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惦记着贫困地区的乡亲,乡亲们一天不脱贫,我就一天放不下心来。”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来到连江口镇连樟村,看到村里百姓生活越过越红火,总书记动情地说。
6月29日,省委办公厅-恒健控股公司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进驻清远市英德市连江口镇,当天就到了连樟村。如今的连樟村,产业发展、环境优美,村民的生活比当年更红火了。
“总书记说‘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对于总书记交付我们的光荣使命,我们时时刻刻牢记在心,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工作队队长黄江波说。为了描绘连江口乡村振兴的“蓝图”,队员们这一个多月来行走在田间地头,走遍了几乎每一个村庄。
在乡村振兴的新赛道上,一群心怀理想的人选择住进村里,在田野里开始奔跑。
特别的“开伙饭”
“一、二,抬稳咯!”
7月29日,顶着正午的酷热,驻镇工作队的几名队员正费力地将新买来的床垫抬到二楼的卧室。大半天的忙碌下来,队员的衣服都被汗水浸湿了。
7月29日,距离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来到清远英德市连江口镇过去了整整一个月。这一天,工作队住地正式搬到了距离镇区几公里的城樟社区粗石坑村里。
“其实按照驻镇工作的要求,工作队住在镇区是没问题的,但大家都觉得住在村里有助于将扶村工作做实一些。和村民住在一起,和他们一起生活,更能了解他们真正的想法,也能在最基层一线锤炼我们的队伍。”当工作队队长黄江波向队员说起“住村”的想法时,队员们却令他意外地都很支持。
经过几番选址,工作队最终把落脚点选在粗石坑村一处两层半村民的空置房里,这里三面环山,仅有一条县道通往镇区。房前面是几亩农田,种植着水稻、玉米和各种蔬菜,一条小河从农田中间流过;楼房后面,沿着山势长着一片茂密的竹林,看着十分清爽。
楼房的主人叫王学传,是粗石坑村当地的村民。当工作队找到王学传,提出要租用他的屋子时,他有些出乎意料。“村里之前也来过很多次工作队,像这样愿意长住在我们这里的,我是头一回见。”直到去年,王学传和他的三个兄弟都还住在泥土砖石结构的老房子里。在当地“三清三拆”政策的帮助下,四兄弟终于拆掉了旧房子,盖上了新屋。
而这次工作队的到来,又让他们的生活变了样。前几天,工作队带着供电部门,整修了村里老化的电缆,还打算对村里的网络信号进行“升级”;原本空荡荡的房子里,堆满了队员运来的旧桌椅、床垫、文件柜……
忙碌到了下午,每个房间的家具都布置好了。工作队自掏腰包做东,请王学传一家人一起吃了顿“开伙饭”,当作搬入新家的纪念。
房东亲手宰杀了家中的一只土鸡,用柴火大灶翻炒起来,再炒上几样本地产的时蔬。很快,工作队的新住地飘起了饭菜的香气。
这一顿开伙饭吃得宾主尽欢。席间,工作队的成员谈论起未来三年的种种规划,以及即将开始的“住村”新生活。有队员笑言,要在村前留一小块地给大家耕种,等以后找专家做合理的规划,还可以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乡村振兴梦,就从眼前的这几亩地开始!”
