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文艺
图/受访者提供
6月10日,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一天,广东省古迹保护协会启动2022年度广东省“考古进校园”系列活动。第一期活动设在广州市第二中学,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研究馆员崔勇以《水下考古与海上丝绸之路——破解南宋沉船“南海I号之谜”》为题,带领该校学生探寻水下考古的奥秘。
广东省古迹保护协会秘书长崔俊对此次“考古进校园”活动的初衷及意义进行了介绍,并向广州市第二中学图书馆赠送了《解读南海I号 打捞篇》《溯本求源 广东重要考古发现概览》《东西汇流——13至17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等考古书籍。
南海Ⅰ号是南宋初期一艘在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时失事沉没的木质远洋贸易商船。其于1987被发现,经过20年的精心勘察研究,最终于2007年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被整体打捞出来,这在世界水下考古历史上是一个创举。作为中国水下考古和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典型案例,南海Ⅰ号提取的文物数量繁多且种类丰富,达到18万件(套)。
主讲人崔勇通过介绍南海I号的发现、打捞与发掘过程,与在场师生分享了南海I号丰硕的考古成果,向同学们揭秘了海上沉船中被岁月掩埋的真相,揭示了中国水下考古事业和“海上丝绸之路”之间的密切联系,引起了同学们极大的兴趣。
现场,崔勇还向同学们展示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图片,并运用专业的考古知识进行了解读和相关知识的科普。如利用瓷器的样式和花色推断其存在年代;通过船上钱币判断当时具体的年号;通过腌制过的梅子、酒精制品和家禽遗骸等大量实物遗存,推断当时人们长期海上生活的补给状况,并借以研究古代食物防腐技术和生物发酵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