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广东著名作家张况五卷本长篇历史小说《赵佗归汉》,我瞬间被这套厚重的宏篇巨制震撼了。二百万字得花作者多少年的心血?张况的才华、毅力和意志确实非同凡响。在我眼中,张况是一位个性鲜明很有思想的作家、诗人,他的历史文化长诗在国内诗歌界影响颇巨,是一种标志性的存在。砥砺十余载完成《中华史诗》之后,没想到几年不见,他又向世人奉献了这部体量巨大的中国岭南史诗式的长篇小说。确实让人肃然起敬,不得不服。
当我足足花了一个多月时间读完这部宏著时,我被张况的苦心经营和打破长篇历史小说写作的常规操作模式惊呆了!这完全是一部白话演义的史诗般的历史小说。而且文学性、可读性与历史人物高度融合,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意义。事实上,我是把它当作岭南史诗来读的。张况用缜密的逻辑思维、诗化的小说语言、严谨的历史依据,以排山倒海的气势去描写秦王胸怀天下志在千里的咤吒风云,用细腻动人、真实可信的章节去抒写南越王赵佗慎终追远以民族大义为依归的家国情怀。
小说伏脉千里、娓娓道来,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就是:南海是中国的!台湾是中国的!
张况通过秦始皇、南越王赵佗、汉高祖刘邦和汉文帝刘恒这四位中华王者的王霸思想、南征北战和言行举止,书写了秦灭六国、秦平岭南、楚汉相争、南越归汉这四个重大历史事件。巧妙地借助秦始皇之口,道出了大秦帝国为何要设立南海郡的初衷原委,南越国为何要回归汉朝回归正统的历史大势,以合乎逻辑的事态发展方向、雄辩的事件真实和历史事实,将包括台湾岛在内的茫茫南海以大秦帝国意志,雄霸地框定在二千多年前的中国版图上。使南海归属中国的历史依据,非常自信地往前推进了足足一千多年。我想,这就是长篇历史小说《赵佗归汉》的文本意义和实质性贡献,是中国历史上铁一样存在的历史事实,同时也是张况爱国主义者形象的彰显树立和家国情怀之所在。这些年,我国的长篇小说创作如火如荼,做出了不俗的成绩,但说句真心话,真正令人眼前一亮的确属凤毛麟角。《赵佗归汉》是凤毛麟角中的重要一角、闪光一毛。我相信,张况这部《赵佗归汉》的文本价值一定会得到文学界普遍认可的。只是滚滚红尘、逐利为上的现实世界,有几人能静下心来好好读读张况的爱国心赤子情,读读《赵佗归汉》令人拍案叫绝的故事情节、历史留影呢?
赵佗眼里的秦王秦始皇,其实就是张况心目中的秦王秦始皇,他独特而任性,像虎啸山林、狮吼原野,百兽惶恐、千山震颤。张况透过赵佗的双眼,还原出一个顶天立地的千古一帝秦始皇。然后透过秦始皇的慧眼,还原了赵佗这个最为活泼可爱、真实可信的百岁王者。这条脉络在小说中,可谓再清楚不过了。秦王始终认为,历史的大合唱根本不适用于秦国,戎马倥偬的他孤独惯了,一生只喜欢独唱,只喜欢演独角戏,只喜欢一个人歇斯底里,只想让所有人最终都臣服于自己。张况笔下的秦始皇既是霸气侧漏、无可替代的千古一帝,也是暖男式的父亲、善待将帅文武的王者。这就是历史上看得见摸得着的最为真实的秦王秦始皇,也是张况笔下不可复制的秦王秦始皇。有着颠覆人们认知的文学形象和叙事魅力。文学界独具慧眼者不乏其人,邱华栋、张陵、叶延滨、谢有顺等名家,此前对《赵佗归汉》已有中肯到位的评价。我想,中国小说界应该给张况这一重要文本一个公允评价。
事实上,新时代中国小说创作太需要张况这样有思想有棱角,敢发先声敢言人不敢言敢趟雷区敢亮剑的闯将了,太需要《赵佗归汉》这种宏大叙事兼具民族观、国家观、历史观、价值观的睿智文本了。
“说实话,战国敌手群里,一家独大的秦国是让人望而生畏的,楚、燕、齐都想‘退群’那是自然,因为他们待不下去了,硬撑的话,迟早是个死,但既已被拉进同一个群里,那就不是他们想退就能退的。”用这样现代的语言描述秦史和古代人物形象既生动而又浪漫,很适合于当代人的阅读口感。小说中不乏这种妙趣横生的细节描写和感人笔触,读之令人人忍俊不禁。
