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宙辉 通讯员 穗文广旅宣
图/视频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邓勃
6月12日,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州非遗宣传展示主会场暨广州非遗街区(北京路)开街仪式在南越王博物院(王宫展区)举行。本次活动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越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和南越王博物院承办。
活动现场,主办方发布了全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百场系列活动,还进行了获得第3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戏曲片奖”粤剧电影《南越宫词》的公映活动,并对广州市入选第八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进行授牌。
重头戏:线上线下皆可打卡非遗街区
12日上午,在广州非遗街区(北京路)开街仪式上,嘉宾们共同转动迎春花市中常见的转运风车,寓意非遗街区(北京路)转来一切好运。
位于广州市中山四路的广州非遗街区(北京路),从“行花街”这一广府民俗出发,打造“永不落幕的花市”,重构广府人关于“行花街”的精神印记,希望通过人们喜闻乐见的这一非遗民俗,加固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连接。
人们行走于百米非遗街区中,可以看到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昆曲、古琴、木卡姆等42项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
主办方介绍,该非遗街区以此作为总起,寓意“百花齐放”,同时引入广州“千年商都”和“海丝文化”的在地性文化优势,用一条涌动的“花路”横贯多个橱窗,集中展示了粤剧、凉茶、广式硬木家具、木偶戏等4项广东省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此外,精选行花街、广府年俗、广东醒狮等越秀区本土的非遗代表性项目共汇成街区场景,进一步传达“永不落幕的花市”文化核心。
在开街现场,非遗传承人与市民“零距离”接触。市民们游览于风光旖旎的南越王宫御花园,倾听岭南古琴动人音律,欣赏广彩广绣之匠心独运,品味一张绘古通今的通草画作,偶遇一场铿锵有致的粤语讲古……现场散发着浓郁的广府生活气息,延续着千年古城的老城市新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非遗街区(元宇宙)同步亮相。据介绍,广州非遗街区(元宇宙)线上开启非遗展区、非遗集市等数字体验,其结合5G云计算、全3D精细化沙盘、AR/VR、虚拟直播等技术,搭建以北京路骑楼为原型的虚拟公共文化空间,以数字建模与虚幻引擎为核心技术展示广州代表性非遗精品。
在街区现场设置的元宇宙VR沉浸式体验区,公众戴上VR眼镜,即可“穿梭”进入非遗街区元宇宙世界,清晰地看到非遗作品中的工艺细节与栩栩如生的形象。此外,现场还有基于“联通5G+北斗”的无人零售车,人们可在5G无人零售车完成扫码以及非遗产品的支付购买,感受非遗体验新模式。
开放日:10万人次线下参与非遗活动
6月上旬,为进一步体现非遗保护的社区性,广州市各社区围绕“在社区,发现非遗迷人光彩”主题,结合社区文化氛围及居民构成特色,联合非遗传承人群、社区机构、企业等,奉上79场面向公众的“广州非遗开放日”活动。
绣广绣、画广彩、学古琴、包端午粽、习南拳、中医义诊、非遗快闪……全市多点开花,吸引了广大市民热情参与。据不完全统计,系列开放日活动线下参与人次达10万,线上参与人次在380万以上。
今年“广州非遗开放日”的活动集中展现了“非遗在社区”三种“在”的机制。从“非遗的社会功能与社区生活的交织”,到“非遗的象征意涵与生命仪式的链接”,再到“非遗的普世价值与时代需求的契合”,体现了“以社区为中心”的非遗保护理念,让社区最大限度地参与到非遗保护的整个过程中去,反映了广州市非遗保护工作由“非遗进社区”向“非遗在社区”的转变。
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广州非遗还吸引社会力量广泛联动,一系列由博物馆、景区、公共文化机构开展的主题活动,推动了非遗“五在”工程的开展:包括:在广东省博物馆举办的“非遗工匠汇”、在广州塔举办的《中华美食荟·粤菜文化——跟着粤菜去旅行》粤菜文化展等。
购物节:非遗商家销售总额逾300万元
“领券8折+抽奖”“名家孤品放漏”“抖币福袋送不停”“广绣文创5折起!”一波又一波的广州非遗好货福利,让网友们纷纷“秒杀”,把物美价廉的非遗带回家。据不完全统计,6月1日至8日,“我哋广式——广州非遗购物节”期间,吸引20余家非遗商家参与,实现销售总额300余万元。
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广州市在抖音、微信视频号、天猫等平台开展了“我哋广式——广州非遗购物节”,并成为全国非遗购物节的分会场之一。
其中,6月2日至8日期间,主办方精选了代表“食在广州”的各类传统美食、展现广作精工的传统工艺文创品、体现广式健康生活的养生品等多类优质“广货”,举办了6场专场广州非遗直播带货。6场直播共计成交量商品2000余件,销售额达15万元以上,曝光量达320余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