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玉霞
日前,“以湾区智核·创价值无限”广州国际科技创新城发展论坛暨广州大学城智慧谷开园活动在广州举办。
广州大学城智慧谷位于广州国际科技创新城南岸核心区,由碧桂园携手思科两家世界500强企业联合打造,项目由碧桂园方开发建设,总投资额约160亿元。项目自2017年动工以来已建设五年,产业氛围日益浓厚,10月30日迎来了正式开园的重要时刻。
该一期A地块总建筑面积约90万平方米,涵盖办公、商业、酒店、人才公寓、配套住宅等多元业态,聚焦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生物医药、智能建造、现代服务业等五大核心产业,面向全球招商。
活动上,“国家现代服务业国际创新园”“广东省重点建设项目”成功揭牌。据介绍,园区成功引入商标品牌培育指导站,并成功认定为5G应用产业基地,河南设研院、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广州先进数通、韩国LS集团等一批优质企业集中签约落户。
国内权威规划和经济学领域专家、企业代表也在当天齐聚一堂,就广州国际科技创新城板块和广州大学城智慧谷在当前大格局和大趋势下面临的新机遇进行探讨,并建言献策。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广东省创新战略研究会会长陈广汉认为未来将由数字经济引领,大学城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抢占智能化制高点:一是打造一流创新环境,二是瞄准产业发展关键环节,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三是创新科研体制,打造官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平台;四是吸引国际一流科技人才和科研机构。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董事长、院长邱衍庆认为,未来大学城的发展一是要借鉴国际经验,在大学周边提供从为中小微初创企业服务的孵化器到为科创龙头服务的大地块等全链条的空间产品;二是创新需要合作,充分把握走廊区位和关键枢纽界面空间,实现快速联通知识城、科学城的创新走廊;三是重点关注基础性公共服务设施,提升人居生活品质。
广州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孙延明认为广州国际科技创新城优势是工程师红利。“从‘智核’的角度,首先是要有‘人’。第二是要有基地、团队,并且与产业结合起来,能够实现转化。此外是需要孵化产业。”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黄慧明认为,智慧园区建设有三个重要条件:一是交通,二是创新环境,三是政策的引导性如金融创新等。
本次活动是广州大学城智慧谷开发建设、招商运营成绩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是广州国际科技创新城提振信心、推进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