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以后,寒潮渐没,气温忽而有了奔向盛夏的势头。恰如这炎热的天气,在茂名市电白区南海街道宴镜社区塘霞村,以俚族、疍家及渔商文化为内核打造的疍家墟景区也是一派火热施工的景象。按计划,景区内的俚街西段(年例广场一段)将在5月1日开街迎客。目前,工人正抓紧时间完成广场、商铺最后的装修任务。
几天后,俚街将整装完毕接受游客的检阅,迎来属于自己的盛装时刻。数月以后,等民宿集群、塘霞客厅等项目建成,疍家墟——这个茂名乡村振兴的样板工程将得以全景呈现,在推动塘霞村大踏步迈向乡村振兴的同时,也将打造成高规格的滨海旅游产品,带动南海岛实现大变化。
小渔村变身“疍家文化”大景区
渔网、渔船、草屋……走进俚街,富有疍家特色的建筑便映入眼帘。慢行几步,就宛如穿越到古老的渔村,走进俚族文化、疍家文化的世界,眼中满是疍家人以海为生的场景。
据介绍,疍家墟分为三个片区进行建设,致力打造成茂名乡村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其中,塘霞客厅以展现乡村振兴成果、提供旅游服务为主要功能;塘霞俚街聚焦疍家传统文化,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年例广场则侧重于展示乡村群众文化、传统风俗习惯。
疍家墟项目是茂名市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乡村振兴战略,广东省委、省政府美丽圩镇建设决策部署,实现镇村同建同治同美,大力实施“百墟千村振兴计划”的重要示范平台。2022年,茂名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强县行动和“百墟千村振兴计划”,聚焦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各地依托本土资源,以墟镇、乡村为对象,打造独具特色的油城墟、疍家墟、窦州墟、高凉墟、橘州墟5条样板墟和“一湖一湾一港一城一区一带”6个示范群建设,推动墟村联动,构建以点为基、串点成线的乡村振兴新格局。
茂名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茂名市委书记袁古洁带队到塘霞村调研,把脉指导乡村振兴工作,并要求“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依托南海岛开发建设,努力打造乡村振兴中国渔村建设的典范”。茂名市市长庄悦群先后多次通过实地调研、专题会议等形式,指导加快推进各项相关工作;并组织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全力打造乡村振兴晏镜俚村样板。
水东湾新城管委会、电白区对塘霞村乡村振兴建设予以大力支持。茂名市副市长、水东湾新城党工委书记朱海龙先后到塘霞村调研十多次,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指导解决各类问题,特别是土地、房屋流转单价标准的审定。电白区为推进塘霞村乡村振兴同样不遗余力,在筹措建设资金之外,电白区委书记谭剑锋、区长陈研多次到现场指导工作,及时了解和解决工作中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电白区委宣传部向南海街道派驻了帮扶工作队,协助协调解决项目建设相关事宜。
2021年10月,疍家墟项目正式动工。经过半年紧锣密鼓的施工,主打传统美食及文创产品的俚街西段(年例广场一段)将于5月1日首先揭开面纱。再过几个月,俚街东段、民宿集群、塘霞客厅等板块也将陆续投入使用,一个完整的疍家墟景区届时将全景呈现。
为南海岛引流打造高端游产品
塘霞村面朝南海,背靠晏镜岭,不远处便是闻名遐迩的“中国第一滩”、童子湾景区和晏镜岭栈道,是处于南海岛“两点一线”(中国第一滩、晏镜岭和沿线海滩)的重要节点,具备成为大晏镜岭景区门户及流量入口的潜质。
塘霞村俚街西面约100米处,是有福城景区(又名冼夫人影视基地)。今年春节期间,有福城景区正式对外开放。其以冼夫人文化为内核,借古韵建筑打造国风潮流,用上千株樱花树吸睛,吸引不少市民前往打卡,成为网红景点。
按照茂名市的部署要求,南海岛务实推进华侨城文旅项目建设,高标准建设中国第一滩、晏镜岭和沿线海滩“两点一线”,打造能够引流的高端滨海旅游产品。其中,晏镜岭被视为整个“国际旅游岛”规划的先锋军,晏镜岭景区也顺理成章作为华侨城开发项目的先锋项目。
而在晏镜岭景区范围,立志打造成为“乡村振兴中国渔村建设的典范”的疍家墟项目无疑是重中之重。疍家墟项目以村企合作为抓手,利用得天独厚的滨海生态资源,挖掘海洋文化底蕴,围绕历史传承的冼夫人文化、俚族文化、疍家文化、渔商文化等,着力打造疍家墟、塘霞俚街和南海开渔节三大地理标志,以“小切口”带动南海岛大变化。
