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说岭南•江冰】中山美食:乳鸽、脆鲩之外还有众多上佳名品
  • 来源:羊城晚报 云上岭南
  • 发表时间:2022-08-19 09:47

前年访中山,见识了中山美食三大品牌:

名声遐迩的“脆肉脘”。因其肉质结实紧致、清爽脆口而得名。鱼肉风味独特不在品种,而在鱼饲料改变肉质——自鱼苗起即喂食蚕豆等,从而将绵软肉质改为脆口。

如此讲究食材塑造,脆肉脘已近奇迹。

最美味的“石岐乳鸽”。当地中外杂交优质品种菜鸽为食材,生长21~28天乳鸽腌渍之后,经烤箱烘烤而成,以脆、鲜、嫩名声遐迩。

亦有一种说法:为求鲜嫩,小鸽成长13天即可食用。乳鸽亦是粤菜名品,鸽皮香脆,鸽肉入味,荤香胜过嫩鸡,堪称惊艳出品。

我细心品尝,果然不凡,小巧玲珑,味鲜肉嫩,迄今为止吃到的最美味乳鸽,牙齿入肉,瞬间汁水涌起,荤香弥漫口腔,令人愉悦。

传统名牌“三乡濑粉”。因上《舌尖上的中国》名声大振。三乡为古镇,广州去珠海必经之路。米粉较粗,圆状长条,汤鲜料足,亦是早餐小吃代表性食品。

据说中山市区此品尚不正宗,至味在其发源地三乡古镇。

濑粉就是米粉,但广东各地濑粉虽同名却形状不一。比如,广州濑粉就与邻近佛山高明濑粉相去甚远。同为米粉条状食品,前者若水滴状,一头尖一头圆;后者则近于桂林米粉,状圆长条,入口滑润韧性。

三乡濑粉更似后者,形状靠近桂林米粉,但粉条更粗壮。

此次访中山,首当其冲的美食就是小榄菊花。小榄菊花宴是广东省传统名菜,主要利用菊花瓣所特制的菊花宴。中山小榄镇以擅于种菊、尝菊已背几百年来传统。

亲尝一盘小榄菊花,花瓣加苹果条加沙拉醤,别有风味,效果相当于一道隆重开场的西餐前菜:爽口开胃,印象深刻。

中山名店“石歧佬——中山菜馆”,让我又一次拓展美食边界。乳鸽、脆鲩之外还见众多上佳名品:

香麻鲜腐皮,豆香浓郁,现场制作,刺激食欲。足球般大煎堆,沸油中越滚越大,好意头:“煎堆禄禄,金银满屋”,过年拜神必备祭品,广府文化一带均有此讲究。口感味道又脆又酥又香。

上汤鱼包——鱼肉为皮,鱼肉猪肉合为馅;记得小时候在福州吃过类似鱼皮饺,但中山做成小馄饨状。

三稔炆猪手,当地人称杨桃为三稔,腌制的杨桃干与酸姜与猪手绝配,酸中微甜,平衡猪手荤油,别有风味。

沙溪传统特色小吃“三稔包”:杨桃皮干、木瓜丝干、姜丝干,加上芝麻米粉合制而成。沙溪是中山日报记者方嘉雯的老家,她向我隆重推荐。

坦背酿三宝,“酿”字为客家菜灵感,三宝为苦瓜辣椒茄子,三样均包肉;坦背为中山一个镇。

中山移民多元。广府,讲白话;兼有福建与中原移民,前者讲闽语,后者讲客家话。

按小方说:中山每一条村都有开村祖先,各村来自不同地方。美食之后有文化,中山美食离不开“香山文化”的加持。

民以食为天,美食之后有乡愁:我们每一个人都“拖着故乡的胃”,“妈妈的味道”就是最浓的乡愁。

再访中山,让我对美食更多了一番认识与热爱。

2022-8广东中山

江冰,文化学者,专栏作家,文艺评论家。广东财经大学教授、广州岭南文化研究会会长,广州都市文学与都市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广州市人民政府聘任广州城市形象品牌顾问。中国小说排行榜评委。入选中国作家协会新锐批评家、广东省十大优秀社会科学科普专家、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最有影响力学者。著有《浪漫与悲凉的人生》《中华服饰文化》《新媒体时代的80后文学》《酷青春》《这座城,把所有人变成广州人》《老码头,流转千年这座城》《岭南乡愁》等。


相关稿件
粤B2-20040141 新出网证(粤)字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10522
版权所有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