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统筹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骁鹏 马勇
文、图/李海婵 周婷婷
非遗千古传,文泽天地间。今年6月11日是我国第17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惠州线上线下活动遍地开花,为市民游客带来一场“文化盛宴”。
惠州地处多种文化交汇地带,自古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兼收并蓄,文化遗产丰富多样,是岭南文化遗产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但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资金不足、人手短缺、传承断层等诸多问题。未来,惠州如何进一步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非遗活化利用,仍任重道远。
让人欣喜的是,近年来越来越多惠州文化遗产解锁“新玩法”,尝试“出圈”,也吸引年轻人“入圈”。
从“非遗进校园”到“非遗在校园”
惠州市科技考古研学公益班让学生手握洛阳铲,探寻惠州史;AI虚拟博物“官”引领市民游客漫游数字博物馆;通过考古盲盒寻找惠州宝藏,提升孩子们对文物考古的兴趣;品尝黄金酥丸、制作客家凉帽、画龙门农民画、体验惠州剪纸,非遗宣传展示活动走进惠州学院,吸引学生体验打卡……6月11日开始,惠州开展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精彩纷呈,让市民游客沉浸式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享受精彩的“文化盛宴”。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惠州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1400多年建城史,历史文脉源远流长,文化遗存灿若繁星。据统计,目前惠州拥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共192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49处。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惠州现有国家级项目3项、省级项目27项、市级项目74项、县(区)级项目166项。
每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进校园”都是重要一环,校园成为非遗传承阵地。“习武先习礼,抱拳礼左掌右拳”“叉腰、蹲下、左冲右绕”……6月10日,岭南五大名拳之一李家拳的省级传承人欧阳粤强、市级传承人李子兴在湖山小学教授拳课,让孩子们学习基本拳法,了解李家拳的八卦拳、四星拳、三门拳等主要套路。现场,学生们精神抖擞,全身心投入学习,一招一式颇有模样。
“孩子们,剪出水滴形、米粒形、花瓣形,”在十一小学金榜分校,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剪纸工艺大师刘雅晶现场教授市级非遗项目——惠州剪纸技法、工艺。几张彩纸,一把剪刀,在孩子们的手中一折一叠一剪,瞬间就变成了栩栩如生的花草、蝴蝶,深受孩子们喜爱。
在上排小学,两位来自西湖景区从事拓片制作的工作人员将清代书法大家伊秉绶的题刻拓版带到课堂,详细讲解了拓片的基本知识,并亲手指导学生制作拓片,寓教于乐。“学会了就在家自己做,还能挂墙上留作纪念。”四年级学生彭景皓兴奋地说。
经过多年“进校园”活动,惠州非遗传承逐渐转变到“非遗在校园”。从2010年年底开始,惠州李家拳在河南岸街道6所学校设置课程,湖山小学是其中一所。“这里是李家拳的发源地,通过李家拳进课堂进社团进大课间,实现了学生全员参与。”湖山小学校长杨文峰介绍,该校还把拳术传授与体育课相结合,学生们在课余做由李家拳套路动作编成的广播体操,校园内随处可见李家拳文化元素,“我们的目标是一、二年级打好基本功,三、四年级学会简单的拳法,五、六年级要能表演李家拳。”
“非遗进校园已不是新鲜事了。”惠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黄敏介绍,惠城区内四项省级非遗的传承人均致力于传习教学,在校园内实现了常态化教学。据透露,接下来惠城区将建立范围更广、更长效的机制,真正做到每所校园都有非遗文化入驻。
“非遗+”激活传承发展
如果说,“非遗进校园”是“规定动作”,那么“非遗+”便是探索保护传承的新路径。记者实地走访发现,“非遗+”正让非遗文化焕发出新光彩,激活非遗传承发展的生命力。
6月11日,龙门县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在南昆山居温泉度假村举办。活动现场,舞火狗、龙门山歌、麻榨春牛舞等龙门非遗精彩表演轮番上场,还展示了大笼糍、龙门年饼、林村盒箩、虎头花灯、龙门农民画等龙门非遗项目,让游客在看非遗、赏非遗、亲近非遗的同时重温文化记忆,引发情感共鸣。
南昆山居温泉度假村相关负责人表示,越来越多的游客特地前来观赏龙门非遗展演,并且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为景区的游玩项目及文化氛围注入了新活力,不断创新龙门旅游行业和非遗文化的新名片。
与此同时,在东平窑陶瓷文化园内,珠三角周边不少游客前来参观学习、亲手拉坯和作画。东平窑,宋代广东三大民窑之一,惠州工艺美术师余小伦多年研究传承宋代东平窑陶瓷制作工艺,惠州青白瓷传统手工技艺成为惠城区非遗保护项目。
“要将技艺搬到景区,让游客现场观看、体验非遗技艺制作过程,沉浸式体验非遗创作。”余小伦说,目前惠州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东平窑陶瓷文化园每年接待游客逾20万人次。东平窑还招收了不少附近的村民作为学徒,将非遗技艺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带动乡亲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
“非遗+旅游”“非遗+乡村振兴”不断玩出“新花样”,“非遗+产业”则是让非遗文化与商业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多祝益和隆酱油制作技艺是惠东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正申报市级非遗项目。作为一家百年老字号,益和隆酱园承载着众多惠东老百姓的家乡情怀。2018年,益和隆酱园启动扩产,投资千万元优化升级设备,扩产后年产量可达数百吨。传承人汤挺峰表示,如今益和隆酱园已经全面启动了品牌化运作,产品通过零售、批发、电商等多种渠道出售。
未来,“非遗+直播”更是趋势所在。惠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袁学欢介绍,此前,惠州市文化馆(惠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曾顺势推出“探寻非遗之美”直播带货活动、“非遗e食堂”等,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现继续推出了“非遗大家讲”等活动,通过直播让非遗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吸引着年轻一代的眼球。
【文脉访谈】
黄敏:让人们清楚为什么要保护、如何去保护文物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海婵 通讯员 林立
作为惠州的中心区,惠城区拥有厚重的历史印记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近日,惠城区文物局正式揭牌成立。未来,惠城区将如何更好地保护“文化宝藏”,备受关注。对此,羊城晚报记者专访惠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黄敏。
羊城晚报:惠城区文化遗产呈现出什么特征?保护传承工作面临什么困难?
