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记者在河源市龙川县田心镇田心村见到农村科技特派员徐民俊,他正在华滢智慧农场鱼塘里取水样检测。“虽然天气持续干旱,这鱼塘水质不错,当然,具体参数待检测后才能知晓。”来自华南农业大学的徐民俊,专业就是水产养殖。“有了专家的‘保票’,可以把心放到肚子里了。”农场负责人杨权很是开心。
华南农业大学副教授徐民俊在取水样。(摄影:张涛)
河源市科技局社会发展与农村科技科科长伍文彬介绍说,截至目前,河源市面向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科研院所征集备案市级农村科技特派员近1000名,其中来自华南农业大学、仲恺农业工程技术学院、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等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占80%以上,为推动河源市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人才支撑。
人才“下沉”精准匹配产业
面积达120亩的鱼塘水面,鱼跃人欢,尤其是池中池高密度圈养池里,草鱼长势喜人。在专家团队的帮扶下,目前,华滢智慧农场池中池高密度圈养、陆基桶高密度圈养两种先进的养殖项目建设,已进入技术调试阶段,不久可投入生产。“这两种养殖项目摆脱了靠天养殖的局面,通过大棚、调温等构建出适合当地的养殖模式,且投资少、见效快,比集装箱养殖投资要小很多。”徐民俊说,下一步将发展自动投喂料、自动检测水质,且自动收集水产养殖参数,自动对养殖环境进行评判,出现异常情况会报警提醒。条件成熟时,将在整个龙川县推广这种养殖模式。
据悉,从2021年开始,河源市组织开展了“千名科技专家进千村”活动,以科技人才为主体、以科技成果为纽带,选派农技专家服务乡村,将人才优势和先进理念、技术、信息、经验等转化为全市乡村振兴的内生动能。近两年,广大农村科技特派员通过科技项目实施或技术成果交易方式,在河源市先后转化科技成果30多项,建设成果示范基地26个,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
科技下乡注重“适销对路”
“这块土地虽然撂荒,但土质不错,肥力也还可以。”在龙川县田心镇田东村甘杏里自然村,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李坤用手捏了捏手中的新鲜泥土说。李坤与多位农村科技特派员一道深入塔峰村、田东村撂荒地取土采样,为发展甜玉米产业做准备。
农村科技特派员在田东村取土采样。(摄影:张涛)
科技人才下乡,越沾“土味”才能越有作为。自河源市农村科技特派员龙川田心镇工作站挂牌成立后,该站积极联合驻田心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开展科技下乡,助力当地乡村振兴。田东村村支书杨纪文说,这种科技下乡“适销对路”,他们很欢迎,对借助地处霍山脚下的优势发展甜玉米很有信心。
据河源市科技局提供的相关数据显示,近两年来,广大农村科技特派员深入河源市农业企业、农村基层或通过网络远程视频方式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指导等服务100多场次,培训服务农户约3万人次,对接服务农业企业等农业经营主体100多家,推广农业新品种35个、新技术42项,解决农业生产技术难题25项,服务涉及种植业、养殖业、生物技术、食品加工、农业机械化、市场营销等多个领域和果蔬、畜牧、水稻等多个产业。
“三库一平台”助力乡村振兴
为创新农村科技特派员对接服务模式,确保农村科技特派员与“三农”技术需求精准对接,河源市专门建设了农村科技特派员“三库一平台”,即农村科技特派员库、现代农业技术成果库、现代农业发展技术需求库,以及农村科技特派员服务“三农”管理平台,构建科技特派员的服务监管及绩效评价的数字化体系。
伍文彬介绍,目前河源市已构建了有效支撑乡村振兴的科技创新与服务体系,强化农村科技特派员在农业生产、农村生活、乡村生态中的创新引领和支撑作用。接下来,河源市科技局将加快完善农村科技特派员“三库一平台”对接服务功能,鼓励引导更多的人才、技术、成果等创新资源向河源市“三农”聚集,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助力河源市乡村振兴。目前,河源市科技局正抓紧完善扩充“三库”数据,完善动态采集、审核入库、分类查询、智能匹配、跟踪出库等功能,确保农村科技特派员与农村基层技术需求高效精准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