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家》:讲述20名优秀共产党人的家风故事
  • 来源:惠州日报
  • 发表时间:2021-03-07 10:41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共同约定的价值准则。好的家风,能赋予人向善向上的精神力量,助益我们在工作和事业上取得更大的成绩。回眸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党风和家风建设始终贯穿其中。无论是革命领袖还是普通党员干部,他们既时时讲党性,也处处守家风,用自己清正廉洁的言行,彰显了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这本《齐家:中国共产党人的家风》,讲述了20名优秀共产党人的家风故事,对于以家风正面引导促进社会风气、正民风,传承红色文化基因,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齐家:中国共产党人的家风》。(来源:广西人民出版社)


动人华章谱写家国情怀


作为一本家风普及读物,全书在诠释何为优秀家风的同时,通过对这些优秀共产党人心灵世界的揭示,剖析了好家风对于工作事业、家庭个人的深刻影响,并以“人民至上”的宏大主旨,道出了我党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之时,亦十分注重家风引领的内在原因。


这些优秀共产党人,有党和国家的第一、第二代领导人,有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辈,有隐姓埋名投身国防事业的科学家,有带领群众摆脱穷困面貌的模范党员。不管是身处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他们始终不忘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不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他们都能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吃苦在前,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宽广襟怀,努力践行着入党时的铮铮誓言。这些优秀共产党人,是工作中讲党性、生活中守家风的模范代表,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一种炽热的家国情怀。


作者立足于质朴的“人民性”书写,力求用平民化的视角,把这些优秀共产党人忠诚爱国、节俭持家、严于律己的优良品质,与他们无限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崇高追求相契合,用朴实无华的文笔,写下了他们动人的华章。


催生共产党人强大的内生动力


作者在讲述这些家风故事的时候,不是满足于就事论事,简单地堆砌史料,而是通过他们情感的律动、境界的拓展、思想的升华,在有血有肉的描述中,生动展现出这些优秀共产党人在重家风、严家风、传家风中的感人形象。比如,在讲述毛泽东的家风故事时,作者一方面突出他的高瞻远瞩,另一方面又把他当成普通人来倾情摹写。当毛泽东听闻阔别了19年的儿子毛岸英回到延安后,第一件事就是让他脱下洋装,换上布衣,到陕北贫瘠的农村当农民,拜农民为师。而对于儿子吃“中灶”,他更是严厉地予以批评,要求毛岸英与普通战士一起吃大灶。与此同时,毛泽东还时常教导自己的儿女要“夹起尾巴做人”,时刻不忘自己是人民群众中的一位。这些细节性的描写,读来让人油生敬意。再如,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特地为亲属制订了十条家规,告诫亲属要摒弃特权思想,任何时候都不能搞特殊化。他把过“亲属关”看得很重要,曾说:“对亲属,到底是你影响他还是他影响你?一个领导干部首先要回答和解决这个问题。如果解决得不好,你不能影响他,他倒可能影响你。”振聋发聩的警示之语,鲜明地展现出周恩来“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崇高品格。又如,在介绍福建省东山县原县委书记谷文昌的家风轶事时,作者就以谷文昌分管林业,却拒绝女儿想通过他利用职权,买木材做家具之事,凸显了谷文昌一心为公的坦荡襟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评价的那样,谷文昌是“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四有”县委书记的典范。谷文昌用实际行动教育子女,“把腰板挺直,把手洗净”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为我们树立起了风清气正的道德标杆。

20名优秀共产党人的家风故事,尽管所处的时代不同,但都以深切的用意,在学习立志、律己修身、尽孝尽责、艰苦朴素、忠于党爱国方面,为我们传承廉政文化,赓续红色家风,耸立起了一座巍然不倒的精神丰碑。优良的家风,不仅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把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置于首位的根本价值取向、终生追求真善美的高尚品格,而且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灵魂深处的信仰力量,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和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任何时候都是一面旗帜、一个标杆、一盏明灯,是引领和激励全体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奋发有为的强大内生动力。

相关稿件
粤B2-20040141 新出网证(粤)字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10522
版权所有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