黄敏:惠城区是惠州市的中心区,辖区包含了古代惠州府城和归善县城的范围。隋唐时期岭南最早建立佛寺之地、明清时期科举成果斐然的精英聚集地、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策源地等,基本都在惠城区,可以说惠城区是惠州市历史的核心地,文化遗产非常集中。然而,也是因为中心区的缘故,经济快速发展、城市不断更新,加大了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力,保护难度相对较大。
羊城晚报:惠城区是如何抓好基础工程,做好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
黄敏:作为中心区,市级行政部门也在我们辖区,这是得天独厚的,能更好地实现市区联动、资源共享。近几年来,惠城区一直紧紧围绕中央、省、市的相关要求,完善好辖区各级文物的“四有”工作,做好各非遗项目的档案整理、传承人的管理工作。比如去年,我们在“四有”工作的基础上,加固安防工作,做好了全区不可移动文物的消防档案,为省保单位进行了消防线路改造等;持续更新和公布各个文物点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并加大宣传力度,让大家更清楚文物为什么要保护、如何去保护。
羊城晚报:接下来在文保、非遗传承发展方面,有什么新动作?
黄敏:文物工作离不开保护和活化。文物局的成立标志着文物工作可以更专和更精。接下来,我们依然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原则,对辖区的文物进行更全面的挖掘、投入更大的保护力度,同时秉持着“成熟一个、打造一个”的原则,对有条件的文物点进行活化打造,东湖旅店活化利用就是典型,接下来,我相信会有更多。我们也有计划对全区的县、区级以下的文物点现状进行收集整理,进一步探讨如何全范围铺开、点对点保护。
在非遗方面,相对于惠州的其他县区,惠城区的非遗项目并不在前列,这与我刚刚说的中心区现代经济发展更快速是相关的。但隋朝建府传承千年,许多地域特色并不会完全消失,需要我们联合社会力量一起去挖掘、去保护。接下来,我们将对接省权威的研究机构,开展对惠城区的非遗普查,争取让更多流传在惠城区已久的民间事项、民俗瑰宝列入非遗名单。
【文脉众议】
不可移动文物应避免“破坏性开发”
文/林慧文
当代世界城市的竞争,也是文化的竞争。文化遗产是惠州文化宝库中的珍品,具有地方性和民族性,对惠州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我国民俗泰斗钟敬文有一句名言:“越是地方的,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正因为其重要性,所以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上,亟须树立正确的认知,采取科学的举措。
对物质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利用,要有正确的认知。如果认知有偏差、甚至一无所知,往往就失去了文化遗产的发掘机遇。一旦文物秒变复制品,文化价值就一落千丈。
我们还需警惕破坏性开发对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伤害。文物保护最应执行的是保护性开发和建设,这是普遍遵循的科学认知。然而有时候,开发和建设变成毁坏文物的主要推手,需要反思总结。
加大对重要文化遗址的挖掘和利用力度。轻视重要文化遗址,使之难见天日,这是一种极大的文化资源浪费。惠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岭南古代经济社会发展、儒释道和其他文化领域的革新方面,具有创新性、先行性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遗产,名人文化等也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重要文化遗址很多。不过,惠州对这些重要文化遗址的发掘利用较少。不少待开发的重要遗址,发展空间也亟待重视和改变。
数量巨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需活态保护。近些年来,社会各界为“非遗”的发掘利用做了非常多的工作,像“惠东渔歌”“舞火狗”“龙门农民画”等,早已名扬岭内岭外。而管理水平的差异,则会造成利用和发掘的程度各异。当代非遗保护利用,需要最为科学的管理方式方能奏效。如在学术界极为推崇的“活态保护”概念,就是将“遗产”与时俱进,以多种形式,结合市场,将之“活化”,这才是最有效的途径。(林慧文 原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工作委员会委员,现惠州市文化智库专家顾问委员、文化学者)
【文脉一周】
广东省第十六届运动会“中国体育彩票”群众体育组体育舞蹈比赛于6月11日至12日举行。惠州市体育舞蹈队在比赛中夺得冠军,为该市取得本届省运会首枚金牌。
日前,记者从惠州市惠城区教育局获悉,该区今秋将新建成5所学校,积分入学公办学位增加4800个。
惠州市第二届“秦咢生杯”粤港澳大湾区书法大赛开始征稿。此次大赛面向粤港澳大湾区18周岁以上的书法爱好者,最高奖金5000元。
日前,为庆祝建党100周年而创作的《百年梦想》龙门农民画长卷,捐赠给惠州市博物馆。这是目前惠州市博物馆收藏最具地方特色的绘画作品,也是最长的一幅绘画作品。(李海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