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策划/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骁鹏 马勇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海生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为社会新使命。
2021年7月16日,惠州召开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推进会(下简称“乡村振兴推进会”),惠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胡洪在会上指出,今年是惠州乡村振兴承上启下、开拓新局的关键一年,新起点赋予新使命,惠州将把握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战略定位,围绕“五个振兴”中心目标,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项事业谋深、谋远、谋实。
目前惠州乡村振兴情况如何?开发潜力在哪?具体要怎么做?有何突破口?
乡村振兴路线成旅游新宠
周末,连续下了一周雨水的天空终于迎来了初晴,程章刚喝完一杯咖啡,望着窗外的景色,临时起意,约上三五好友,自驾到了博罗某农庄。
农庄内,他们分工明确,有人下田采摘新鲜的水果蔬菜,有人砌炉灶准备窑鸡。数个小时后,鲜嫩多汁的鸡肉、清爽可口的蔬菜、颗粒饱满的玉米、鲜甜多汁的水果……简简单单的菜肴,给他们身心带来了极大的愉悦。
饭桌谈笑间,他们约定“以后有时间要多到乡村走走”。程章是一名工程师,忙碌的工作几乎占据了他全部生活,他告诉羊城晚报记者,现在白领们的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很少停下来好好感受一下生活,“像今天这样到乡村来,感受田野间静谧的美好,感觉真挺好。”
事实上,程章的感悟,是城市诸多白领内心所想。对于这种现象,结合乡村振兴和文旅融合发展,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旅游研究基地研究员陈东丽表示,“慢生活”体验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关键。在她看来,文旅融合发展下,作为政府项目布局抓手的乡村旅游、特色小镇和旅游街区,三者互融互通,它们以文化为支撑,是文化旅游发展的新型载体,与文旅融合、全域旅游、乡村振兴、夜间旅游、研学、非遗传承和文创产品开发等都有着密切的融合发展关系。“文旅融合方面持续创新,再加上顶层设计加持、休闲农业和乡村民俗等非遗与文创的结合,乡村旅游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活力。”
作为全国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在享有高经济活力的同时,“慢生活”体验也成为人们的共同诉求。根据惠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5月6日发布的消息,“五一”假期,惠州全市共接待游客260.02万人次,同比增长91.4%,A级景区共接待游客9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14.30亿元。其中,自驾团游“醉乡愁”,健康休闲游成出行新模式。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惠州旅游消费场景呈现生活化、时尚化和个性化,“说走就走”的旅行更加常态,近郊乡村游成为假期大多数游客的选择。旺盛的出游热情拉动乡村游消费,惠州的民宿行业、农家乐成为新宠。每到节假日,广惠高速、惠清高速、潮莞高速、紫惠高速等高速路上行驶的车流中,不少车主满怀期待地奔向惠州,希望体验一把悠然自得的“慢生活”。
差异化发展特色富民产业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旅游研究基地、河南文化旅游研究院编著的《中国文化旅游发展报告(2019-2020)》,目前,中国的乡村旅游正朝着集观赏、休闲、娱乐、考察、学习、参与、购物和度假于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
作为惠州罗浮山景区内人流量密集的东江纵队纪念馆,馆内500多张真实历史照片以及300多件革命文物,生动还原了当年东江纵队的英勇事迹。自开馆以来,该馆的客流量非常大,以2019年为例,馆内迎客超100万人次。
罗浮山管委会党委委员、东江纵队纪念馆馆长曾庆香介绍,近两年来,研学成为馆内新的风景线,该馆组织接待深圳、东莞、广州、惠州、港澳等地的学校师生,共计约10万人次。
一直以来,东江纵队纪念馆借助罗浮山秀丽的自然风景,以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基础优势,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发展成了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形式,还带动周边旅游产业相关的交通运输业、旅馆业、餐饮业、零售业等产业长足发展。
