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亮 通讯员 温碧瑞
图/通讯员提供
近日,由广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广州文艺志愿者协会主办,广州黄埔书院承办的“大师艺术课”系列公益分享活动第二期成功开展。
该系列活动旨在通过邀请文化艺术名家分享,传播优秀中华文化,弘扬经典艺术美育,让更多青少年接受良好的文化艺术美育熏陶。
本次活动邀请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佛山木版年画”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佛山木版年画第28代传承人冯锦强先生作为主讲嘉宾,展示分享木版年画的发展与未来。
冯锦强讲述佛山木版年画的历史传承与坚守。始于宋元、盛于明清和民国早期,佛山木版年画经历过作坊200余家、从业近万人的兴盛时期。冯氏家族从明代开始经营木版年画,其中清末开始参与的后起之秀冯标、冯均、冯炳棠、冯锦强这一分支,他们的“冯氏佛山木版年画”是目前佛山唯一保留下来的木版年画生产作坊。
一百多年来,冯氏这支四代传人克服重重困难,只为坚守传统手艺的根、传承优秀文化的本。冯锦强说,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人们热衷于下海经商,有大量的创业机会。但是他的父亲,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冯炳棠先生,因为他祖父临过世时一句嘱托,便放弃许多经商机会,毅然决然地投身于传承木版年画。“我的祖父和父亲为佛山木版年画的传承做出巨大贡献,他们的精神鼓舞、激励着我,让我有了将佛山木版年画继续传承下去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谈到佛山木版年画的传承发展,冯锦强表示,他从业的二十多年有成功,更有很多失败案例,期间不断成长、调整方向。2014年,他做了一个比较大的挑战,开办木版年画主题概念馆,然而经验不足导致概念馆很快就关停。
冯锦强意识到,想要更好地传承木版年画,不能只是单纯地坚持传承手艺,还需要传承中创新求变,结合实际生活、时代特色创新发展,甚至需要民间手艺匠人、各个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彼此“抱在一起”,汇聚形成合力、激发文化活力。
与此同时,他在佛山木版年画的地域性特色上也在不断寻求突破,探索将岭南风格特色与不同地区的元素和习俗相结合,以及将人物的色彩与构图不断地进行创新设计。
未来木版年画将会如何发展?冯锦强希望木版年画可以发挥出更大的价值意义,并为此而努力践行着。他于2017年参与筹划开拍关于木版年画题材的电影,同时也将联合其他国家级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努力将他们的文化艺术传承故事拍成电影,做成系列,让大家通过电影来了解传统文化,提升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
在分享中,冯锦强不仅详细讲解木版年画的工艺特色,还现场实操展示佛山木版年画是如何制作出来的。从设计选材、雕版、套印、开相、描金、填丹、飞边到装裱等环节,无不体现着民间手艺人的匠心追求。