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地处我国南部沿海地区,气候温润,降水充沛。这里有高山密林,也有溪涧岩壑;有沃野平原,也有海滨湿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丰美富足的物产资源。
南越王墓后藏室出土了各种饮食器具和食物残骸。(来源:南越王博物院)
秦汉时期,岭南地区的社会生产力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农业发展迅速,因此饮食资源较此前得到了更大程度的开发,这为岭南饮食文化的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
此时,岭南人民已经开始运用水濡、火烹、烘烤、曝晒、烟熏、风干、冰镇、盐腌、发酵等多种手段烹饪美味佳肴。诸般珍馐美馔虽早已烟消云散,但通过考古发掘出土的各类饮食器具和相关遗迹,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岭南地区极具特色而又丰富多元的饮食文化内涵。
南越王墓出土铜烤炉。(来源:南越王博物院)
岭南地区极为丰富的物产资源为人们提供了多元的饮食选择,进而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区域饮食文化传统。
从考古发现来看,秦汉时期岭南人的饮食资源极为丰富,这里的农作物品类繁多,渔猎资源也应有尽有。除水稻外,考古出土的农作物还有黍、粟、菽等,而人工栽培的瓜果,亦发现不少种类,如以荔枝、杨梅为代表的岭南佳果一直享誉至今。
岭南人对肉食资源的开发利用颇为充分,除牛、猪、羊、鸡外,鱼、虾、蟹、贝、飞禽走兽、蛇虫鼠蚁等都曾被当作岭南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禾花雀残骨。(来源:南越王博物院)
花龟残骨。(来源:南越王博物院)
近年来,广州地区考古发现了大量秦汉时期的饮食文化器具,包括青铜、玉石、陶瓷、漆木等各种材质,品类丰富,造型各异,功能不一。
这些饮食器具不仅是古代岭南人满足日常饮食生活的必需品,还是举行宴享、婚姻、祭祀等礼仪活动的必备用具,因此被赋予了浓郁的社会文化属性,承载着古代礼仪、文化、历史、信仰、审美、风俗、工艺等丰富的精神内涵,甚至可以看作代表古代岭南人身份、等级、地位的标识物。
同时,这些饮食器具对于了解古代岭南人的日常饮食结构、风俗习惯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铜钫。(来源:南越王博物院)
铜挂钩。(来源:南越王博物院)
8月10日至11月9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汉二陵博物馆)、南越王宫博物馆协办的“海宇攸同——广州秦汉考古成果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
展览展出了大量秦汉时期广州地区的饮食器具和食物标本,集中体现了“食在广州两千年”的悠久历史。
“海宇攸同——广州秦汉考古成果展”海报。(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
来源: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南越王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