罗浮山下的新江村就是其中之一。属纯移民行政村的新江村,数十年来,借着罗浮山的优越资源,靠着生态农业,完成了从一片荒芜到美丽新乡村的完美蜕变,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9万元,人均年收入25233元。
在该村摘得乐水果专业种植合作社中,50亩果园种植了300多棵释迦果果树,“待到十月份,果树枝头挂满果,果园将挤满广州、深圳、东莞等地到罗浮山的游客,他们会顺便到这边游玩。”该合作社负责人黄焕达告诉羊城晚报记者,2018年以前,他先后在外务工、开百货店,近年来家乡道路不断完善,到罗浮山来的游客越来越多,在朋友的推荐下,他返乡创业,承包果园种起了释迦果,去年释迦果开始进入市场,批发价15元/斤,一棵果树大概可以创造1000元的效益,“释迦果销量很好,去年我送了2000斤到附近水果批发市场,两天内全部售空。”
在新江村附近,广汕高速正在如火如荼动工中,计划于2023年建成通车,“广汕高速、广惠高速会给博罗带来大批人流,我们正在摸索果园新运营模式,计划完善果园内的配套设施,往乡村田园旅游方向发展。”黄焕达说。
记者了解到,借着罗浮山景区的游客辐射作用,新江村正在规划打造集生产、旅游观光、采摘、农家乐为一体的水果长廊,带动更多村民发家致富。
在乡村振兴推进会上,胡洪提出,惠州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适当跨区域统筹,推动差异化发展,要做精做优产业项目,坚持集群化发展思路,遵循农业产业发展规律,高标准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产业化经营、规模化经营,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让高品质农业真正成为具有惠州特色、带动力强的富民产业。
引入新业态主打“游客体验”
当前,惠州正在融合农村特色产业、文化、旅游、休闲等资源,建立以旅游文化特色村为点、美丽乡村群为线、旅游特色小镇为面的农旅融合发展格局,通过文化和产业兴农,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建设过程中,道路交通起到了“串珠成链”的作用。2003年,广惠高速建成之前,周边的游客到罗浮山只能通过低速路,当年通勤的广汕路只有双车道,道路曲折又较破烂。目前惠州正在谋划建设的“丰”字大交通,将在广汕高速、广惠高速基础上,实现“对外大连通,对内大循环”,进一步打通惠州与深圳、广州、东莞等城市的交通联通问题,届时惠州在珠三角文旅经济发展腹地的承接作用将进一步突出,大湾区中心城市市民到惠州体验“慢生活”只需1小时。
胡洪表示,惠州要把握重大机遇,抓紧谋划布局,争取更多资源要素向农村集聚。要高度重视乡村旅游,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市场优势和环境优势,加大投入、加强统筹,善于发挥资本作用,提升整体营运管理水平,打造区域旅游品牌,大力发展高质量乡村旅游。
陈东丽认为,乡村旅游应以游客体验为主,积极引入新业态,与康养、文创、体育、教育产业等融合发展,打造宜居、宜游、宜业、宜养的乡村田园综合体。2019年7月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的四川蒲江的明月村,通过引入文创知名人士和民间组织到村里创作和生活,在保留村庄特色的基础上,挖掘茶文化、草木染和陶艺文化,形成明月村独有的“浪漫田园、文艺村落”文化品牌,促进了明月村的乡村振兴和高质高效发展。这为惠州乡村旅游高品质发展提供了样板和思路:要更加注重特色化、精品化和品牌化打造,力促乡村旅游的高质高效发展。
在乡村振兴推进会上,惠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吉也强调,全市各级各部门要从全局高度和历史维度充分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牢牢把握乡村振兴的方向和重点,立足实际,系统推进“五大振兴”,以“九大攻坚”行动为抓手,集中资源和力量补短板、锻长板,盯紧2025年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推动乡村振兴各项任务落细、落实,奋力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乡村振兴惠州答卷。
【文脉众议】
乡村文化振兴
不必舍近求远
□曹杰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数千年来,作为以传统的农耕文明为主导的中国社会,恬淡闲适,源远流长的乡村生活,深深地滋养了国人的精神世界,也孕育出千姿百态的乡村文化。在当下的乡村振兴中,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而文化振兴在乡村振兴中就具有铸魂的重要作用。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在丰富的乡村文化元素中,既包括山水建筑、物产美食等有形元素,也包括民俗节庆、语言手作等无形元素。而且,每一处乡村文化的形成,都是从落担开基时候开始,经过几代甚至几十代人,与自然和社会相互竞争、融合的结果,其本身就蕴含着热忱的人间气息,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无可替代性,同时具有唯一性。
