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吴瑕 陈秋明
图、视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秋明
这是一座耐人寻味的城市。
广州之“味”,醇厚隽永、层次丰富。这里是举世闻名的美食之都,这里孕育出市井与时尚和谐交融的生活方式,这里充满包容开放的温暖气息,这里密布着承载千年记忆的老建筑……
在广州,如果你问时间去哪儿了,或许这些老建筑会给你答案。
越秀山上的五羊石雕沐浴在霞光中,口衔“一茎六出”的谷穗
作为土生土长的广州仔,记者打小就喜欢在大街小巷中穿梭,走过一座座寺庙,遇过一间间祠堂,路过一面面旧墙,叩过一扇扇老门,在光影下,捕捉这座城的独有韵味,定格老广们的共同记忆。
陈家祠里的一扇门
建城2000多年,广州建筑在历代匠师们手中打磨出独特的岭南韵味。这韵味,在书香漫溢的古祠书院中,在香火长盛的庙宇道观里,也在人潮如织的洋楼教堂前。
中山纪念堂是广州人民和海外华侨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集资兴建的,如今已90岁了
古祠书院
许多人对广府古建筑的第一印象或许就来自陈家祠。作为“岭南建筑艺术的明珠”,身处老西关核心的陈家祠以恢宏与精美闻名于世。她的每一块木雕、每一个陶塑、每一幅壁画都值得驻足品味,它们用不同的质地、色彩、形态,雕刻出同样惊艳的艺术之美,表达着一脉相承的广府情结。
陈家祠以三雕(木雕、石雕、砖雕)、二塑(陶塑、灰塑)、铁铸(铁画)和彩绘艺术(壁画)著称,集岭南历代建筑艺术之大成
作为曾经的陈氏书院,文气和书香与生俱来,120多年来,多少学子在此开笔启蒙、求学探真,多少名师在此授业传道,与古朴雅致的玉喦书院、青云书院、万木草堂等古书院一道书写着广州尊师重教的人文脉络。
玉喦书院位于黄埔区萝峰山麓,始建于南宋年间。书院得名于南宋大臣钟玉喦,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是广州现存最早的古书院
记者儿时关于古建筑的记忆来自广州荔枝湾文塔。她的外观酷似一支笔尖向上的毛笔,虽看似简朴不起眼,却是供奉文曲星的功名塔。那时的文塔被包围在一个木材仓库中间, 塔尖曾被雷电击中,穿了个大洞,但孩子们在文塔爬上爬下、“不学无术”的时光却无比欢乐。
荔枝湾文塔为明清建筑风格,高13米,周围本是河涌遍布,如今成十里通衢的花街
番禺学宫(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外的红墙。这里清代以前为番禺县县学和祭祀孔子的文庙
庙宇道观
广州自古便有开放包容的城市气质,佛教、道教等诸种文化与本地文化相互接纳融合,因而也留下了数量可观、底蕴深厚的古刹道观,承载着俗世人间的香火气。
光孝寺是岭南年代最古、规模最大的古刹。相传禅宗六祖慧能著名的“幡动”“风动”“此乃心动”之辩即在此发生
其中,“五仙骑羊赠稻穗”的美好传说不仅让广州收获“羊城”“穗”的别称,也留下了惠福西路的一座五仙观。据说这里便是五位仙人降临之地,后人在此修观纪念。
五仙观内的禁钟楼,始建于明朝,建造时间比镇海楼早7年,被誉为“岭南第一楼”
而在广州旧中轴线上,闻名遐迩的庙宇道观更为集中。光孝寺、六榕寺、大佛寺、都城隍庙等散布其间,她们历经千百年风雨屹立不倒,静观广府人世代悲欢。
六榕寺里的花塔。六榕寺已有1400多年历史,原名长寿寺,相传苏轼曾来寺游览,见寺内有老榕六株,欣然题书“六榕”二字,后人遂称为六榕寺
大佛寺始建于南汉,清代仿京师官庙制式,兼具岭南地方风格重建殿宇
广州城隍庙始建于明朝,是明清时期岭南地区最大、最雄伟的城隍庙
南海神庙坐落于黄埔区庙头村,已有1400多年历史,是中国历代皇帝祭海的场所,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之一
洋楼教堂
广州古建筑的独有韵味还与近代“舶来品”分不开,中西兼容的骑楼、老洋楼、西洋教堂就是其中一道与众不同的风景线。
曾经的“广州第一高楼”爱群大厦,1937年落成开业,在当时执旅馆业之牛耳,是一座典型的骑楼建筑
万福路与文德路交界的老洋楼
西洋教堂以高耸削瘦的哥特式风格矗立繁华热闹之地,陪伴广州人迎接八方来客。而最负盛名的当属位于一德路的石室圣心大教堂,她的宏伟和全石结构最为人所称道。由于教堂的全部墙壁和柱子都是用花岗岩石砌造,又被广州街坊称为“石室”。
石室圣心大教堂
沙面的露德圣母堂
这些老建筑如同温暖静默的长者,陪伴着一代代广州人成长;而人们也始终以敬畏之心呵护善待这一城“老宝贝”。
这份情缘,值得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