在嬴政、赵佗、李斯、尉缭、白起、王翦、蒙武、蒙恬、屠睢、任嚣、李信、章邯、刘邦、项羽、吕后、刘恒、审食其、贾谊、周勃、陈平、张良、薄姬、云姑、荔女、戚媛媛等等大小人物的形象塑造和心理描写上,张况匠心独运,不是采取单一的心理描述,而是通过多元素多角度多维度的审视和艺术性推理掘进来进行描写的。这需要高超的语言艺术表达能力和情节设计能力。这部小说的心理描写特别细腻,故事情节错综复杂,但整部小说所有章节又张弛有度主次分明,很能把握读者心理需求。小说特别注重人物身份与言行举止、心理活动状写与描摹,不少细节出新出奇出彩,情节如交通线路地下管道四通八达,上天入地,无所不能。故事情节曲折迂回、引人入胜。所有这些都很好地支撑了文本的拓宽与展开。这是一般的长篇小说作家很难做到的。张况的才华在小说中得到进一步的彰显与认证。
长篇小说写作有着比别的文体写作更多的难处,第一难就是要前后呼应一气呵成,故事要连贯而没有漏洞。这在我国四大历史名著中的《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甚至都做得不够理想。比如《水浒传》中的王进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王进自打翻九纹龙史进收为徒弟后,被高俅迫害去了延安府,后来就没有了交待,这就是明显一例。但《赵佗归汉》的人物命运是处处有交待个个有血有肉的。在这一方面,我认为张况的《赵佗归汉》不输于许多历代小说名著。
张况的《赵佗归汉》不仅在人物刻画、心理描述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独特品质和不可取代之处,而且在这五大卷里,山川风物、民族民俗特色、风景描写和对人物的心理衬托等方面,也有非常精彩的表现。这是当今我国小说作家写作中至为明显的一个短板和弱项,但张况另辟蹊径,以令人叹服的博学才华将它补上了:
“入夜后的频阳静悄悄,除了偶尔有一两声狗叫,证明这里有人居住,那种宁静几乎就是一种死寂。频阳许多穷苦百姓连灯都点不起,有月光时,他们许会出来透透气、唠唠家常什么的。月黑风高时,他们就只能抱着满腹忧愁在茅舍里辗转反侧了。”这静谧的风景描写不仅衬托岀古代老百姓生活的寡淡与悠闲,也将读者的心一下子引入神秘而遥远的古人生活场景,让人身临其境。尤如“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的诗境一般清秀而隽美。
一个好作家,他笔下必须有时代与生活的使命感、仪式感,这样他的写作才不是哗众取宠乃至空穴来风。我与张况相交相知近三十年,他是从低层走出来的作家,在农村、在学校、在陶瓷厂、在官场,他都有着较为丰富的阅历。他活得很真实,待人接物非常诚恳。他对生活和文学创作有着一腔热血喷涌的激情。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更是一个热爱文学写作的人。《赵佗归汉》以高瞻远瞩的历史情怀、生动活泼的现代生活语境、轻松灵动的遣词造句、入目三分的人物刻画与细节描写,组成了一部浩瀚如星空的秦汉人物画卷,从政治、军事、文学、医术、艺术、美食、烹饪等各个领域的代表人物中拟出一条历史的创作线索,用渊博的知识和哲学思考贯穿其中,使之成为一部史诗性的现代版的中国岭南史诗,这是当代文学在沉寂中的幸事,是中国小说与中国史学的双重收获,我视之为岭南文学的一个里程碑、中国岭南史学的大纪元。不才谨以一己拙见一家之言对作家张况和当代小说表示由衷的祝贺。
2022年8月5—11日
于湖南娄底新化
(刘银叶,著名作家、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娄底市作家协会原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