正因为如此,才使得中国人普遍具有乡村情结,但是每个人的乡村情结又都不一样。文化振兴的核心要义,是唤醒和启迪,是将这些根植于本土,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化元素进行深度挖掘和整理,并为之重新注入新的业态和展现形式,重拾村民的文化记忆的同时,彰显乡村的个性和时代。而非仅仅是千里迢迢将其他地区成功的经验和成果复制过来,出现“处处马头墙,家家仿古木,村村广场舞”千村一面的状态。这样既简单粗暴,不接地气,也破坏了绵延至今的乡村文脉,使得独具特色,具有深厚基础的乡村文化进一步被稀释消融。
首先,要突破乡村文化振兴中出现同质化的现象,就要对乡村文化进行追根溯源,通过深度的挖掘和整理,展现乡村现在或者是曾经有过的特色文化。其实随着乡村空心化日益严重,保存乡村历史文献族谱、长者耆宿日渐凋零,这种挖掘和整理显得尤为必要。挖掘和整理的内容,既要包括聚落形成的渊源、熔铸的精神、代表性的民俗节庆、古迹古木、传说故事和人物等古代文化积淀,也包括近现代的产业、组织、红色基因等。同时进行一定的总结和反思,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参考和依据,进而提炼出符合村民认知,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标志。这样根植于本土的乡村文化才能真正形成特色,持久运行,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此外,乡村文化创新,不必舍近求远。经过千百年积淀的乡村文化,与当下的时代要求是气息相通、血脉相连的,只是需要我们用新的视角进行解读和诠释,进行文化赋能,就能实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例如,在中国古代,以广东为代表的众多自然村落,为了方便生活和生产,以更高的效率获得生产生活物资,村落布局讲究“前有水,后有山,四周有群峰为屏”,这与现在乡村振兴中“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重要原则是不谋而合的。在很多山区乡村,保留着众多的神魔斗法的故事和戏曲,里面蕴含着很多先民克服自然困难,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内容,先人坚韧刚毅的精神品质,也寄寓其中。这些都需要我们用现代化的角度进行赋能和活化,不必舍近求远,眼前即是沃土。
与此同时,乡村文化的赋能,不必舍近求远。在古代,乡村之间的交流融合是比较慢的,正所谓“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种背景下,所形成的乡村文化是具有独立性的,同时对村民的熏染浸润是长久而深刻的。即便是因为社会发展,有些文化和习俗会短暂性失传,但是一旦有合适的契机,这些文化因子便会很快被激活,并且会迅速开花结果。
以龙门县永汉镇的寮田村和上埔村为例,两个村子相邻,都处在南昆山余脉与永汉河峡谷相交地带。在寮田村,每逢年节或喜庆日,喧天的锣鼓便会响起来。伴随着鼓声,是王赛春堂的梅花拳和舞貔貅,历经数百年的演化,这已经成了寮田村最雄武、最富有传统气息的一道靓丽风景。在永汉上埔村则舞的是瑞兽“麒麟”。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两种习俗几近失传。但是随着两地的文旅事业的发展,传统民俗被赋予新的作用和功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其中,传承和丰富了传统文化技艺的同时,也成为文化振兴乡村的一抹亮色。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乡村文化振兴之路,始于脚下,达于远方,完全不必舍近求远。文化振兴在为乡村振兴铸魂的同时,也应该为其带去田野的自由和城市的精致。将其打造为国人心中的桃花源,给更多人带去平民的关怀和童年的记忆。只有这样的文化振兴,才能真正熔铸到村子的发展历史中去,融汇到村民的生活中去,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魅力。
【文脉一周】
近日,惠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粤港澳大湾区美术家联盟联合主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美湾区 红色东江’中国画作品展”在惠州读者文化园秋谷美术馆开展。
去年8月起,博罗体育中心足球主场馆开始改造,改造项目主要包括全面夯实平整场馆地基、重建排水沟、场地草坪翻新等。日前,改造项目已完成,将重新对外开放。
8月6日,惠州市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通知,提出鉴于当前疫情形势,经风险评估后,决定暂时关停和限流部分场所。
为进一步做好新冠病毒关切变异株本地疫情应急处置调查工作,提高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响应与处置能力,规范处置流程,更好地应对可能出现的新冠病毒关切变异株本地疫情。惠城区、惠阳区、仲恺高新区等多个县区相继开展新冠肺炎疫情处置应急演练。(林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