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梅江区肩一小学教导处副主任谢秀珠将客家文化元素融进剪纸艺术,呈现出独特的客家剪纸风采,2016年入选“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她本人成为“客家剪纸传承人”,在追寻美的路上,她用手剪出一个“世界”。
谢秀珠,首届梅州市工艺美术大师、梅州市优秀民间艺术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客家剪纸传承人、梅州市女美术家协会秘书长、梅州市民间工艺研究会常务理事。(来源:新快网)
自学剪纸,展现客家风采
“2007年同事搬新房,我用蜡光纸剪了几幅窗花给她做装饰,没想到效果还挺好,从此我也对剪纸产生了兴趣,开始自学。”讲到最初与剪纸的“亲密接触”,谢秀珠觉得很有意思。师范美术专业毕业的她美学功底扎实,她通过买书、看书和练习,逐步掌握了剪纸这门传统艺术。
“2012年区里举办表现家乡题材的比赛,我就想,我能不能把我们客家人那种围屋外劳作的场景通过剪纸再现出来?”谢秀珠说,客家人勤劳肯吃苦,她希望通过剪纸将这些美好的东西“留”下来。
谢秀珠最得意的作品是长达7米的《祝寿图》,它再现了客家人祝寿的真实场景,“那一年伯母70岁大寿,家里老少齐上阵,在祠堂内外忙活,年轻一辈觉得很新奇,因为很多东西他们都没见过。”后来,《祝寿图》获得2015年第八届广东省民间工艺精品展铜奖。
谢秀珠作品:《年年有鱼》。(来源:新快网)
教学法宝,剪纸与语文有机结合
“剪纸既是我的业余爱好,更是我赢得学生们喜爱、信任和尊重的‘法宝’。”谢秀珠说。
2020年4月到2021年6月底,谢秀珠到新疆喀什地区支教,在疏附县明德小学教语文。2020年5月,客家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谢秀珠剪纸工作室成立,吸收了30多名老师参与,“大部分是女老师,每周六下午学习剪纸。学生们则根据课时情况随机安排学习,他们都喜欢得不得了。”
支教期间,有一千多人参与学习剪纸,“尤其是将学习汉字与剪纸结合起来,效果非常好,疏附县教育局也将我的客家剪纸向全县推广”。
支教期间的工作强度不小,但谢秀珠仍坚持利用课余时间自掏腰包教授剪纸艺术,“我们援疆老师每天有50元伙食费,只要当天有活动,我就花上3块钱买一个馕吃一天,另外的47元全部用来买剪纸材料给学生使用,学生们挺感动的。”她说。
谢秀珠作品:《丰收》。(来源:新快网)
柔善美的表达,坚持最为重要
在谢秀珠看来,女性的温柔、细腻、果敢,都可以通过手工艺品表达出来,同时(剪纸)也是个人自我修养的表现。“现在女性早已不止‘半边天’,世间的一切美好都可能出自女性的指尖,(剪纸)是柔、善、美的多重体现。”她认为学剪纸“坚持”非常重要,需要不断练习精进。
同时她认为女性要想通过手工艺创业不是一件易事,因为其商品化程度不高,“需要政府多提供正规的培训机会,也需要坚强的经济支持作为后盾”。
2021年广东省妇女手工创业创新大赛
从事手工设计、制作和服务的个人和团队均可参赛,参赛项目的创始人或主要负责人须为女性。
大赛采用在线报名方式,个人、团队或企业均可登录官方报名网站注册账号并在线报名。
网址:http://www.dwqtac.com
报名截止时间:2021年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