王学传今天也非常高兴,他的两个孩子常年在外地打工,除了过年,家中很少有现在这般热闹。他曾经不太相信这些“城里来的”人会跟自己的生活有太多交集,如今,他有点期待未来的好日子了。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是邻居了。很多东西我们不懂呢,您要多指导我们。”在饭桌上,队长黄江波紧握住王学传的手。而让记者感到意外的,就是在这顿开伙饭地饭桌上,队长宣布了工作队工作日“禁酒令”。“过去的一个月我们滴酒未沾,未来的三年我们同样要慎终如始。”
连江口的“产业蓝图”
实现乡村振兴梦,住在村里仅仅是开头一步。队长黄江波说,还是要多走、多看、多想,“只有对连江口镇有了深入的认识,才能规划未来的蓝图。只有牢牢地扎根这里、深深地爱上这里,蓝图才有可能变成现实。”
连江口镇位于英德市南部,距市区25公里,距广州115公里,地处北江、连江交汇处,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东高西低。据史料记载,连江口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连江口镇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远近闻名的北江小三峡之一的浈阳峡,因带有神奇色彩又名盲仔峡,此峡险峻秀丽,以其“古、秀、奇、险、幻”而名扬千古,历代游人为它吟诗作赋,写下不少传世的诗篇。如今,每逢节假日自发结伴慕名而来的游客更是络绎不绝,旅游业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连江口镇劳力资源也十分丰富。飞来峡水利枢纽的建设,给该镇带来一万多的移民,这些移民因耕地大部分受淹而成为剩余劳力。
优异的自然和人文禀赋,是发展产业的前提。在一份中投大数据提供的《连江口镇投资环境评估分析报告》中,连江口镇的投资环境总体评分在清远市的81个乡镇中排在第3名,处于第一梯队。
这一个多月来,广东恒健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派出队员蔡炯福和其他队员一样,走遍了连江口镇几乎所有的村庄。连江口镇被北江、连江分隔成为东、西、北三个部分,一些偏远的自然村,距离镇区居然要两个小时的车程。工作日里,除了和村镇干部、村民调研、交流外,很多时间都是在山路上颠簸度过。“有一次车在深山里开没油了,还是村民给我们送来塑料瓶装的汽油,解了燃眉之急。”
连江口镇山地、水域面积较多,不少地方还在生态保护的红线内,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连江口镇的产业发展不足,土地资源小、散分布。所以接下来如何用好“三块地”的改革非常重要、非常迫切。
靠山吃山,连江口有约7.8万亩的竹林,盛产一种鲜嫩肉厚、口感独特的麻竹笋。每年6-8月,从山上收获麻竹笋后运到村里或镇上的收购点贩卖,成了不少村民在种田之外最主要的经济来源,运气好的话,村民一天卖竹笋能收获百来块钱。
近日,一个新的产业就要落户连樟村了。在工作队的努力下,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林青山研究员,阳江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禾虫养殖专家陈兴汉博士已经在连樟村着手打造“高端丝苗米+禾虫”绿色生态高效种养模式示范点。“如果我们试种成功,既可以保证粮食增产,又可以带动农民大幅增收,这是一个双赢的选择。”谈起禾虫,工作队员李剑辉眼中充满着期待。
将使命传承 让梦想成真
连樟村,驻镇工作队来到连江口镇的第一站。相比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来考察时,如今的连樟村有了新的飞跃。
连樟村村口村民陆秀媚的摊位上,红茶、本地枝叶、山柑皮、笋干摆得满满当当。摊位上最热销的,是用当地蜂蜜制作的冰粉,吃起来十分清甜。陆秀媚曾经在外地做童装生意,随着家乡产业的兴旺,越来越多的连樟村人选择返乡发展。
在收听完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后,工作队又再次访问了连樟村曾经的贫困户陆奕和。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连樟村考察时,曾与陆奕和亲切交谈,详细了解他的家庭情况。“总书记拉着我的手,亲切询问现在的政策怎么样,房子是什么时候建的,家庭收入怎么样。”对于习近平总书记关切的话语,陆奕和至今还记忆犹新。
近年来,村口的连樟客厅、村党群服务中心、观光茶室、碧道等项目相继建成;乡村振兴学院、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英红九号茶叶种植等13个产业项目逐步落地。曾经被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的家庭如今已经致富奔康:依托村里举办的精准扶贫技能培训班,陆奕和成功考取了电工证,在当地产业园有了稳定的工作,儿子和女儿也相继考取了大学,一家人的未来从脱贫开始,向着致富迈进。
“上一阶段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果,对于我们是一种鞭策与激励。”黄江波说。在与当地镇、村干部的交流中,工作队了解到了近年来脱贫攻坚给连江口镇带来的巨大改变,但同时也有一些仍待解决的问题。
比如,尽管近几年来产业振兴带来了大量村民回流,但部分自然村的人口空心化问题仍很严重,有的村常住人口不足四成;镇上的中小学近年来硬件设施提升得很快,但师资力量却较为薄弱,教师的平均年龄已经超过40岁,再过几年,就很难满足当地的教育需求。
