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磊 通讯员 董芳
12月11日上午,由广东人民出版社主办的《岭南文库》三十周年学术座谈会在广州举行。
省出版集团董事长谭君铁等领导出席座谈会,岑桑、张荣芳、陈永正、李吉奎等近50名专家学者参加活动。
座谈会上,与会领导和专家学者充分肯定了《岭南文库》三十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回顾总结了《岭南文库》三十年来的奋斗经历和经验,并对《岭南文库》未来的发展建言献策。
活动现场还颇具创意地准备了一个红色的生日蛋糕,庆祝《岭南文库》三十周年。今年95岁的岑桑老先生带着笑意郑重地切下了第一刀,仪式感满满。
作为《岭南文库》的执行主编,岑桑在现场回顾了三十年前接到《岭南文库》任务时的三个愿景:
第一,能够用三百个选题来从各个角度展示《岭南文库》的博大、辉煌;第二,希望能够推出一批高质量的著作,来证明岭南文化是实体的存在;第三,把整个岭南文化的版图做一次全面的思考。
“目前这三个愿景可以说基本上看到它的身影了。”岑桑表示,1991年,《岭南文库》出版工程正式启动。至今,《岭南文库》已出版155 种,其普及丛书《岭南文化知识书系》已出版228种,合共出版383种。
国内许多著名学者,如季羡林、邢贲思、张岱年、李学勤、丁守和等,都对《岭南文库》给予好评。丛书于1997年荣获第三届“国家图书奖”。
历年来,丛书的单本著作40余种分别获得各种奖项,其中多为省、部级的奖项。
这近400种著述从各方面反映了岭南文化的基本面貌,论述了岭南文化的基本内涵,勾勒出作为一个地域文化实体的岭南文化的清晰形态,雄辩地说明了源远流长的岭南文化的厚重和辉煌,被誉为“岭南文化的百科全书”。
“所谓‘致广大而尽精微’,《岭南文库》包含的面很广大,有很大的文献价值,以后几百年、上千年,人家都会看它。”
在学者陈永正看来,《岭南文库》这部地域性的百科全书,具有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以后研究岭南有关方面的东西都要看这本书。
作为研究岭南文化的学者,陈永正至今已在有7种书列入《岭南文库》。他认为,对于30年前一些中青年学者来说,《岭南文库》是一个成长的园地,现在不少已成为各个方面的学术骨干人物,今天依旧有不少青年学者参与进来。
陈永正还发现,在二三十年前很多研究岭南文化的都是本土的学者,这一二十年来,很多外地入粤的学者也来研究,而且研究很深刻,“这就说明我们岭南文化有了很多的外地来的入粤学者参与,这是非常重要的。”
在学者林岗看来,一代又一代学者投身《岭南文库》的写作,实际上就是一种文化传承,当中一代一代往下传的东西,构成了今天的《岭南文库》,构成了一种活的精神。
学者陈俊南认为《岭南文库》走过三十年,凭的是“坚嘢”精神——坚信、坚持、坚守。
“我们坚信岭南是有文化的,有这个自信才有这个感情,再挖掘它,再整理它。而且坚信岭南出版人和专家学者是有能力来建一座《岭南文库》的。也坚信广东的各级领导会支持《岭南文库》。”
《岭南文库》执行副主编陈海烈介绍了《岭南文库》下一步的工作方向:
第一,将加大原创性的学术出版,拟策划一批原创性的学术著作。比如黄埔军校历史、广东现当代革命史、岭南建筑史、广东农业史、广东交通史等。
第二,加强馆藏文献整理校点和注释点评成果的出版,重点编辑出版好岭南笔记丛刊、名家别集、地区文粹等。
第三,把广罗深挖岭南民间珍稀文献、重要非遗、各类有特色的民歌民谣、说唱文学、竹枝词等,纳入岭南文化出版范围,增强岭南地区民众对本土文化的自信。
第四,修订出版《岭南文化知识书系》的部分品种,广泛普及岭南文化知识,编撰出版一套普及岭南各科文化知识、群众喜闻乐见的通俗读物。
第五,策划道光年间《广东通志》的出版。清代阮元主修的道光年间的《广东通志》,内容十分丰富,对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岭南文库】
《岭南文库》是全国第一部地域性大型文库,开地方文库之先河,全面反映了岭南的历史、地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文史、文物考古、民族、宗教、风俗、人物、自然资源、工农业、专门史等方面内容。
丛书的选题涵盖有关岭南的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主要出版海内外学术界在各方面研究岭南的具有较高水平的著作。
同时有选择地收录历史上有关岭南历史文化的名著(包括翻译著作)、若干岭南古籍文献,逐渐积累成为研究岭南的不可或缺的知识库、资料库,在中华文化宝库中占重要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