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视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曹月 高焓
悠悠古桥,葱葱古树,依依古祠堂,交互辉映,惊艳了她2000多年的时光。佛山顺德勒流龙眼村,古称“龙渚”,其历史最早追溯到汉代以前,是名副其实的千年古村,尤以祠堂最见特色。
据村中长者回忆,龙眼历代建有祠堂数十座,其中吕氏宗祠二十余座,梁氏宗祠二十八座,还有周、杨、麦、李、陆、余等姓氏宗祠多座。村内的梁氏大宗祠、吕氏大宗祠更是见证了龙眼几百年来的风云沧桑。
由梁永泰及其团队修缮在勒流有一位60多岁的岭南传统建筑灰塑手艺人梁永泰,他50年如一日,以匠心打造品质,用手中的灰刀在顺德古建筑的墙面屋顶上,向世人展示了灰塑艺术之美,也刻画出自己对中华传统技艺的坚守和热爱。
刻苦钻研岭南建筑雕塑
沾上灰浆的灰刀如作画一般在墙上笔走龙蛇,手法简洁,线条粗劲,短短几分钟,一棵冒出新枝和细叶的古树立体地呈现在墙上。这种技艺叫做灰塑,是岭南地区的传统雕塑艺术。岭南建筑雕塑手工艺人梁永泰已在此钻研了五十年。今年63岁的梁永泰,已有50年铸造经验,是第四代建筑工匠手工艺传承人。当年出于家庭困难,为了补贴家用,为势所迫之下,13岁的梁永泰便辍学跟着师傅学手工艺,与灰塑结下不解之缘。
与其他建筑工种不同,灰塑多要求手工制作,要在户外高空作业,不仅日晒雨淋,条件艰苦,而且耗时很长。在湿热高温的岭南地区,屋顶就是灰塑匠人的工作室,首先考验的就是工艺人的坚持,虽然十分辛苦,但梁永泰从未想过放弃,凭借着精良的制作工艺和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梁永泰的作品不断受到好评,几十年来,他参与古建筑的修复不胜枚举,龙眼村的梁氏大宗祠与吕氏大宗祠等等都是他的得意之作。
匠心打造品质,用心才能出好作品“策划构思,方案选定,选位置,出题材,告诉我构思以后,我出提纲审定,不用参考任何材料,我就能做出来。人物,背景,亭台楼阁,这些是点缀配套。”在梁永泰看来,灰塑以艺术的形式,向世人传达着中国传统文化和丰富多彩的地域风情,不仅把历史,神话,民俗,文学和哲学等融为一体,更把传统文化与审美标准巧妙地结合起来,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在龙眼村中的旧巷里,有一幅于民国七年的鹦鹉石榴树图,由于时间过久,原本的部分已经破损严重,完全判断不出鹦鹉的位置,导致复原难度大。但是梁永泰没有因此而失去对其复原的信心,慢慢地用刷子轻刷细找,终于找到鹦鹉的爪子并确定好位置。为了将鹦鹉石榴树图中的太湖石多孔相通的特点展现出来,在鹦鹉轮廓出来后,梁永泰用手指指尖和指甲勾勒出孔洞细节,并用铜线固定石洞位置,多次用清水冲洗石灰,最终才顺利完成这幅作品。
“我性格就是很奇怪。因为我不喜欢被束缚,喜欢挑战高难度工程,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一个工程需要非常多的步骤去实现,包括策划、构思、方案、审定、选位置、出题材、分位置等。梁永泰告诉记者,做灰塑每一步都需要很专注,沉住心去感受,用心才能出好作品。承载人文记忆,重塑传统建筑荣光目前,面对这种高难度的民间手工艺术,没有年轻人愿意去接触灰塑,梁永泰直言大部分年轻人因为怕辛苦对手指皮肤比较大的伤害,再者现代技术机械化磨具会慢慢取代手工艺。现在很多手工艺人不会用手指去勾线,但是手指能更好地区分石灰的密度,硬度和质量。
梁永泰还很巧妙独创利用皮肤表面油脂来保护手指防止风干爆裂。在梁永泰50年的从业经历中,始终保持着对手工制作的执着。他认为,只有用手工制作的作品才更有人的“温度”,也比机械制作的作品更有观赏价值与收藏价值。也正如此,每一个手工作品对他而言都是独一无二的。
然而当下灰塑工艺的传承状况并不理想,梁永泰希望社会能成立与古建筑相关的组织,并以此带动更多人关注学习古建筑工艺。他直言,“希望能通过自身的灰塑技艺,重塑传统建筑的荣光,承载起这一方水土的人文记忆。当然希望更多人关注岭南灰塑文化,让更多年轻人加入手工艺的行列,”
记者手记
采访中,梁永泰带我们走进“灰塑”的世界,“灰塑”仿佛是屋脊上的岭南心灵史,通过它可以穿越时空与先人对话。它是肃穆古祠黛青眉间的一抹亮色,它是隐藏在中国传统符号学背后的家族记忆,它是凝固的戏台,是不言的合唱......它就是灰塑。灰塑的名字虽看似平淡灰暗,但它却是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它更承载住几百年岭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一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灰塑不断吸取传统文化的精髓,把人们喜闻乐见的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戏曲人物、祥禽瑞兽、花卉果木、器皿法宝以及象征意义的几何文字等题材融入作品之中,除了装饰意义之外,每一幅灰塑作品其实都蕴藏着典故玄机,有一套完整的符号象征系统。比如梁氏大宗祠用鳌鱼等形象,是因为这一建筑原本是作为书院使用,希冀梁氏后人能“独占鳌头”。懂行的人看了这些灰塑图案,就能知道屋主表达的心愿,像是穿越时空与先人对话。
梁氏发新枝兰桂腾芳长茂盛,祠堂开广宇棠棣竞秀永昌隆。”走近梁氏大宗祠的大门前,一副对联首先映入眼帘。子孙发达,谓之兰桂腾芳。兄弟间互相友爱,都有才华和本领,谓之棠棣竞秀。
做灰塑不仅要懂建筑还要懂当地风土人情,相信梁永泰50年如一日的“工匠精神”也会感染到更多年轻人,对于工匠精神,梁永泰表示,需要专注、坚持一样东西,古建筑本来就是留芳百世,需要传承下去,不要让这种几千年的文化,在短短某个时间段,某个社会变迁而毁灭掉。他认为,这些文化通过这么多个朝代都能保存到现在,更要用心专注去传承传统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