乡村振兴要解决“把人留住”的问题,一个村如果没有带头人,很多产业也很难推行下去。在走访令工作队感到振奋的是,在近几年的村级换届中,不少村“两委”已经换上很多年轻的面孔了。
如何留住人,对于驻镇工作队的成员来说也是一场考验。这是一个过半数的队员为80后、90后的队伍,来自恒健控股公司美丽乡村基金的王国瑞便是其中之一。王国瑞主动报名参加驻镇帮扶工作,但是对于未来自己能在这片土地实现什么,他心中还有些疑问。来了一个月后,扎实的学习、充实的工作让他打消了所有的疑虑,对乡村振兴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我们队伍的每一个人都是带着践行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使命而来,个个心怀理想、充满激情,每个队员都有特点。李剑辉是队中的老大哥,做事非常稳重;金融助理纪逾睿思维活跃,点子多;北京大学高材生刘亚方对振兴乡村教育情有独钟;王国瑞说话不多,但给他的任务不用交办第二次;从事规划工作的田思劭走到哪里都带着他心爱的相机,记录着乡村振兴的一切。我们一定时刻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不辱使命,不负当地老百姓的期待。”黄江波说。
链接: 从贫困村到“示范村”,“连樟模式”的乡村振兴密码
清远英德事连江口镇连樟村总面积31.83平方公里,有530户2417人,是广东省新时期精准扶贫相对贫困村。通过推进乡村振兴,连樟村近年发生了巨大变化,成为广东首批摘帽的省定贫困村,还先后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省十大美丽乡村、省乡村振兴大擂台“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优秀村”、省文明村、省乡村治理示范村。去年,连樟村民人均收入2.14万元,村集体收入203万元。目前,英德市正在探索推广乡村振兴的“连樟模式”。
脱贫攻坚后,如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清远市委常委、英德市委书记吴耿淡认为,从连樟村近年建设的实践看,就是要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总要求,加大力度,创新举措,全面推进“五个振兴”。
实现产业振兴,必须建设现代产业平台,提高农业的创新力、竞争力和质量效益。近年来,连樟村以果菜茶省级农业产业园这一重大产业平台建设为抓手,探索建立了“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大户+贫困户”“六个留下”等产业带动村民利益联结机制,带动了周边农户增收致富。
乡村振兴,需要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和各类实用型专业人才。连樟村通过打造环境、建立激励机制等措施,大力实施人才回乡计划,高标准建成连樟乡村振兴学院、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和省级“粤菜师傅”培训基地,实现“吸引回乡一批、培育培养一批、外地招引一批”,壮大了农村专业人才队伍。
生态振兴,关键在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连樟村将自然生态与美丽乡村有机结合,厚植生态优势并逐步转化为发展优势。对镇村实行一体规划、一体建设、统一管理,聘请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等高资质单位全面统筹规划。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先整合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先环境整治后绿化美化、先建设后奖补”,有序推进美丽宜居村庄建设。深入挖掘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视察的红色文化,同时依托美丽乡村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大力发展乡村游、观光游,美丽乡村逐步变成美丽经济。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连樟村实行美丽乡村与民主法治村民小组、平安村、文明村同创建、同考核,健全美丽乡村“奖补”激励机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优良家风、文明乡风元素融合,融入乡村主题公园、文化墙、文化长廊建设,并结合党建感恩活动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新时代文明新风在连樟蔚然成风。
实现组织振兴,必须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连樟村通过建立完善机制,着力建设服务型党组织,不断提升服务农村和治理基层的能力。完善了“四议两公开”机制,建立各类基层组织向党组织报告等制度,增强了村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建立村情党情干情民情台账和问题任务清单,并建立“三包三联”网格化联系服务党员群众制度,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