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蜻蜓图》(中国画,局部)赵少昂、杨善深 作
《寒山枯树图》(中国画)高剑父 作
《梨花天牛图》(中国画,局部)居廉 作
●丛涛
荣宝斋广州重新开张之际,为了呈现荣宝斋在传统书画领域的丰富积淀,更为了助力“人文湾区”的建设,“荣宝斋与艺术家”主题展览应运而生。正如展览的学术顾问尹吉男先生所言:“这个展览的特殊意义在于,它联结着北京与广州两地的历史和当代文化渊源,打通了传统艺术和当代艺术的文脉。岭南画派极具现代意识,京津画派又努力回归传统,北京画院和广东画院,中央美术学院和广州美术学院,作为两股继承与变革的力量,都在新的历史时期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东西方绘画的交融、观念的转换、方法的自觉,催生出更为丰富的文化变奏。”
这个展览分为两个板块:“荣名岭南:荣宝斋与近现代书画家”与“质以代兴:荣宝斋与当代艺术家”。前者所选作品以荣宝斋收藏作品为主,凸显了荣宝斋与近现代岭南地区艺术家的互动关系;后者聚焦于当代水墨和以东方文化艺术元素为基础进行当代视觉转化的作品,参展艺术家年龄涵盖老中青三代,兼顾当代岭南地区水墨艺术家。
为什么要在这个展览中加入当代水墨的板块呢?荣宝斋作为一家以经营传统书画为核心的文化机构,传统书画的收藏是其一贯的强项,宣传推广传统艺术是其历来的责任。但是艺术传统的活力不能仅仅依靠继承和守护,基于中国文化传统和艺术传统的经验,结合当代的社会生活与思想观念,完成具有时代气息和审美品质的艺术创造,这也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具有现代活力的体现。参展作品中,像徐冰的《背后的故事》、史金淞的《脱胎换骨——双松》等等,都从观念层面对传统文化经验进行了反思和创造性转化;而刘庆和的《队友》、李津的《饮食男女》等,则通过个体图像风格展现了当代人的物质和精神世界;江宏伟的新古典主义工笔花鸟画、方土和魏青吉的实验性水墨、徐累等人的新工笔、梁铨等人的抽象水墨,这些都从不同角度拓展了水墨语言的内涵和边界。当代岭南的艺术家,比如许钦松、李劲堃、林蓝等等,他们展现出传承与开拓并存的地域精神特征,一方面继续发扬岭南画派关注现实与“折衷中西”的传统,另一方面则通过与国内甚至全球艺术的互动重新定位与思考自身的艺术创作。
荣宝斋350年的经营历史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启示呢?从晚清的松竹斋,到民国的荣宝斋,再到新中国成立以后的“艺术家之家”和“民间故宫”,荣宝斋建立了丰富的收藏系统,在文房用品、木版水印、学术出版等领域享誉全国,这背后最核心的资源是信任荣宝斋的艺术家,最重要的经验是与艺术家共同成长。近现代画家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傅抱石等等,还有岭南画派的关山月、黎雄才等等,都与荣宝斋有过密切合作。今天我们把这些艺术家称为传统画家,把荣宝斋看作是一家经营传统书画的机构,这样的认识其实并不完全符合历史真实的情况。那些在今天被视为“传统派”的大师,也是他们那个时代的革新者和弄潮儿,荣宝斋在不同时代都扮演着继承传统和推陈出新的双重角色。所以,广州荣宝斋不仅要继续发扬在传统书画领域的优势,更要总结历史经验,通过积极介入当代的方式激发新的活力。广州荣宝斋应该同时具有传统和当代的双重维度,更要具有本土和世界的双重视野,以多元融合的态度,为广州乃至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文艺术建设贡献力量。
(作者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后、艺术史学者、策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