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荷(国画) 蔡垂政 作
■ 林伟光
过去潮汕人家有院落的,都喜欢养一缸荷花,铺满水面的荷叶,青翠盈盈,花淡淡地红,幽幽地香,牵动心弦,让人浑忘了炎暑。
古人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写西湖荷花繁盛的诗句,场面蔚然壮观。西湖十景中有“曲院风荷”者,正是湖上遍植荷花,铺展开去,极目盈盈翠绿,与碧水长天共一色,正渲染出西湖夏日风景之美。不必亲临现场,光由诗句而联想,就已经是多么感人的情景了。
荷花与江南,似乎已难分割,其实,不止江南,荷花已沉淀进了中国文化,成了文化的内蕴。我们喜欢荷花,园林里也离不开荷花,家里呢,如上面所说的潮人喜欢养一缸荷花,则可以使夏天富于诗情画意。
不错,中国艺术史上有众多荷花的诗句,也有众多荷花的画作,这是滋润着人们心灵的美丽,更是牵动情怀的艺术的妖娆。
说到荷花画作,近日我欣赏了蔡垂政先生新创作的不少荷花小品,深为喜欢,所以想说一说。
他把对荷花的喜欢,那份深刻的感情都投影进了作品,画面上表现出了一份欢喜心。于是,我们读之,也由衷地感受到了画中的美妙,也为他的欣然情绪所共鸣。
创作之妙,在于它不是无情的,更不是复制外物,那种无动于衷的复制,令人乏味。蔡垂政笔下的荷花,当然不是如此的,其最打动我们内心的,正是这份深情,所传递出来的欣欣之情。
这是小品,尺寸当然不大,也不过截取其中的片断画面,却不局促;或者留取的刹那与局部,却正是最耐人寻味的,而且可以伸延的空间也很广远,让我们能够想象很多东西。
如这幅《惟愿我心似夏荷》,水墨淋漓,笔纵横扫出硕大的荷叶,深深浅浅,亭亭立于池上,却构设了一种清凉的意境,空灵而妙,虽无任何设色,只是水墨而已,可是我们却感到意象万千。这是盛夏里的荷,满满的水意,满满的清韵。周敦颐的《爱莲说》中说,荷花“濯清涟而不妖”,是“花之隐逸”者,其实,就是肯定荷花之高洁,不媚俗不趋势,亭亭玉立的风致。有的人不懂得这点,结果,荷花满纸,却没有这种清贵之气韵,满满地只写出了一个俗字,这是令人不满的。可是令人欣慰者,蔡垂政的荷花小品,无论姿态如何,总归含蕴有一份清韵,一种不俗的风情,这就非常好。
垂政写荷,其实是别有怀抱的。有的人画荷就是画荷,所以,荷花之外并无多少让人回味者。但是蔡垂政却不甘如此,他写荷有自己的思想,总想表达一种内心的思考,笔下的荷花究竟不过是他“借题发挥”的意象而已,如这幅《枯荣本是寻常事,恭喜先生得自然》,其中就很有可供寻味的内蕴。画中的荷已过了繁盛,仅剩颓飒,一派萧瑟,本是煞风景的画面,可我们读后却并不悲观,反而心情平和。万物有荣枯,兴衰皆定数,这不是无情,而是情到浓处情转淡,正是一份豁达的襟怀,更是洞察宇宙万物后的宁静,是一种人生的大智慧。谁说画是小道,其实,运用于心,契合天地,也通向大道。可惜,要真正达此境界,还是不容易的。
在画面上构筑心灵的世界,其实还是有困难的,因为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局限,这也是让人深感遗憾的,而这也正是蔡垂政未来要努力的方向。
我不想说他已经有大气象了,不过,有一些画作却已可窥见其潇洒的风情了。创作时放飞了的情怀,愉悦挥洒,故笔墨也跳脱跌宕,颇有一些意外的妙笔。这正是他让人可喜之处。
写荷要有意境,也要有情趣。荷是常见之物,也是常见的题材,但这也成了创作的一种制约,要如何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别致的意境,确是一种巨大的挑战。不过,反过来看,这也是一种难得的机会。我们相信,蔡垂政的创作会越来越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