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曾潇 谭铮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秋明
音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谭铮
5月18日系国际博物馆日,广州十三行博物馆最近推出《重拾失落百年的广州明信片——馆藏通草画展》。19世纪嘅广州,大量通草画被生产并销往海外。尼啲通草画描绘了广州嘅自然景观、社会生活、历史文化等,以当时嘅技术条件,系世界了解广州嘅重要途径。今日嘅《粤讲粤有古》就倾下内容包罗万有嘅通草画。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广州十三行博物馆最近推出《重拾失落百年的广州明信片——馆藏通草画展》。19世纪的广州,大量通草画被生产并销往海外。这些通草画描绘了广州的自然景观、社会生活、历史文化等,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是世界了解广州的重要途径。今天的《粤讲粤有古》就聊聊内容包罗万有的通草画。
通草画,是一种绘画在通草纸上的水彩画。和传统的以纸浆法制造的纸相比,在通草纸上作画,有更强的色彩饱和度和立体感。据十三行博物馆介绍,通草画工艺是古代广州所独有。
19世纪,西方人了解中国、了解广州的愿望非常强烈,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通草画成为了向西方直观反映中国风土人情的最佳媒介,因此被誉为“广州明信片”。
19世纪30年代,广州十三行商馆区有约30家画室,制作了大量通草画销往海外。19世纪50年代,在西方世界里,广州的通草画已相当知名,在很多到访广州的西方人的旅行日记中都有记录。19世纪末,通草画成为了外国人的广州旅游指南中必推荐的“土特产”。
不过清末以后,由于各种历史原因,通草画不再流行甚至销声匿迹,很长一段时间里不被人所知。2000年,一位名叫伊凡·威廉斯的英国友人向广州博物馆捐赠了70余幅通草画,才让这个通草画重新回到我们的视野中。
通草画内容丰富、包罗万有,百年之前是西方了解广州的媒介,百年之后成为了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材料。这一次的展览之中,有关当时岭南园林、人物、花鸟等题材的作品都十分有趣。
茶叶生产制作是常见的外销画题材。18世纪,饮茶风气在欧洲流行,茶叶出口量逐渐跃居中国出口商品首位。茶叶产区涉及粤闽苏皖赣湘鄂各省,均以广州为出口地,在十三行商馆区一带及珠江南岸有非常多的茶叶加工工厂,规模庞大。
在一组12幅的《19世纪通草水彩茶叶加工贸易图》中,描绘了茶叶种植、制作、装箱、称重、收购等过程。这组作品很细致地描绘了茶叶箱,上面清晰地写着乌龙、龙珠、君眉、红梅、小种、秋香等15种外销茶叶品种,是研究当时茶叶贸易的珍贵图像资料。
还有一组《19世纪通草水彩风景人物节日贺卡》,每张贺卡都是用广州英语表达西方圣诞节日祝辞,例如“New year very good me chin-chin you, you must wantchee drinking with me”,中文意思为:祝你新年好,你得和我喝一杯。
在18世纪初至19世纪,广州英语被运用于中西商业贸易和日常往来中,它没有完全遵循英语的语法和发音,在发音、造句等方面深受澳门葡语的影响,又融入了汉语特色和粤语方言的部分发音,直到19世纪中晚期以后被洋泾浜英语所取代。
今天,我们对通草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传承通草画也有了更多的尝试。本次展览中,展出了广州美术学院附中教师张静创作的十一幅现代作品通草画作品。广州市越秀区还曾举办“传承红色基因、手绘红色故事”非遗通草画美术作品比赛及优秀作品展览,用非遗通草画来讲述红色故事、传播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