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谭铮
通讯员 省友协
2005年,美国人敖博特背着行囊,只身来到中国。他的第一站,选择了江西南昌。“后来我又去了云南昆明,然后就是广州了。”2007年,敖博特来到广州,一待就是15年。他说,广州是他在中国最爱的城市,没有之一。
写书,教外国人学中文
敖博特,英文名Albert Wolfe,现在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学院的教师。在进入广外教书前,他从事过不少职业。值得一提的是,他还曾写过一本书,教授外国人如何利用空余时间学习中文。
“这本书叫《Chinese24/7》,是我在昆明的时候完成的,2009年在美国出版,”敖博特说,“我当时想的就是,如何让大家可以随时随地学中文。书名里的‘24/7’,就是24小时和7天的意思,也就是随时随地,想学就学。”
谈起写这本书的初衷,敖博特告诉记者,那是源于他读大学时对国际社会发展的观察。他说:“当时我就看到,未来全球将有两个很重要的国家,一个是美国,一个是中国,我希望自己有机会能成为这两个国家人民沟通的一座桥梁。”
要做“桥梁”不容易,首先要解决的是语言问题。2005年,敖博特来到中国江西,在南昌工程学院一边教书,一边开始谋划《Chinese24/7》的写作。“到昆明的第二年,我就写完了这本书。”他说。
在敖博特看来,通过语言可以开启了解一个国家文化的窗口。“我希望有更多人读懂中国,中国也能更多地读懂西方国家。当东方与西方相遇,我希望我能成为那座桥梁,这也是我现在正在做的事情。”敖博特表示。
最爱广州,没有之一
谈起中国最令他着迷的城市,敖博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广州。“我来中国的第一年,我的家人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我说,给我三年时间。三年又三年,后来我的家人也不问我了,他们知道我会留在中国,留在广州生活。”敖博特笑着说。
在敖博特看来,广州和他的家乡南加州非常相似。“不仅是气候上的相似,更多的是生活习性上的相似。”敖博特举例说,不少广州人去银行等比较正规的场合办事,脚上穿着一对“人字拖”就去了,“我们在南加州也是这样,大家活得比较自在,生活节奏适宜。”
此外,敖博特还感叹白云国际机场的便捷。他说,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前,他每年至少回一次美国看望家人。“这一世界级的交通枢纽,对我来说很重要也很方便。”
在广州生活了近15年的时间,敖博特清晰地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变化。他感触最深的就是广州应急管理制度的成熟。他说,无论是疫情或是台风等气象灾害,相关部门的提醒和应急预案越做越好,“我和我的外国朋友,对广州的疫情防控特别满意。大家都感觉是在一个合理、适度的范围内,为了大众的生命健康而进行的管控。而且所有预案和流程都越来越成熟。”
此外,5G网络的覆盖与应用、电子证照的高效运用、高速公路网的四通八达,都让敖博特印象深刻。
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到,要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对于外国人而言,什么是“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敖博特有自己的理解。他表示,如果能让外国人的电子证照运用于更多不同场合,或许可以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