“在后期运营上,我们将把晏镜岭周围各个景区视为一个大的整体。”华侨城疍家墟项目负责人杨平介绍,大晏镜景区采取“两点一线”的区位策略,资源导流,沿线多点开花。疍家墟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涵盖滨海运动、美食餐饮、文创展览、体验创作、露营乐园等元素,利用动线引导和营销引流等手段,可共享第一滩、童子湾、晏镜岭栈道、有福城等景区的游客资源,即使在目前阶段性受疫情影响的状态下,每年游客量保守估计在50万人次以上。
未来,随着广东滨海旅游公路的逐步贯通,以及南海岛全岛开发格局的深化,第一滩、虎头山、晏镜岭、童子湾、有福城、疍家墟等景区将进一步融合互补,一个具有IP属性的滨海旅游目的地有望形成。
乡村振兴的“渔村样板”成形
与俚街一路之隔,就是塘霞村。
疍家墟项目涵盖塘霞村502户2584人,流转土地235亩,房屋10栋、面积2000多平方米。时至4月底,许多村民非常关注俚街的施工进度。村民邓和邱之前签了流转协议,他的房子将成为俚街民宿集群的一部分,目前正在紧张施工中。不少村民盼着俚街尽快开业,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迎接村里的“新生机”。
“我们做了估算,在景区的带动下,预计20年租期内可以给村集体创造3000万元以上收入。”杨平说,在成果共创共享的模式下,村集体的营收将更加多元化,包括村集体用地分成、房屋租金、小吃创业、技能培训上岗等。而根据疍家墟项目管理处的估算,项目建成后,塘霞村村民人均年收入有望从1.7万元提高到2.2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有望提高到100万元。
村里闲置的劳动力正在被激活。“我们在塘霞村做了招聘宣传以后,目前已经有40多人报名应聘。”茂名市文化传媒集团在俚街西段租下的数间商铺将在5月1日开业,为此要招聘20多名员工,月基本工资3000元左右。杨平补充道,等疍家墟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可创造200多个就业岗位,为塘霞村和周边村落解决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
借着疍家墟项目的东风,塘霞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也在发生质变。按照项目方案,华侨城茂名公司、茂名水东湾新城控股集团投资8000多万元,开展有福城、塘霞俚街、塘霞客厅、民宿集群和皮鞋街等商业设施建设;水东湾新城和电白区则负责村道、雨污管网、垃圾收集站、文体设施和公共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
在如火如荼的乡村振兴建设中,一条平坦美丽的硬底化环村路串起整个村庄,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目前,村内污水主管网基本完成,“四小园”平整绿化完工,村中道路、空闲地块美化建设等正有条不紊推进中,乡村面貌在短时间内焕然一新。
产业资源的加速发展也让人颇为期待。在大晏镜景区文旅项目的带动下,塘霞村将坐拥大型流量池,成为南海岛文旅引爆点。同时,结合农业、渔业以及皮鞋加工业的产业基础,塘霞村探索通过建设海鲜美食街、皮鞋街等业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渔、工、文、旅结合的乡村振兴新样板。
■链接
电白疍家风俗文化
疍家,又称艇户,是指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一带以船为家的渔民。他们世代以渔业为生,不是独立民族(多为汉人),在水上形成了一些有别于陆上社会的习俗,其中“水上婚嫁”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传,疍家人是古百越人,原居陆地,因忍受不了封建王朝压榨揭竿而起,被官兵逐向大海,勒令不准上岸,不准与岸上人通婚。
电白区古时为百越族人聚居地,南北朝和隋朝时,为俚人的活动中心。俚人的生活习性是“水行而山处”,日常居山洞,“巢居崖处,尽力农事”,也常下江、下海,“以船为车,以楫为马,往若飘风,去则难从”,谙熟水性。唐宋后,汉人自福建、粤北大量移入,俚汉同化,这些人“以舟楫为家,采海物为生”,形成了电白沿海一带的疍民。
在封建社会及民国时期,疍民被视为下等人。他们不准上岸定居,不许与陆上人通婚,不许入学读书,不准穿鞋着袜。有的虽准许在陆地定居,也只能于海滩上搭高脚木屋居住,俗称“疍家棚”。
新中国成立后,电白地方政府取消一切歧视疍民的陋规,并曾于水东、博贺相继成立水上人民公社,称疍民为水上居民。后又规划建设水上居民新村,原居住的海边高脚木屋相继全部拆除。水上居民与原陆上居民已基本同化,但一些特殊风俗习惯仍被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