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创艺】顺德甘竹滩之歌
  • 来源:云上岭南
  • 作者:卢兴强 李海廉
  • 发表时间:2022-04-30 18:26

原创作者:卢兴强

照片拍摄:李海廉

滚滚珠江从千里外的云贵高源穿桂入粤,冲过无数峡谷险滩,时而急湍奔腾,时而蜿蜒流淌。当经临顺德西部古朴之乡的龙江前面,突然被两个孤岛挡住,乡民称此为“担担夹”。主流绕过大岛直奔中山珠海,支流被小岛分割出来一个急湾转入甘竹滩,泻向勒流乡村三槽口流往番禺万顷沙。

甘竹滩入口处,河道狭窄,滩石奇耸,突兀嶙峋,两岸石壁陡峭,湍急的河水撞击礁石,常发出震耳欲聋巨响。尤其是洪水到来,远至几公里外的南坑、东头等村庄,也能听到阵阵轰隆之声。

滩上滩下自然形成水位落差,汛期平均近一米,潮水退时支流退潮比干流快速,落差也不少。故此,凡过往船只,如逆水而上,急流时须由岸上牵夫用缆索牵船上滩,或等待水流缓慢时才绕石而过,历史上曾发生过多起沉船灾难。

当地民间流传一首民谣:

“甘竹滩,食人滩,鬼门关。逆水怕船沉,顺水防船翻,雀鸟飞过要兜弯”。

一、会战甘滩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顺德县政府为了满足当时工农业生产发展用电的急需,以及确保航运来往畅通,更好巩固左、右滩两岸堤围安全,顺德人发扬敢为天下先敢想敢干实干精神,利用甘竹滩特定环境,经水利专家论证与小型试验可能,决心变水害为水利,动员全县力量,建设甘竹滩洪潮发电站。

县政府一声令下,全县十个人民公社出动近万名青壮年男女社员,组成水利建设施工队伍,于1970年冬,浩浩荡荡,开进甘竹滩两岸工地,安营扎寨,大干起来。

在建设工地上,统一指挥,分工合作,挑土筑壩,劈山爆石,开建节制船闸,水坭混凝灌注,设计机电安装,最后成功发电,船闸通航。

第一期工程是完成十台两百千瓦的机组安装、调试、并网成功,试水运行正式发电,以及新船闸安全通航;

第二期工程,是在滩下建电站,安装十二台两百五十千瓦机组。两期机组同时并网成功安全发电。

全部工程完成发电通航历时三年多时间,实行顺德人自行设计、制造、施工、安装,调动全县二十多间工厂协作完成。甘竹滩洪潮发电站于1978年荣获全国科技大会奖励。

2005年,时任佛山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陈云贤(左二),洪峰时检查甘竹滩洪潮发电站

二、发电通航

五十年前的“五一”国际劳动节,热火朝天的顺德县甘竹滩洪湖发电站工地,迎来了双喜临门的日子。

节前一天,是庆祝甘竹滩第一期工程顺利完成。

劳动节当天,是庆祝甘竹滩新船闸胜利通航,更为节后持续第二期工程破土动工再动员。

节日当天,风和日丽,万里无云。清晨,船闸两岸早就挤满观看的人群。几千名电站建设者以及当地群众,喜气洋洋地观看此险滩前所未有的盛事,心潮激动,兴奋异常。只见一艘艘大小船只,从滩下低水位处缓缓入闸,一百四十多米长、孔宽十二多米的船室,很快就被五百多吨船位挤满了。大家欣喜地目睹最后一艘五十吨货船进闸后,电动人字闸门慢慢合拢关闭。随即,上游闸门稳重地先开启几十公分门缝,顿时,内外一米多水位落差的西江水,在门缝中呼啸而出,哗啦鸣响,滚滚长流顷泻落下,船室内水位逐渐升高,水涨船高,不到半小时,闸内外水位持平,上游闸门轻易地全部开宽于两旁,船只先后顺利出闸了!一阵阵鞭炮声和欢呼喝彩声,鸣响于新闸上空,在上游闸外等候的船只,又有序地驶入船室,重新关闭上游闸,开启下游闸,放平内外水位,再全开下游闸门,船只陆续出闸驶向勒流方向汇入北江航道。新建的甘竹滩船闸,就是这样周以复始地承担着过滩航船安全出入的功能。

2005年洪峰过甘竹滩图

三、精神赓续

当年顺德人就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水利资源,在西江主航道与支流之间的甘竹滩,在一米左右落差的低水头情况下,栏灞筑闸建电站,创新制造水轮机发电,既解决泄洪排涝,又解决安全通航,化水害为水利。两期工程完成二十二台机组,年发电量达一千二百万度,解决当时全顺德县农业用电的百分之六十五。

1972年11月30日《光明日报》第二版以半版面篇幅刊登了广东省顺德县甘竹滩电站工程指挥部署名文章《低水头地区办电站的哲学》,在全国引起了极大影响。

船闸内,水静如镜

几十年过去了,弹指一挥间。历史进入新时代,随着核电站、大电网等新兴科技发展,甘竹滩洪潮发电站于2009年,完成了其水力发电历史任务,转为主要发挥防洪功能作用。而当年顺德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迎难而上敢为人先拚搏精神,科技创新团结合作精神,永远激励着人们奋发向前。

当年甘竹滩电站工程指挥部总指挥欧阳洪〈右四〉副总指挥廖荣初(左四)

与顺德政协委员们论道“甘竹滩精神”

2017年七一前夕,时任顺德区委组织部孙部长、时任龙江镇党委梁书记,以及有关机关单位、电站与左滩村等党员干部,举行“顺德区党员教育基地”的揭牌仪式。孙部长上前激动地向着环绕展览室内外的人们致词说:

甘竹滩发电站建于1971年,集结了当时全顺德县人民的智慧与力量,在物资和技术较为缺乏的艰苦年代,顺德的党员群众迎难而上,创出奇迹。经努力奋斗,团结合作,多次反复调试成功装配出“菊花型”车叶的单向贯流式水轮机,建成了当时全国发电水头最低的洪潮发电站,为顺德工农业发展作出贡献。

参观展览馆

image.png

迎来一批又一批来参观学习的人群

如今,洪潮发电站虽已完成历史使命,而顺德人敢想敢干的精神仍鼓舞着我们继续前进。甘竹滩电站不仅成为西江河上的一道风景线,还成为党员教育基地,基地内现存的建筑与设备、历史资料、工具实物等,无不激励着顺德的党员群众,继续传承和发扬前人的理想信念,敢于担当善作为,爱岗敬业求进取,再创辉煌。

六十年代龙江人民公社老书记冯守仁(右五)与锦屏诗社诗友参观甘竹滩展览馆

时任龙江镇党委书何春云(右三)为龙江镇委党校在甘竹滩电站揭幕

梁书记也发表讲话:

我们龙江镇党委和政府,要充分利用这个党员教育基地,继续征集实物,完善配套,丰富内涵,加大投入,进一步开展特色小镇建设,把党员教育工作搞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自此之后几年来,甘竹滩红色教育基地,迎来了一批又批到来参观学习的各地人群。特别是当年亲身经历热火朝天建设电站的人们,在展览室的图片资料中,激动地回味着消逝的青春岁月,极力寻找自已挥洒汗水的身影,深情地撫摸那些斑驳的实物展品,无限慨叹。

相关稿件
粤B2-20040141 新出网证(粤)字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10522
版权所有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