为奇观。
蔡李佛南拳,发源江门。张炎(鸿胜)为佛山人,江门学艺后,遵师命回佛山开武馆,推广南拳。鸿胜名蕴含抗清复明,因朱元璋大名中有洪字。李小龙、黄飞鸿、叶问,佛山武术扬名天下。可惜此行匆匆,没有采访武馆。
佛山粤剧博物馆,借民间祠堂大屋,虽难称巍峨,却也气场十足。佛山乃粤剧主要发源地,粤剧又称广东大戏、广府戏等。粤剧祖师华光大帝,贵为南帝,掌管火之神。昔日艺人下乡演出,红船交通,竹葵戏棚,易遭火灾,故奉华光护佑,红船上必有华光神位。红线女戏照,光采照人。红船模型,可见水乡华采。多少剧团班子为古今乡民,送去欢乐与祝福。当地粤剧戏场,至今不衰。馆前广场有四十多个私伙局,由票友自动组合,中老年为多。日日演唱,二胡扬琴,戏腔嘈杂。相比广州恩宁路新建华丽巍峨粤剧博物馆,佛山馆更质朴更民间更接地气。
标哥,有情怀的企业家,佛山地标性双溪酒楼主人。谈及双溪,竟有一段童年往事刻骨铭心:“小时候,我家很穷,早早被送到外婆家住。我是家里最小的,可是也吃不饱肚子,可想而知那时多穷。舅公在双溪酒楼做点心师傅,以前做酒楼,没工资收,只管吃饱,但有时可以带走一袋包子回家。一天,外公带我去见这个舅公,他给了我一个叉烧包,对于饥饿的我来说,叉烧包遥不可及。后来,我知道有叉烧包吃,五六岁时每到下午四点就准时站在酒楼门口等舅公下班,等他给我一个叉烧包。等的时候,蒸笼里飘出的香气,常常让我直流口水,有时不知道舅公休息,等到大家下班,我就饿着肚子回家。第二天继续去等,直到八岁,知道害羞了,才没有再去。”
标哥说,没有双溪酒楼就没有童年那段快乐回忆,所以,这份特殊的感情,让原本做建筑生意的他,43岁半路出家,接手酒楼。他觉得,如果自己不接手,双溪就会被拆掉。自己童年记忆就失去了。酒楼里早茶食饭街坊也会失去他们记忆。所以,他坚持不改名字,就用双溪酒楼。别人劝他,应该焕然一新,换一个名字,至少加一新字。他说,改了名字,接手就没有意义了,双溪酒楼就不再是双溪酒楼了。我就是输了,也要坚持下去。如今,一块“双溪茶室”旧木牌匾一直被悬挂在酒楼最显眼位置。对于佛山叠滘人而言,这间百年老店就等同于广州人心中“陶陶居”。
双溪酒楼午市丰盛,全部客满。酒楼总经理罗祥宁亲自点菜介绍:上桌赤小豆鲮鱼粉葛煲,每天只做五煲出售,整条鲮鱼双面煎黄入汤,与赤豆粉葛鸡爪排骨合煲五小时方成,汤汁浓郁,荤素香汇;泰汁冰川茄子,茄自云南,茄油炸,淋泰汁,极为糯口,食材难得;精典小炒皇,珠三角河虾,本地韭黄芋头烧肉彩椒切丁快炒,生菜青椒裹食,鱼酱点料,甚是爽口;巴玛香猪,出自广西长寿乡巴玛,肥而不腻,荤香满溢,无丝毫毛味;三层海鲜拼盘上桌,冰粒成柱,上铺生鲜北极贝三文鱼,鲜花桑叶衬托,红白相间,鲜艳夺目——令人眼前一亮。我脱口而出:冰山上的雪莲。言犹未尽,又口吐成语大赞:冰清玉洁、林海雪原、冰雪三鲜、神仙眷侣……问及此菜名,三拼点心。我当即对罗总直说,岂能只用“二拼三拼”命名,实在亏待了此等美肴佳点,尚需包装,提升档次。一旁陈导赶紧打圆场:呵呵佛山人,务实低调,主要求菜好。
莲塘村,亮点为家族本土信仰——当地神宋朝将军康君主帅,七月七为主帅诞,属于本土一村信奉,寺庙正在恢复修建中。不禁联想日本,各地既有国教,亦有本地神。同为造福荣耀本地士庶百姓之官吏将军文人——此恰好是历史文化之“本土诉说与本土记忆”。
佛山誉为陶都,建筑陶日用陶艺术陶形成三大支柱。其中石湾公仔享誉广东,名播海外,构成佛山另一张名片。石湾南风古灶,亮点就在五百年灶火不灭,全世界仅有这两条古灶仍在使用。看沙模,忆当年,想象一山百条火灶,齐齐生火,窑窑出陶,山上青烟,山下船帆,工匠船工忙碌,商贾往来频繁,又是何等业茂财旺之景象!
南风古灶边有大庸堂——广州美术学院魏华教授工作室,镇店之宝大头娃一派现代风。在石湾公仔基础上,融入非洲南美元素,抽象性与当下性,精英理念与世俗诙谐交叉融汇,别有一番风味。类似图腾石柱上,有伟人与释迦牟尼佛,令人回味。驻守店面艺术总监、来自蒙古李晶晶自笑艺术家潇洒,多沉浸自我创作世界,市场进入与他人合作稳妥。看来文化创意产业,急需左手艺术右手市场、精于世道艺术内行的企业家。
离开佛山后,梁炫星发来微文,一展鸿图:跨越千年之大家族,贯穿数百代之梁氏。群英荟萃,历尽沧桑。上溯远古先祖,沉浮起落,直至珠玑巷南下,开拓珠三角。近代有世誉“康梁”之梁启超,民国总理梁士诒。梁姓人口数达1100万之多,荣列佛山第一······梁炫星深情诉说——不由让我联想佛山古城,聚集多少英雄豪杰,移民土著同居水乡开发南粤,其中又有多少巨族豪门?多少传奇故事呢?佛山以佛得名,却以道教北帝为祖庙,其别名禅城,参禅参禅,既不言不语又千言万语,既寂默如谜又气象万千。
佛山显然既保持了传统的广府文化个性,在四十年的改革发展显得卓尔不群:保持地域传统主调上,兼具现代时尚气息。它低调务实,日常世俗,自有潜在民间信仰,却绝无一丝颓废与荒诞感。既安静稳妥居于喧嚣广州一侧,又生机勃勃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实在是一座毗邻广州独具风采的南方“大码头”呵!
2018年5月10日 佛山禅城
江冰,文化学者,专栏作家,文艺评论家。广东财经大学教授、广州岭南文化研究会会长,广州都市文学与都市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广州市人民政府聘任广州城市形象品牌顾问。中国小说排行榜评委。入选中国作家协会新锐批评家、广东省十大优秀社会科学科普专家、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最有影响力学者。著有《浪漫与悲凉的人生》《中华服饰文化》《新媒体时代的80后文学》《酷青春》《这座城,把所有人变成广州人》《老码头,流转千年这座城》《岭南乡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